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5.22 新闻两篇 教案3(苏教版七年级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78239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22 新闻两篇 教案3(苏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5.22 新闻两篇 教案3(苏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5.22 新闻两篇 教案3(苏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5.22 新闻两篇 教案3(苏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5.22 新闻两篇 教案3(苏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6 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一一、目标与要求1、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2、体会课文的气势和条理分明的特点。3、学习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4、感受课文中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二、教学重点学习消息的体裁特点和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三、教学设想按照“理解分析揣摩运用一积累联想”的顺序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使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四、教与导设计学法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耳闻目睹过新闻消息,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都有这方面的内容,但在教材上学习新闻消息还是第一次。新闻消息,怎么读,如何写?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要着重了解新闻消息的知识。

2、了解知识后,就要运用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习本文时,就要运用所了解的新闻消息知识提高阅读效率,把握消息的写作要领。五、全课的教学大致分为两块。 第一板块教学内容如下:背景简介(导入)1949 年 4 月 20 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 21 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一、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荻港 di2 获 得 huo4 锐不可 当 dang1 当真 dang4 溃退 kui4 歼灭 jian

3、1 阡陌 qian1 纤维 xian1 要塞 sai4 阻塞 sai1 堵 塞 se4二、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投影或小黑板)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三、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组织讨论,认为:板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标题这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 导语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课文中关于中路军、本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 主体说出课文的内容。 附:主体部分三个层次意思第 2 页 共 6 页 第一层:从“20 日夜起”至“24 小时内即已渡过 30 万人”:写中路军渡江情况

4、;第二层:从“21 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毫作用”: 写西路军渡江情况;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到最后: 写东路军渡江情况。这三个层次具体叙述了我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情况,并分析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每个层次都必不可少,共同组成了这篇消息的主体部分。四、教师顺势讲析:新闻要有标题、要有导语、要有主体。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 叫 标题: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 叫 导语;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 叫 主体。另外,课文开头括号部分 叫 电头。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交代背景要扣紧主题。消息的结语一般是最后一句或者一段话,常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的小结

5、,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或根据所报道的事实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 (电头) 、导语、主体、 (背景) 、 (结语) 。 消息的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三条。一是事实说话。 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 “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二是迅速及时。 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三是简明扼要。 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是充分体现上述特点的一篇典

6、范的消息。五、教师组织讨论: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不行。教师顺势讲析新闻的特点之一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同学位 认为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教师顺势讲析新闻的特点之二: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六、小结本课七、布置作业与预习八自我评估 本节课简洁生动、朴实无华而又令人回味,其中又能体现出巧妙的教学设计艺术。 这种巧妙的艺术就是:课堂活动既有表象,也有深层次的含义。 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生动而热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7、真正成为学习和思考的主人。再次除了教师讲析,点示有关新闻的知识之外,学生同样也占有大量的课堂时间,正是由于这样的安排和处理,从学生角度来说,第 3 页 共 6 页 这一节课可以说是”活动充足,积累丰富” 。 然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其课堂活动有着含蓄而又明确的目的性。从表象看,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再表达”要求学生“分别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其深层含义呢,则是水到渠成地引出关于新闻结构的知识。最后的讨论中,从表象看,是对于字词和内容的理解,而教师的意图则时顺理成章地告诉学生关于新闻的两个特点。 九、板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8、 标题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 导语课文中关于中路军、本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 主体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 叫 标题: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 叫 导语;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 叫 主体。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 、 (结语) 。 消息的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消息(新闻)的主要特点:一是事实说话。 二是迅速及时。 三是简明扼要。 十、课后总结成功之处:失败之处:第二板块教学内容如下: 一、复习消息的文体知识,引入新课:1、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2、消息的基本要求:用事实说话;报道迅速及时;简

9、明扼要。3、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4、消息的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这几个知识点要求学生了解,以便更好地阅读和写作消息。5、这则消息的导语是什么?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进入新课1、导语部分告诉了我们哪些情况?明确:渡江人数(百万) ,渡江区域(1000 余华里) ,渡江结果(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这些都体现了渡江气势的雄壮和战线之长。第 4 页 共 6 页 2、电头指说明 发电者、发电地点、发电时间的 文字,本文开头括号里的字就是电头,电头通常是必不可少的,电头起什么作用?明确:电

