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 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学 习目 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2体会文章中的描写手 法,把握主题。3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培养正确的苦乐观。重 点难 点重点:学习作 者勤勉学习,不怕吃苦的品格。 难点:抓住本文的对比手法,领会文章内容,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教法选择 诵读法、引导法 课型 新授课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是教 学时 数 1 课时教学时 数 第 1 课时备课总数第 57 课时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故天将降大其
2、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板书课文标题,出示学习目标)二、指导学生先学1了解作者,初识文体。2读准字音,诵读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文意理解,开放拓展。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略)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1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2序,文体名。作为文章的体裁,有书序和赠序。 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本文是一篇赠序,古代一种文体,其中的“序” ,并非“序言” ,而是“赠言”的意思。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3读准字音
3、,诵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通句子,把握语调感情。 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重点句子)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 交流, (因而)曾经赶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行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并解题。出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先学。课件出示相关内容。朗读课文,指导朗读并指生读听导语,体会情感,产生求知的欲望。默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看屏幕,明确学习任务及学习方法回答补充,了解作者
4、及文体。听朗读后,朗读课文。2(3)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3人也。 (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如人了。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1.自主思考、讨论(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困难:无书、无师、家贫)(2)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3) 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4)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 豪华的情节?( 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的艰苦,突出学习勤奋。 )(5)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是什么
5、态度?( 态度:毕恭毕敬,不敢出言。 )(6)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自身经历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 )2.集体讨论:本文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阐明这 一中心的?(分析:本文的中心是个“学”字。第 1 段写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接着写成年之后,如何“慕道” 。第2 段说明今之太学生衣食生活安定,学习条件 优越。与第 1段构成鲜明对照,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在昔日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处于优越条件下却不能有所精,有所成,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专。最后一段,点明了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六、当堂检测:
6、 检测内容见课件。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讲解难句,并注意讲清翻译的方法、要求。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旨。相机点拨、总结。对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要多关注指导。课件出示练习、相机指导。倾听、质疑问难、做好笔记分析关键字时,教师要相机点拨、引导,尽量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答案,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深入理解课文主旨,体会作者的求学精神。学生回答。生总结回答。看课件练习、做好笔记。作业设置1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2背诵课文。等级评价(A/B/C/D)教学反思检查签阅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生:色愈恭,礼愈至师生态度 生活情况 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学习条件昔日作者:借书抄书,奔走求师,生活艰辛,尊师力学今日太学生:衣食丰足,学舍宽宏,有问必答,应有尽有对比对比对比勤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