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道之行也》教案1(鲁教版九年级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70268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道之行也》教案1(鲁教版九年级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道之行也》教案1(鲁教版九年级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道之行也》教案1(鲁教版九年级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道之行也》教案1(鲁教版九年级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道之行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过程与方法1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2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探究创新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2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教学设计】一、新课

2、导入1 (齐背桃花源记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2 礼记 ,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 ,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 檀弓 王制 月令 礼运学记 乐记 中庸 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

3、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 ,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二、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词句,翻译课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 男有分()2通假字。选贤与能:“与”通“举” ,推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不独亲其亲:亲:以为亲,意动用法;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子:以为子,意动用法;子:孩子,儿女;成语:鳏寡孤独、夜不闭户三、整体感知1全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4、。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 ,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 “天下为公” ,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 ,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 ,“贤”指品德高尚, “能”指才能出众用现代话来说,叫做“德才兼备” 。 “讲信修睦” ,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

5、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 ,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 ,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

6、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2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

7、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四、合作探究:1.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2. 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

8、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 ,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 ,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粘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

9、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3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4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 “大同”社会是以“

10、五帝(黄帝、颛臾、帝齿、尧、舜)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 ,又高于“五帝之世” 。5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 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6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四、课堂小结1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2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想像中的未来社会。或者以“我在公元 3000 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学优|中考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