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夯基达标优化训练我夯基 我达标1选出下列各组中字形有误的一项( )A.流光溢彩 鱼米之乡 心扉B.囫囵吞枣 别出心栽 充盈C.悲欢离合 牵肠挂肚 冗繁 解析:B 项, “栽(zi) ”应为“裁(ci) ”。请关注下列字形:“溢” “繁” “黯” “馈”。答案:B2选出下列各词在文中释义有误的一项( A.羞赧:因害臊而红脸的样子 B.问津:探询渡口。C.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D.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解析:B 项常用的是比喻义,即探询价格或情况。答案:B3下列各句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清泉流经山谷,每当回忆起少年时代
2、,我心头就自然涌起一种甜美的感情。人们 都爱秋天,爱她的日丽气爽,天高云淡,爱她的香飘四野。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A.比喻 对比 排比 引用B.明喻 比喻 拟人 引用C.比喻 比喻 排比 引用D.暗喻 对比 排比 比喻解析:注意比喻的分类。是暗喻;是明喻,标志是“像”;三个及以上的整齐的句子排在一起,构成排比;是引用名人的话。答案:C4引号的用法有四种:A.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B.标明需要着重指出的部 分。C.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D .表示讽刺或否定。判断下列各句引号的用法,将相应字母填入句后括号中。(1)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 ( )(2)我最早的读物
3、是被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 ( )(3)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4)于是,我得了个“甲优” 。 ( )(5)这个“特别准确”的“嵌”字,是我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 )(6)看着手稿变成了铅字稿,看到作文被标成了“小说” ,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 )解析:引号的用法,请对号入座,多做两个练习,熟悉即可 答案:(1)C (2)C (3)A (4)B (5)AB (6)B5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连贯的文字,按序号重新排列。一部好书,不但给人以知识,书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读书必须有选择。然而,也毋庸讳言,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甚至反动的书读了只能
4、使人精神颓废,受到损害。历史的文明要靠书籍来传播。而且能帮助养成优美的品德和情操,引导人们健康成长。 人类的智慧要靠书籍来交流。解析:抓中心意思,找出总领句;句式一致;看中“不但” ,中“而且”知相连;是从反面讲,放在后面;看标志词“因此” 确定在最后。答案:我综合 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清泉流经山谷,每当回忆起少年时代,我心头就自然涌起一种甜美的感情。少 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曲跳跃着 欢快音符的乐章。6这段文字是从哪两个方面的感觉设喻来形容甜美之感的 7 “像像”两句位置可以 互换吗?为什么?8你读书有什么感受?请用
5、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不少于 20 字。答案:6.解析:“蜂蝶飞”是视觉的, “跳跃着欢 快音符的乐章”是听觉的。答案:视觉和听觉。7.解析:注意和后文的关系。答案:不能。互换后,语段后面的内容就显得错乱,没有与前文保持一致的对应关系。8.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注意用上比喻等修辞方法,以达到“形象”的要求。答案:(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 ,也有长 达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
6、“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至于,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 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飘起得
7、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9用一句话概括刘老师放风筝时的特点。10选文从哪些方面来刻画刘老师的形象?11文中“我”为什么“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 ,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12请找出第二段中的议论句,并指出其作用。答案:9.解析:根据全文 判断,最好找原句回答。参考答案:放风筝时刘老师的淳朴、热情、开朗,让人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10.解析:从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方面考虑。参考答案:动作、语言、神态。11.解析:从全文考虑。他手持线拐和孩子或学生一起放风筝。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脸上飘起得意
8、和满足的稚气。从以上这些描述可看出“我”为什么“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参考答案:刘老师放风筝时那种生命的活力和纯真,使“我”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丝毫没有感觉他已年过半百。12.解析:通读全文,找中心句。议论句即表明自己观点的句子,不同于叙事。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回答其作用。这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参考答案: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点明难忘刘老师的真正原因 二、语言运用13从“痴迷、酷爱、如饥似渴、如痴如醉、津津有味、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滚瓜烂熟”中任选词语,写一段对读书着迷的话。解析:根据课文内容,联系自 身实际做题。答案:(略)1
9、4根据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 ,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解析:要求仿写的句子与原文画线句子的结构基本相同;内容方面,既要写出课外阅读的作品名称,还要写出作品给自己的启示。三、拓展延伸15课文第一段删去所有的比喻后可以改为:“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感。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丰富多彩,令人高兴欢快。 ”原文一共有四个比喻。前两个是一组,对仗比较工整,所描绘的景色与天籁富有诗情画意,语言也很美,这些都渲染了“欢愉之情” ,使它成为可见可闻可感的东西,读者心里好像也出现了那种美妙的感觉。后两个比喻是一组,又是从画面与声响(乐音)两个方面加以点染,与前一组比喻暗暗沟通(仿佛蜂蝶飞进了画页,清泉流入了乐章) ,二者之间用“视” “听”二字联络,用“甜美”一词总领。修改后和原文比较,你认为有何不同?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