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十则(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和论语 ,研读有关学习的内容。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 、 老子 、 孟子 、 庄子 、 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
2、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交流有关孔子、 论语的知识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 ,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
3、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n) 学而不思则罔(
4、wng) 思而不学则殆(di) 不亦说 (yu 邑)乎 三省(xng)吾身 传(chun)不习乎 诲女(r)知之乎 不知为(wi)不知 是知(zh) 也 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出加点的词这样读的理由。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或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 探究的词句摘要:(例)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2、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a学生自主
5、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例 1: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例2: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b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三、作业 必作:“研讨与练习 ”第一题。 选作:课外阅读论语 ,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课堂小结:通过多读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