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每课一练-11 竹林深处人家 每课一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竹箬(SV ) 山麓(M ) 密密匝匝( ) B隧道(TV ) 屏风(QOH ) 竹坞(X) C山岚(MVO ) 匾箪(EO ) 沏茶(R) D晾干(MJOH ) 碧螺春(MV ) 发霉(NJ ) 2填入下列句子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先前看到的炊烟 竹林,仿佛就在不远之处,但是从山坞上再 竹海里, 山涧, 竹桥, 石路,比想象的要远得多。 A钻入 轻绕 爬 过 越 B轻绕 钻入 过 越 爬 C钻入 轻绕 越 爬 过 D轻绕 钻入 越 过 爬 3下列没有说明江南竹乡竹海特点的一项是(
2、 )。 A远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干和 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 B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看到整个世界都是绿色,除了近处的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吵音。 C竹乡里的房子,是尽可能利用本地出产的竹材,栋梁是竹的,天棚是竹的,连板壁、地板、门窗也无一不是竹的。 D我们正要离去,忽然传来了女孩子们的欢笑声。那声音隐蔽在竹林深处,看不见人,声音却愈来愈近。 4下列各句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 。 A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 B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密匝匝,把路的上
3、空盖着,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 C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 1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每课一练-11 竹林深处人家 D先前看到的炊烟轻绕竹林,仿佛就在不远之处。 5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浓郁 斗笠 痕迹 束手无策 B绵沿 隐蔽 宁静 名符其实 C斑点 器皿 山麓 柳暗花明 D山岚 屏风 隧道 举目四顾 6下面四句话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和我一同去的是一位画家,他说: “在竹海面前,如果要我画它,实在束手无策。” 穿过一处最密的竹海,我们便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在这里可以越过先前路上的竹树顶看得更远、更高。 举目四顾,除了
4、竹子,还是竹子。 前面是一座接着一座的山,但你不可能看到绵延的山势和一点泥土,也不可能看到竹坞深处那里有缺口通到山背后去,因为你能看到的只是竹子。 A B C D 课内巩固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 71 4 题。 我们沿着小溪边的石子路深入到竹海里去。 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密匝匝, ,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 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要不是当地的朋友带路,恐怕很快就会迷途,因为在我看来,竹林里的大路小径以至竹树,都是差不多的,路上又没有标志或街名。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 ,心里想已经到尽头了。但是到得前面,那一丛竹忽然像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已经发现另一条山路让出
5、来,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7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盖着路的上空 B路的上空被盖着 C把路的上空盖着 2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每课一练-11 竹林深处人家 8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 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竹林 、 的特点。 9本段描绘竹景属于 。 A远眺 B近观 C仰视 D俯瞰 10段末说“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试描述一下。 11本段中“像机关布景似的”运用了 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 12解释加点的词语。 (1)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密匝匝( ) (2)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 ) 13“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上句是 。这是南宋爱国诗人 写的游山西
6、村中的名句。 14作者在对竹海生动形象的描写中,饱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每课一练-11 竹林深处人家 4参考答案: 1C【点拨】C 项中“岚”应读 MO 。 2D【点拨】此题意在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选项中的词均为动词,选择时,不仅要结合句意,而且要看词语间的搭配是否恰当。 3C【点拨】A、B、D 三项都是通过写竹的多、密来说明竹海的特点。 4D【点拨】此句中的“仿佛”表示推测猜度,而不是比喻词。 5. B【点拨】B 项中的“绵沿”应为“绵延”,“名符其实应为“名副其实” 。 6.D【点拨】按照空间顺序来写景。 7.C【点拨】B 项偷换主语为“路的上空”,上句的主语为“竹林
7、” ,所以B项不合适。A、C 两项看似均合文意,但从语意表达来看,C 项比 A 项更明确,强调的对象更突出,更能体现竹林密的特点。 8.比喻 密 多 【点拨】根据喻体“竹海”“屏风”的特点总结竹林的特点。 9B【点拨】由文段中“深入到竹海里去”可推出为“近观”。 10.大路、小径到处都是竹林,山路弯弯曲曲,看到前面的竹林挡着去路,以为路到了尽头,可是,另一条山路又让了出 来,又是一片竹林,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点拨】答案不固定,根据文意,表述顺畅即可。 1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林密布,山路弯曲的特点 12.(1)形容竹林很稠密的样子。 (2)指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这里指竹林多而密。 【点拨】根据语境理解词义,不要生硬地解释。 13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 14. 对江南竹乡的喜爱之情。 【点拨】俗话说,“景为情放,情由景生”,通过作者描绘的美景可体会到蕴涵 在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