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习课题:背影审核: 审批: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月 日 星期 学习课题:背影 第 1 课时 累计 课时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父亲的背影。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学习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父亲的背影。学习过程:(备注栏内请老师们补充复备情况,请同学们补充课堂笔记)流程及预见性问题 学习要求和方法 备注资料链接【作者介绍】:朱自清 192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到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内迁,任西南联大教授。胜利回京后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群
2、众运动和学生运动。他在贫病交加的处境下不买美国“救济粮”,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国人所尊敬。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了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 年出版了第一 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 他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简洁,结构严谨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隽永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春绿荷塘月色等。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他后期的散文文字更加洗炼和成熟,更加接近口语,但是缺少他前期散文动人的情致。【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事。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
3、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一、明确目标二、自主学习(一)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结合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用红色笔找出生僻字或认为重点的字词,通过标音、注释来解决疑运用红色笔把重点信息圈点勾画出来,并快速记下来,做好重点知识抢答准备。独学 1、重要的字词或生僻字查字典解决,并在课文中相应字词上做好标记。2难、
4、重点字词。2、快速扫读全文,找出全文的线索以及文眼。线索 文眼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它是文章的窗户,就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通过它就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例 1:爱莲说的线索或文眼就是第一句“可爱者甚蕃”中的“爱”字。例 2: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也是全文的文眼,点明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预习测评(见 PPT)(三)细读课文 找一找文中描写了几次背影,用“ ”划记出来。读一读 选择文中最
5、感人的一次背影(所在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注意把握:(1)语速和停顿 (2)感情的把握品一品在“读一读”环节中,你所读的内容,是什么打动你了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问一问读完本文后,我的发现或者我的质疑是:2、关于“线索”和“文眼”结合下面的提示快速从文中找出来。对学、群学:把独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对子之间进行交流。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难四人联合体之间交流解决。并把你们的发现或者质疑的问题写下来。对文字进行赏析时,要学会把握关键词或者生动描写的句子,用红色笔在文中做圈点批注。3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交卸( ) 奔丧( ) 狼藉( )簌簌( ) 赋闲( ) 琐屑( ) 差使( ) 蹒跚( )1、我能快速掌握以下知识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字( ),江苏扬州人。( )家、诗人、学者。散文代表作品有 等。 2、我能快速准确给加点字注好音。 踌躇( ) 琐屑( ) 颓唐( ) 栅栏( )簌簌( )搀扶( ) 蹒跚( ) 狼藉( )妥帖( )游逛( )擦拭( )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