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课 我的老师学习目标:1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3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难点: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课型:教读课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
2、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板书课文标题)(二)明确目标:学生讨论并确立本课学习目标。 (大屏幕投影出示)(三)检查预习: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k( )头 tu( ) 色 y( )钱旋即 ( )教诲 ( )炽热( ) 半晌( )黑痣( ) 焚香( )狡猾( )纠纷( )参考答案:磕 褪 榆 J hu ch shng zh fn hu tu 活动安排:(1)部分学生到黑板上做题。(2)小组内交流答案,互相纠错。(3)班内集体讲评。(4)将纠错后的内容书写巩固。二、初读感知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魏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3、河南郑州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2)写作背景:本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教育,是人才的摇篮。1956年9月底,应教师徒报之约,魏巍写了这篇我的老师。写作此文时,魏巍已经和蔡老师分别20多年了,但是,蔡老师温柔美丽的形象、崇高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和那颗慈母般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作者的心灵,作者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老师。可以说那篇文章写的是真情实感,作者
4、要写出他对教师职业的理解。2初读感知: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欣赏。学生朗读:调动情绪,纠正字音,品味语气、语调,把握情感。3.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4.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共记叙了七件事: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外教我们跳舞;带我们观察蜜蜂;教我们读诗;我们对老师的依恋;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三、精读赏析
5、1.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起全文,引入全文,“最”字突出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 2.第二段说“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温柔是针对什么说的,美丽又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写出老师的心灵美和外貌美。 3.第三段那些词语体现了老师是假装打我? 仅仅,好像,落,轻轻,敲,笑 。“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写出“我”的本能与调皮,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表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
6、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两个“笑”字表明了十分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 4.“狡猾”的意思是什么?它的感情色彩是怎样的?用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 贬义褒用,写出了我机灵与调皮。 5.她教我们读诗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接近文学”与“爱好文学”两个词语位置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 影响深远,从我到现在仍能背诗可见。接近是爱好的前提,只有接近了,了解了,才能喜爱。 6、在看老师写字这一件事中,“不由得围了上”、“默默地看”、“连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等语句表现了我们对老师的怎样的感情? 深切的喜爱、崇拜之情。 四、当堂达标师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学生做本课第一课时的当堂达标题。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魏巍假发怒教跳舞 观蜜蜂 略写 依恋回忆 教读诗看写字 思念 排纠纷 详写 梦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