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5 古代诗歌五首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15).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58973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5 古代诗歌五首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5 古代诗歌五首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5 古代诗歌五首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3.5 古代诗歌五首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1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3.5 古代诗歌五首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1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教学目标】1.积累“澹澹、竦峙、萧瑟、听取、别枝、若、次、以、见”等文言词汇。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4.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6.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难点】1.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教学设想】1.要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的气氛。2.培养学生再造想像的能力和联想的

2、能力3.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设计】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 ,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观沧海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 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 ,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 ,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 ,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

3、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 ,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 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遗着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2.观沧海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公元 207 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

4、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3.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碣石(ji) 澹(d n) 竦峙 (sng zh) 萧瑟(s )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

5、 ,水波荡漾的样子。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 ,好极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 ,它,指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 。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 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 。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5.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

6、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1-2 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 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第二层(3-8 句):描写海水和山岛。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 ,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 ,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这一层全是写实景。是作衬托用。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 ,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

7、的辽阔和威严; 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静动相配,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第三层(9-10 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 ,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

8、象的?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 “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6.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 “建安风骨”的代表作。7.“诗言志”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9、,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次北固山下1.解题:古代的交通是很不发达的 ,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现代的公交车。因此,流落他乡或在外谋职的人是很难定期回家的,自然会不是产生故园之思,因此,表达思乡之苦就成为类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唐代诗人王湾的诗歌次北固山下,来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种浓浓的乡愁。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2.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 人。唐代诗

10、人。先天元年 (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3.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 残夜,江春/入/ 旧年。客路,指旅途。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行舟”相对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4.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点题。 “青山”当指北固山 ,诗人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

11、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平” “阔” “正” “悬”四字炼得好: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12、。5.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6.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找一幅长江下游的图片给学生看看,或者背诵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望天门山,然后指出诗人此刻所在的具体位置。)“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13、。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7.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 “日生残夜” “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钱塘湖春行1.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居易的这首

14、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 后迁下(今陕西渭南),曾官太子少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 琵琶行 卖炭翁 忆江南 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着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新乐府50 首和秦中吟10 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2.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3.听准字音、节奏,体会语言的缓急。七言

15、诗句节拍有/ /,/。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 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 新燕/啄/ 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4.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 “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水面”指西湖湖面。水面初平写春水新涨,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的景象。 “云脚低”指白云重叠,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脚,有下垂义。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 ,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 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

16、人们带来了一片生机勃勃之感。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没蹄 ”,也是暗切“行”字。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诗人的游踪:诗以“ 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 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5.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注意细节描写。如“水面初平”(见注释);“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

17、” ,燕初来也; “没马蹄”,草初生也 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6.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爱湖东行不足”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7.“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 。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8.小结: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 “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

18、沙堤至。开头写“湖平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天净沙秋思1.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 28 字就生动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2.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 )人。元代着名散曲家。一生着有 汉宫秋 青衫

19、泪荐福碑 岳阳楼 马丹阳 黄粱梦等杂剧共 15 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 。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3.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

20、,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 “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4.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 ;“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 28 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

21、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阵阵冷飕飕的西风,落叶纷飞;古道旁 ,缠着枯藤的老树上,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 ,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 ,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 ”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