10、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3、点名分别朗读主体的三个层次,了解各路军渡江时间和人数,体会解放军锐不可当的气势。给课文主体部分分层次。第一层:从“20 日夜起”到“24 小时内即已渡过 30 万人” 。第二层:从“21 日下午”到“不到丝毫作用”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段” 。指出各路军渡江人数、时间、进展,了解整篇新闻的具体内容。4、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各路军的渡江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为什么最后才写东路军?明确: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

11、结构顺序的。从遇敌情况来看,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从各路军渡江先后来看,中路军渡长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5、中路、西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是洋写的?哪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明确: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见我三 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 , 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 35 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 23 ,余部 23 日可渡完” 。已渡过的 “正向南扩展中” ,

12、预示了战役的前景。6、新闻的表达方式一般是以记叙为主,但也可穿插一定的抒情或议论,这段新闻中的议论部分是哪几句?明确:此种情况,一方面不起丝毫作用。7、这段议论,主要阐述了什么?对敌我双方的议论,哪一方写得详细?哪一方写得简略?为什么?明确:从敌人双方阐述了渡江战役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我方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方的“希望和平,都很泄气”形成鲜明的对比。讨论时我略敌详,一是因为我军的英勇善战是人尽皆知的,同时也是告诉读者,国民党反动派违背历史潮流,而人民解放军才是正义之师。这段议论,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一定的思想深度。从写作角度来看,新闻中插入适当的议论,阐明问题,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

13、。8、本文的语言有以下几个特点:(1) “1000 余华里” “24 小时内 ”“至发电时止” “余部”等词语体现了消息哪一方面的特点呢?明确:用事实说话(2)导语中“ 百万大军”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和“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 “敌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等又体现出消息的哪个方面的特点呢?明确:简明扼要三、小结。 (学生讨论感悟,教师总结如下)新闻用简洁而具有气势的文字写出了胜利的豪情,也道出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第 5 页 共 6 页 板书设计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波长江 标题(概括事件)毛泽东导语(概括事件主要内容)主体(具体详细

14、写出事件内容)各路军的渡江情况(中、西、东)自我评估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生动而热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理解,真正成为学习和思考的主人。再次除了教师讲析,点示有关新闻的知识之外,学生同样也占有大量的课堂时间,正是由于这样的安排和处理,从学生角度来说,这一节课真正是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完全让学生做到了“自主、合作、探究” 。四、布置课外写一篇新闻学生开始练习写消息,往往掌握不住这种文章体裁的写法,会把它写成一般记叙文。为此,在布正作文时,最好先作辨析练习把同一题材写成消息和记叙文,让学生进行比较;再强调新闻的要素,然后,取当天或近日的报纸上典型的新

15、闻作为范例进行比较,以增强他们写作的兴趣。4整理词语。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要求大家边听朗诵边体会课文中选用的一些词语的表现力。要求学生找出下述三类词语,分别写在笔记本上:描写我军强大攻势、英雄气概的词语;描写敌军被动挨打、士气低落的词语;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交流发言后明确:描写我军强大攻势、英雄气概的词语冲破、横渡;突破、占领、扩展、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激战、歼灭、击溃、控制、封锁、切断等。描写敌军被动挨打、士气低落的同语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泄气、不起丝毫作用。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均、之、亦、甚为、然、业已等。 (同语可择要写板书)教师提示:课文选用词语做到了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表现力,富

16、有感情色彩,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至于课文使用的少数文言词语,这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体中,在消息这种文体中,是合适的、协调的,也完全符合 40 年代末新闻报道使用词语的习惯。当然,我们现在学习写消息的时候,要注意现在新闻报道用语的习惯,一般不宜多用文言词语。八、课后学习写一则新闻(消息) ,报道当前学校里发生的事件。话题一:你能找出文中语言准确、表现我军英勇善战的词语吗? 明确:“至发电时止,该路 35 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 23 ,余部 23 日可渡完”表达语言准确。 “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冲破” “横渡” “突破” “歼灭” “击溃”等体现感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体现文章语言特色。 话题二:在文中找出我军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的两组词,并说出反映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四)链接生活 第 6 页 共 6 页 链接一:认真阅读两篇新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然后模拟电台播音员,进行朗读比赛,看谁朗读最好。 链接二:请你用所学的知识报道学校新近所发生的大事。 明确:例如学生参加某个项目的竞赛获奖;学校艺术节的胜利举行;学校运动会的召开;校园网的开通;新风新时尚等。 (五)阅读体验 1学习这篇新闻后,你有什么收获? 2你对解放军英勇善战感动吗?你将怎样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 ? 3有人说解放军是 “最可爱的人 ”,你怎样理解?能举例说说吗 ? 课后总结:成功: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