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 题 波 浪学 习目 标1.知识能力:了解作者,理解并积累诗中的生字、生词;背诵、默写这首诗。2.过程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学习象征手法,体会文中“波浪”的象征意义。3.情感态 度:领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崇高的人生观。重 点难 点重点:学习象征手法,体会文中“波浪”的象征意义。难点: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崇高的人生观。教 法选 择 朗读法 讨论法 课 型 新 授 课课 前准 备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多 媒体 是教 学时 数 1 课时教学时数 第 1 课 时 备课总数 第 68 课时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1.导
2、语:同学们,毛泽东面对“悬崖百丈冰”有“犹有花枝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高尔基的 那只海燕迎难而上、不屈战斗的英姿,让我们深受感染、激励;今天,我们再来欣赏永不屈服的自由宣言蔡其矫的波浪 。2.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见上)二、指导学生先学(学法导航)1.借助练习册“导航塔”和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诵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了解诗意。3.反复朗读,理解拟人、象征手法的运用。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一)走近作者:蔡其矫,1918 年生,现代诗人,1942 年开始发表作品有乡土 归葬等叙事诗,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有波浪 屠夫 也许 祈求等 。一度 有“山水诗人”之称,出版有回声集 涛声集等诗集
3、。(二)诵读诗歌,整体感悟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3.自由诵读,整体感悟全诗共八小节。第一节:赞美波浪永无休止的运动美。第二节:赞美波浪的作用;第三节:写波浪的神情和温柔的美;第四节:“我”对波浪的回忆,温柔的美。第五节:风暴到来时波浪的表现,雄壮的美。第六节:波浪的勇敢和不畏强权的精神;第七节:“我”羡慕波浪。第八节:总写波浪的性格。(全诗分为三层,第一层:一、二小节,赞美波浪的作用。第二1.创设谈话情境,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2.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3.引导补充作者及背景资料。4.
4、教师范读,并进行朗读指导。1.激发学生学习 的欲望,并明确学习目标。2.出示学法指导对学习重点予以强调。3.阅读配套练 习了解作者及背景资料。4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2层:三-七小节,写风暴中波浪为自由而抗争。第三层:八小节总结波浪的性格。)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三)齐读全诗,合作探究,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寓意 。1.波浪在诗中有什么特点?作者对它的态度是什么?(明确:它是大自然有形的呼吸,它让世界生动,没有它,大海和天空将单调寂寞。它温柔却也凶猛。作者对他的态度是羡慕、赞美。 )2.水藻、巨风各代指什么?(明确:水藻指温柔、善良、自由、纤丽等一切柔美之情,美好之物、美
5、好之人对她们亲近、关爱、守护。巨风指灾难、强权、强暴、邪道。 )3.“波浪” “对水藻是细语,对巨风是抗争” ,谈谈你的理解。 (可用原文回答) (明确:波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的形象,他有温柔善良的一面,同时,又勇于为自由、正义而斗争。 )4.作者为什么称波浪为“我英勇的、自由的心”?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因为“波浪”厌恶灾难、憎恨强权、拥有英勇的、自由的心。 )5.诗中的人称由第一人称转为第二人 称有什么作用?(明确:表明波浪就是作者的心,表达了诗人的追求。 )6.波浪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追求?(明确:把波浪作为一种自由的象征他爱憎分明、不屈服于“强权”的统治,不服从“邪道”的
6、压制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 )四、检查学生的先学效果。海燕中也写了“波浪” ,它与波浪中的“波浪”一样吗?(明确:(海燕中的“波浪”与波浪中的“波浪”很相像,一样也是和狂风搏斗。当然, 海燕中只是那么一个片段,而波浪里是整首诗在写“波浪”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你能从黄河化险中看到“海燕”式的风貌吗?能从章太炎身上看到“波浪”的影子吗?结合黄河化险 、 闲话章太炎中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感受。六、归纳小结,当堂训练。1.小结:通过对波浪的描述、赞美,表达诗人对英勇无畏、反抗强权志士的礼赞和对和平、自由生活的向往。2.背诵波浪这首诗。5.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6.巡视指导,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问题,根据学生现状帮助学生品味优美语句。7.归纳、点拨、总结、完善。8.在拓展延伸中触动学生情感,从而加深对诗歌语言意境的鉴赏。9.指导背诵诗歌。5.学习诗歌内容,分析这些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6.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意见,然后自由发言,在讨论中认识自我,完善思想。7.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学后收获。 8.在积累中丰富语言,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特点。9.尝试背诵课文。作 业设 置 1.阅读练习探究一、二题。 2.上网阅读有关哲理性的文章。等级评价(A/B/C/D)教学反思检查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3签阅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