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心 爱心 专心 1第 7 课农夫和蛇(两则)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 ;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析词语的能力,能学写简单的寓言故事。3情感目标:让学生做农夫一样有善心的人,警惕蛇一样的恶人。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小学到中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 乌龟和兔子等。 )世界上最著
2、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 6 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则他写的寓言。(二)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1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借喻手法,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作家或人民关于某种生活现象、心理和行为的批评或教训。 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有讽刺急于求成、按主观办事的宋人揠苗 ,讥讽只管吹嘘,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 ,以及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
3、的郑人买履 ,还有守株待兔 、 刻舟求剑 、 画蛇添足 、 鹬蚌相争等都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寓言作品。近世民间寓言的主题越来越广泛,诸如教人团结互助、忍让、不要贪多、以及教人不用心 爱心 专心 2要骄傲、不要挑拨是非和狂妄自大等都是较常见的主题。这种寓言的教育作用,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人民提高警惕,认识敌人的本质,不要上当;另一方面是教育人民掌握事物的规律,提高思想认识和品德修养,更好地做人和处世。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的道德光芒。2 伊索寓言简介: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
4、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负的人团结起来对恶人进行斗争。例如, 农夫与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 、 捕鸟人与冠雀 、 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伊索寓言中有些故事还总结了古代希腊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其中有的长期被后人引用,成了人们熟知的典故。如龟兔赛跑 、
5、狐狸与葡萄等等。但是, 伊索寓言中也搀杂着一些消极的东西,如宣传乐天知足(说马幸福的驴子 ) 、向强者妥协(芦苇与橄榄树 )等等。3伊索公元前 6 世纪希腊寓言家。据历史学家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为富有智慧,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成为自由人后,伊索四处漫游,为人们讲述寓言故事,深受希腊人民的喜爱。公元前 5 世纪末, “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以及后来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三)学习生字新词,辨析词义【自如】活动或操作不受阻碍。【致命】可使生命丧失。【怜悯
6、(mn) 】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窜】乱跑;乱逃。【纠缠】有意寻事,制造麻烦。用心 爱心 专心 3【本性】原来的性质或个性。【自如】自然、自在这三个词都有不受拘束、不受限制的意思,但使用上各有不同。 “自如”主要用来形容人或其他事物的活动能随自己的意愿进行。 “自然”的词义比较丰富,与“自如”相近的意思是指人或其他事物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 “自在”主要侧重于形容人或动物的表现或感受,有自由、不受拘束,安闲舒适的意思。【恳求】请求恳求:恳切地请求。“恳求”和“请求”都是向他人说明自己的要求,态度也都较郑重,但“恳求”更为诚恳、急切。(四)学习农夫和蛇 (一)1指名朗读课文。2复述故事。请
7、一个同学复述讲故事的部分,另一个复述农夫的语言。复述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确。3复述评价。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复述进行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复述时要抓住“血的教训”话的语气沉重一些。4讨论以下问题:(1)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明确:是揭露恩将仇报和告诫不要怜悯恶人。(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就限于结尾说的那些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参考答案:其寓意还可作如下理解:不要怜悯象蛇一样的恶人。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是蛇一样的恶人的本性;或,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或, “善有善报”不一定适用于恶人。与中国成语“养虎为患”有类似相通意。(3)这则寓言里,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
8、写为“恶人” ,为什么?明确:没有误写。以动物喻人是寓言故事的重要特点。本题意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寓言的这一特点。可以举出过去和课外读过的寓言中的警句、格言加深认识。(4)说话练习。用心 爱心 专心 4你想对这位农夫说些什么?对蛇这样的恶人,你怎样看待他们?(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方法概括:1朗读课文。2复述故事。3问题研讨。(六)布置作业:用本节课的方法来自学农夫和蛇 (二) 。提示:初步解决课后“阅读练习探究”的第一题和第三题。第二课时(一)自学反馈1指名朗读课文。2复述故事。请一个同学复述讲故事的部分,另一个复述蛇的语言。复述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确。复述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
9、复述蛇的语言要振振有词的,甚至可以有一点儿傲慢的神态。(二)讨论探究1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明确:是说不要对凶残狠毒的家伙抱有幻想。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就限于结尾说的那些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寓意还可作如下理解:对没有改变邪恶本性的仇敌,不要抱有幻想。在邪恶之人的面前,你的“和解”举动反可能助长他的恶毒气焰。要看穿似乎头头是道的歪理背后的本质。自以为比你强大得多的敌人是不会重视你的和解建议的;或向比你强大得多的敌人求和,是不明智的举动;或与中国俗语“老鼠和猫不能交朋友,猫和猫才能交朋友”有某种相通之处。3第二则似乎正义的一方不占理,邪恶的一方却说得头头是道,你认为说得有道理吗?蛇说的自然是歪理
10、。这个歪理的前提条件就错了。首先是蛇伤害了人,施恶于人,然后才有人的复仇。现在受害的一方主动放弃复仇,施害的一方应当“感激”才是。施恶者用心 爱心 专心 5反而说,我们和解不了,继续斗下去吧,其原因就是施恶者的本性残忍恶毒以及自以为比对方强大,足以在斗争中压倒对方。如果把那段话改为农夫所说,也就是受害一方说的,那才有点合情合理,也就是受害一方才配有资格、有权利说出这种不和解的话。(三)辨析词语1比较下面各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1)(妻子)劝丈夫丢掉报仇的念头,以防毒蛇纠缠,后患无穷。(妻子)劝丈夫放弃报仇的念头,以免毒蛇纠缠,后患无穷。(2)于是,农夫按照妻子的意图主动去恳求蛇与他和解
11、。但是,蛇不赞成和平相处。农夫听了妻子的话,就去恳求蛇与他和平相处。但是,蛇不赞成。参考答案:第一组句:“放弃”比“丢掉”更具书面语色彩,用在这句中,与后面“以免” “纠缠”“后患无穷”等词语搭配得更为恰当。以免、以防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以免是表示前半句话的目的是使下半句话所说的结果不至于发生,以防是表示前半句的目的是对后半句所说情况的防备(“防”字没有“防止”之意,而只有“防备”即预先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之意) 。显然,此处用“以免”句意清楚得多。第二组句:第句中的“于是”是多余的,既是“恳求” , “主动”也多余, “和解”与“和平相处” ,此处词意所指相近,显得累赘。因此,用第句的
12、表述,显得句子比较洗炼和干净。2词句品味、积累联系上下文,体味加点词语的恰切使用。觉得这蛇挺可怜。我因怜悯恶人,才受到如此的恶报啊!以免毒蛇纠缠,后患无穷。参考答案:“可怜”可以表示一种状态,即“值得怜悯” 。而“怜悯”是动词,所以,农夫在路上碰见冻僵的蛇,可以说:“觉得这蛇挺可怜”而不能说“觉得这蛇挺怜悯” 。而后一句,用“怜悯” “可怜”均可。不过在这么短的文字中,换一个同样意思的词来表述,自然效果更好。“纠缠”就是捣麻烦、麻烦不断,没完没了。此文中,农夫妻子觉得和这种凶狠的用心 爱心 专心 6家伙结下仇,那这家伙就会给你制造没完没了的麻烦,使你今后恶梦不断,祸害无法穷尽。所以这里用“纠缠”和“后患无穷”是非常贴切的。(四)概括寓言的写法: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故事情节,另一部分是寓意借动物喻人、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生动形象(五)作业:大胆想象,以农夫和蛇为主角编一则新农夫和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