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巍巍中山陵教案 教学目标:1、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2、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3、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生动4、通过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的了解,从“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教学重点:理清说明的顺序和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特征展开介绍的教学难点:文章如何体现孙中山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相得益彰课前预习:1、搜集孙中山生平事迹的资料及中山陵的资料。 2、给下列字注音: 山麓 莽原 嵯峨 汲取 参错 灵柩 坡陀
2、 深邃 牌坊 琉璃 门楣 趺 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二浏览课文,初步把握内容 1 巍巍中山陵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学习说明文,我们脑海中应自然浮现出说明文学习的“十五字”方法,有谁能为我们回忆一下? 2 过渡:从上面五个方面,我们对文章的一些基本内容有了了解,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这些皮毛,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走进陵园深处。 三从设计方案的择优,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假设一下,如果请你为孙中山先生设计陵墓,那么你在设计时会考虑哪些因素? 2当时人们在为孙中山设计陵墓时也是煞费苦心的。提出的设计方案很多,但只有 40余份入选,其中最后只有一个方案被选中,它就是吕彦直的设计方案。
3、请大家各自朗读课文的第 4 段,想想这些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为什么最后只有吕彦直的方案脱颖而出? 3交流:可用原话回答,鼓励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4课文中简单的介绍了陵园的建造情况,谁愿意为我们读一下? 提问: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些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的? 四从地理位置的选择,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孙中山为什么会葬在南京的钟山脚下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2那么,钟山为什么能得到孙中山的青睐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的第二小节,看看你能找到钟山吸引 孙中山之处吗? 23这篇文章是介绍钟山陵的,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文字介绍钟山呢?是不是偏题了?谁能为老师解答一下疑惑? 五小结
4、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二从中山陵的组成部分,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过渡:从中山陵的设计方案、建造过程和地理位置,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看一看中山陵的“庐山真面目” ,看看它本身是 不是真的那么“巍巍” 。 2文章正式介绍中山陵建筑群体的是哪些段落呢?(从第 511 小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 3请大家阅读第 5 和第 6 小节,了解一下中山陵的总体设计和总平面图。思考三个问题:(1)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值得称道”?(2)陵园大道旁为什么栽种如此多的树木?(3)既然文章第 711 小节具体介绍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 6 小节还要总
5、写陵园平面布局? 4除了通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博大的襟怀和不朽的业绩之外,哪些地方还以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呢?哪些地方可以表现中山陵“巍巍”的特征呢? 三阅读第 611 段,理清说明顺序 1刚才,我们匆匆的游览了一下中山陵,对里面的建筑有了大致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放慢脚步,细细地欣赏一番,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山陵由南北两区组成,南区包括石牌坊和墓道;北区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和墓室等。这些内容都是在哪个小节里提到的?(第六小节)那么这一节与其他小节是什么关系呢?(总分)2请对照着课文,边阅读边完成课后的图表,并思考两个问题:作者
6、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如果请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这幅平面图介绍清楚吗?3学生自主完成 图表,并交流: (1)说明顺序: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 (2)讲解: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楚。 四精段赏析,体会语言特色 1 知识介绍 2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采用生动说明的语段,读一读,想想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在朗读中品味描写的精彩之处 (3)感受精彩描写的作用 五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3命题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学生姓名 班级 评价 批阅日期 序号12一、下面语段中划线处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或指出病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
7、面正在我市形成。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素质。处重复哆嗦,修改方法是: 处“短信”后面应加上“的活动” ,该句的病因是 处语序不当,修改方法是: 二、仿造例句写一段话,使画线句的含义更加丰富、生动、形象。 失去了皑皑白雪,收获了美丽春天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这样,如果没有失去,就不可能有收获。失去了 ,收获了 ;失去了 ,收获了 ;很多时候,在失去的同时,收获也随即而来。三、现代文阅读门前三五步前三五步是他的活动范围。他渴望着能到远一些的地方去。可是,他用板凳走路。十岁的时候,一天,姐姐和她的同学要去春游。他倚在床上,
8、瞪大了眼睛,叨念着:“姐姐,我也想去。 ”声音很低,姐姐却听见了。四目相视,他畏怯地躲开了姐姐的眼睛,低下头,像是做了什么错事,两只手在 胸前绞呀扭呀。姐姐噙着泪,满足了他。这是他记忆中唯一的一次“ 远足 ”。看着人们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看着人们飞跑着去追那将要起动的汽车,他的心,常常被那无可奈何的凄楚浸得发酸。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生活的节奏。但是,能力赶不上欲望的悲哀,每一次都那么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修鞋的摊子摆在门口,他默默地守着它。垂着眼皮,悄悄地看着行人们的腿和脚。腿,脚,一双,又一双,健壮,有力。他多想也有这样的一双腿和脚呀!“哪怕只有一天,不,半天也够
9、了。 ”他想。“师傅,给钉个后跟。 ”“谢谢您了,师傅。 ”是啊,一开口,人家就叫“师傅” 。“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呼啦啦,一群青年围了上来。是附近工厂的工人们。他认识他们。每天,他用那双呆滞的眼睛,迎他们来,送他们走。他紧张地抓住身边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准备干一场。“喂,师傅,我们的鞋都钉后跟。要皮的。 ”为首的坐在他面前的马扎上。捏住板凳的手松开了,他看见的是微笑。4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珠儿,手都禁不住微微发抖了。最后一只鞋修好,青年们一涌而上。所有家什,眨眼间搬进了 屋里。 “干什么?你们
10、干什么?”他张大了眼睛。 “没什么,师傅,您也该有个星期日了。上公园,怎么样?”哦,原来如此!他又垂下眼皮:“我是个残废。 ”“今天我们过团日。 ”答非所问。他“登”上了万春亭。天,地,万物,这世界可真大,真美!他觉得自己要飞起来了。今天他又坐在这儿了,深情地望着行人们的腿和脚。他的活动范围,还是门前的三五步。1.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的心理、行动描写各表现了身有残疾的“他”的什么性格特点。(1)第段的“ 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 。表现了“他”的_ 。(2)第段的“他紧张地抓住身边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准备干一场” 。表现了“他”的_ 。
11、(3)第段的“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珠,手都禁不住微微发抖了” 。表现了“他”的_ 。2.小说写了附近工厂的青年工人们和“他”之间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青年工人们是从哪两个方面关心残疾人的?答:_ _ 3.描写姐姐是满足他的要求带“他”去春游。青年工人是热情邀请“他”一同过团日。从“他要去”到“要他去” ,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_ 4.小说中两个画线的句子写的都是“他”看行人的腿和脚,为什么前面是“垂着眼皮” 、“悄悄地看” ,后面是“深情地望”?答:_ 5.“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生活的节奏。 ”句子中接连用了三个“去”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_ _ 51.(1)自卑 (2)自尊 (3)自强 2.青年工人请他修鞋,邀请他参加团日活动,表现了青年工人对他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关心。3.社会关心残疾人的生活和精神,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们。来自社会的胜似亲人的关心和帮助,将会增加他们生活的勇气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