1、1出师表(第四课时)教案课题 课 型 讲读 总 节 时教 学目 标知识目标:积累重点字词能力目标:拓展相关知识情感目标:重点 重点实词积累难点 相关知识的延 伸教 学 过 程 差 异 个 性 设 计 教学资源课前演讲一.导入新课: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也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词语,现总结如下二.字词积累1生字识记。疲弊(b) 陛(b)下 恢弘(hng) 驽钝(ndn)裨(b)补阙 qu)漏 行(hng)阵和睦 夙(s)夜崩殂(c)妄自菲(fi)薄 陟(zh)罚臧否(p) 以彰其咎(ji) 2通假字必能裨补 阙漏,有所广益: “阙”通“缺”,缺点是以
2、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检”,挑选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3一词多义。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翻译:德才兼备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2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 (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 (到那时, )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
3、么用呢!效: a 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b 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道:a 路途:中道崩殂 b 方法:咨诹善道所以:a. 的原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b 用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于:a.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 给:欲报之于陛下也c.对: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 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以:a 来:是以先帝 简拔以遗陛下 b 以致:以伤先帝之明 c 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 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e 认为:愚以为宫中之事4古今异义。卑鄙:a.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今义:品质低下、恶劣痛恨:a.古义:痛心遗憾,例句: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 b.今义:深切地憎恨开张:a.古义:扩大,例句:诚宜开张圣听 b.今义: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一天第一次成交5词类活用。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 的人,例句:此皆良实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例句:有所广益亲、远:亲近,疏远,例句:亲贤臣,远小人奸凶:奸邪凶恶之徒,课文指曹魏集团,例句:攘除奸凶恢弘:扩大,例句:恢弘志士之气三.课外拓展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用现代汉语翻译 下面的句子。静以修
5、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明确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身心安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板 书 设 计3从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