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心 爱心 专心第一千个球 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5 分)滂沱( ) 堕落( ) 孤僻( ) 遏止( ) 腼腆( )2贝利是 著名足球运动员,有“球王”之称。爱因斯坦是著名 学家,美籍 人。 (3 分)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难以解开的缘分。 ( )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 )留恋佳境,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 ( )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对待。 ( )4概括一下第一千个球一文两部分课文的主要内容。 (4 分)第一千个球:慈父与恩师:5根据课文内容,概括一下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人物的?(5 分)6阅读下面
2、的小故事,准确地概括出爱因斯坦的学习品质,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5 分)第三只小板凳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等,惟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去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 ”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 ”又举起右手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 ”第二部分:(一)多年父子成兄弟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
3、刻图章,画写意花卉。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 。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 。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用心 爱心 专心纺织娘,栩栩如生。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上学,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
4、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陈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 。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给我去伴奏。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 17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儿子那时从幼儿园
5、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回信。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打成“黑帮” ,送进“牛棚” 。偶尔回家,孩子们对我还是很亲热。我的老伴告诉他们:“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 。 ”儿子反问母亲:“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只有一件事,两代之间,曾有分歧。他下放山西忻县“插队落户” ,按规定,春节可以回京探亲。不料他带回了一个同学。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正受林彪迫害,搞得人囚家破的空军将领。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但是这孩子很想回北京,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助下,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他连“临时户口”也不能上,是个“黑人”
6、 。我们留他在家住,等于“窝藏”了他,公安局随时可以来查户口,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很不满。我的儿子哭了,哭得很委曲,很伤心。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 40多天,才离去。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 。了解,但不干涉。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 ,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
7、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 。父母叫人敬畏,儿子“笔管条直” ,最没有意思。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7、文章开头“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中的“这”指的是 。 (3 分)8、文中的“我”有双重身份,既是 ,又是 。据此,文章主体可分为两个部分,连接两个部分的一个重要的词是 。 (3 分)9、文章从 、 、 三个方面表现了“父亲”的性格特征。 (3分)10、文章第段中略写了 件事,详写了 件事;该段中“使我们非常为难”的原用心 爱心 专心因
8、是 。 (末一空用文中词语回答) (3 分)11、第段中两次写到“没大没小” ,第一处的意思是 ,第二处的意思是 。 (4 分)12、本文艺术表现上的特点之一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请概述一例。 (5 分)13、第段主要用了 的表达方式,从全文看,它的作用是什么?(5 分)14、认真品味,第段中“而且,可恶!”一句中的逗号不能去掉,原因是 。 (4 分)15、从文章选材的角度看,第段中画线部分似乎有损于“父亲”的完美,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5 分)16、本文和第一千个球中都涉及到抽烟,两文中的“父亲”各是怎么做的?你怎么看?(5 分)(二)人生之师他是我仅见过三面的老师,却
9、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认识梁敬泗先生那年我 16岁,独自离开村子,背着破包去城里参加山东艺校美术科的招生面试。他坐在桌旁,一双单眼皮的小眼睛盯着我。盯着我又黄、又瘦、又矮的身子,盯着我的大脑袋、细脖子,盯着我柴禾棍似的脏手腕,盯着我因营养不良而凸凹不平的指甲。“你是团员吧?”他声音很轻。“不是。 ”我声音更轻。“是红卫兵吗?”他多了分期望。“不是。 ”我多了分沮丧。“那么红小兵总是了?”他开始失望。“我什么都不是。 ”我开始痛苦。想起笔试前填的报名表,政治背景栏里排着的父亲、母亲、外祖父,没有一个是“清白”的。我知道那一行行黑色的弯弯曲曲的字符会像锁链拴住我一辈子。“不,你是全市最好的成绩!”他
10、笑了,笑得勉强。他在床上摊开一张张考生的素描卷耐心地评点着,比较着,对我那张最出色的卷子指出了一大堆不足,从光、色、层次到结构、线条讲得很细,使我第一次知道绘画竟有如此多的道理。黄昏,他送我出来,弯腰拍着我的肩:“好孩子,千万别灰心,党的政策是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 。老师一定帮你,会录取的。只要求你一件事:天天画,别荒了学业,下次见面要检查作业的。 ”我没被录取。听说他为这事和工宣队拍了桌子。两年后,他又招生,已经走了十几个市县。我却没报名,因为我知道不会被录取。我觉得自己像笼子里的狼崽子,瞪着渴望的眼睛,用心 爱心 专心被一道道铁棂隔在了生活之外。考场静静的,只听得见“沙沙”的铅
11、笔划过画纸的声音。我独自悄悄站在窗外,背着一大捆两年来画的“作业” ,忧伤地望着窗棂那边一张张同我一样年轻而充满兴奋的脸。他看到了我,责怪地叫起来:“怎么来晚了?”我无言以对,只把那捆画递了过去。他愣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走出考场,拉我坐到一条长长的木凳上,紧绷着脸,翻看着我的画。“你比他们基础都好, ”他指着屋里。 “必须画下去,不能放弃,你会成功的。按我们学校的教学程序自修,听着”于是滔滔不绝地讲解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周围已默默地站着一圈交了卷的考生。“记住,你们要多用脑子画!”他大声嚷着,就像课堂上训斥学生。我的腰挺得直直的,心中涌动着一种迸发的积蓄。后来我听说,招生前他上下游说,做通了录
12、取我的工作,可我却退缩了。我无颜对他。从那以后,我把忧郁和自弃留给了少年时代,却再也没有见到他。风风雨雨的 16年过去了。我在中国美术研究所取得了博士学位。返乡看望双亲的途中在省城下了车,寻到了当年梦寐以求的省艺术学校。他老了。坐在房间里的藤椅上,半天才认出我。还是那双眼睛,依旧盯着我。盯着我又高又宽的身子,盯着我已成中年的脸,盯着我粗壮的手腕,盯着我长长的手指和轻轻递上的名片。“长高了,那年你才这么点儿。 ”他抬起手比了比,噪音有些哑。 “我知道你会来的。我常拿你作例子讲给学生们听。 ”他激动起来。 “希望他们能懂得,别以为自己多付出一份并不重要,那也许会改变人的一生,老了会多一分欣慰。像你
13、。 ”我松开了他那双苍白无力却扶起我人生的手,百感交集地离开了这位没有孩子的老人,离开了那像主人般重病缠身的藤椅,离开了那书堆到屋顶的小屋,离开了窗灯齐明的教学楼,离开了少男少女们丛丛簇簇的校园。步入万家灯火,独自站在街头,我望着来去匆匆陌生的人们,真想倾尽肺腑喊:我能为你们做什么?说吧!17、首段写“他是我仅见过三面的老师” ,哪三面?(5 分)18、第一次和第三次见面, “我”的相貌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什么?(5 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9、第二次见面, “我背着一大捆两年来画的作业”这句中的作业为何加引号?(4 分)用心 爱心 专心20、 “从那以后,我把忧郁和自弃留给了少年时代”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4 分)21、倒数第二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3 分)22、在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 (4 分)23、从文中概括出他对“我”的人生教诲。 (4 分)24、在他的教诲下, “我”的人生态度有何转变?用原文回答。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