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6.4《木兰诗》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10).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60383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4《木兰诗》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6.4《木兰诗》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6.4《木兰诗》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6.4《木兰诗》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6.4《木兰诗》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源中英文实验学校两段五环长课讲学稿(七语文)学习目的:1、结合课文注解,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本诗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性,戏剧性的特点。知识链接:题解:木兰诗又叫木兰辞 木兰歌 ,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中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诗中的“双璧” 。范文澜先生说:“北朝有木兰诗 ,足够压倒南北两朝世族诗人” 。其言并不为过,可见它的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之大。模块一:温故知新(独立完成)(8

2、分钟)模块二:自主学习(独立进行)(20 分钟)。 学习内容1、 注音邑人( )环谒( )不能称( )世隶耕( )眠然( )或以钱币丐之( )仲永( )2、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父异焉 即书诗四句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或以钱币丐之 从先人还家 称前时之闻 3、翻译下列句子A、稍稍宾客其父 。B、父利其然也,时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C、泯然众人矣。4、背诵全文。小组内成员互查完成情况并给予等级评定: 学习内容 摘 记1、给下列划字的字注音机杼( )军帖( )朔气( )金柝( )燕山( )可汗( )模块三:交流研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精讲质疑)(30 分钟)模块四:教师精讲(认真听讲并记录要点

3、)赏赐( )啾啾( )霍霍( )云鬓( )2、解释划线句子的意思木兰当户织( )可汗大点兵( )惟闻女叹息( )暮宿黄河边( )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 )策勋十二转( )双兔傍地走( )木兰不用尚书郎( )出郭相扶将( ) ( )3、翻译下列句子(1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小组内成员互查完成情况并给予等级评定: 研讨内容 摘 记【小组研讨内容以及展示方案与建议】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展示建议:研读课文,把重点段的意思翻译出来。2、用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主要情节。展示建议:熟知课文大意之后进行概括。3、分析这首诗叙述的详略。这首诗详写了什么?略写了

4、什么?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题材?展示建议:可以同学先商讨后体会、总结。训练内容河源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随堂检测与反馈 检测内容:24、 木兰诗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1、下列划线的字注意有误的一项是( )A、燕山(yn)可汗(hn)鞍鞯(jin)胡骑(j)B、机杼(zh)辔头(pi)戎机(rng)云鬓(bn)C、金柝(tu)啾啾(ji)溅溅(jin)唧唧(j)D、铠甲(ki)策勋(xn)朔气(shu)阿姊(z)2.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策勋十二转( )A次 B回 C转动 赏赐百千强( )A多 B大 C有余愿为市鞍马( )A市场 B买 C集市 愿驰千里足( )A希望 B愿意 C能够 3.

5、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4.对第 3 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5.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表明

6、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 “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6.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7.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8.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

7、当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9.对木兰解甲归来,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哪些最有道理?( )1、翻译并复述文中的故事;2、分析叙述的详略;3、背诵指导:本课是一首民歌,共十四层,除了“万里” “爹娘” “爷娘” “开我”三层有六句以外,其余的都是四句一层,一层一层地背,再合为仙,加上诗中运用了排比等修辞,因此背诵起来并不困难。背诵线索: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辞官木兰还乡歌者告辞A.说明她不慕富贵,反映她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劳动者本色 B.木兰厌恶战争,向往自由和平生活C.木兰建立了赫赫战功,却不能留在朝廷,这是封建社会歧视妇女的结果D.木兰不愿受赏当官,表明她不愿与统治阶级合作,不愿做他们的统治工具10、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1)表现征途遥远、军情紧迫的诗句是:“ ”(2)诗中有声有色地再现边地苦寒、战斗艰辛的诗句是: (3)诗中再现战争残酷、持久的诗句是:“ ”参考答案1 C2. A C B A 3.A4.C5.B6.B7.C8.A9.AB 附件 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 权声明附件 2:独家资源交 换签约 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 参见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