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5课 三峡 教案 苏教版七上 (6).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77214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 三峡 教案 苏教版七上 (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15课 三峡 教案 苏教版七上 (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峡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三峡,它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四单元。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本文的教学设想。 一 教材分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三峡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朗读能力,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在品味文章诗情画意的基础上,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在七年级基础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为今后学习文言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

2、下:知识和能力: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3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是: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二 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对

3、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

4、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三 教学辅助手段:用幻灯片演示三峡风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四 教学过程:1 导课学生谈自己对三峡的印象或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2 整体感知旨在让学生通过听读、试读、评读、齐读整体感知课文,体悟文章的情感。着重体现新课标“在教学中尤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3 研读课文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学环节,旨在突破重难点,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此环节,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训练。具体有以下步骤:第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和情

5、感。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中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步骤采用师生互动方式实施,以求更深入理解课文。第二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这是基于新课标“重点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设计,采用小组合作实施。第三步,理解成诵。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重在积累,特别是在理解基础上积累,当堂成诵,既巩固了积累,又体现了理解的要求。五 课堂评价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体现这一要求:1 突出语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侧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评价,侧重对文章情感体验的评价。2 评价方式的多样灵活。评价是双向多维的行为,所以评价中要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3 评价中应尊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