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后 一 课教学目标充分理解文章表现重大主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深深地受到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的后一项,主要通过对课文本身的学习来体会,井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的前一项。 教学设想议读课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初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要以最后一课为题? (二)默读第一部分,找出交代社会环境的语句、激疑:不要这些语句效果怎样?(提示:通过简练的语句巧妙地安排社会背景,把小的事情置于大的背景之中。这样,为小说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展开和主题的表现作了必要的铺垫和交代。 ) (三)范读,学生讨论:不写镇上的人效果怎样?(提示:作者安排了郝叟等镇上的人,并且在写法上做到了以点带面,似实衬虚,让读者从最后一课联想到法国人民广泛而深入的爱国义举。 ) (四)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画出关键词句。 第 二 课 时(一)默读第三部分,说说印象最深的细节。 (提示:学生上习字课时金甲虫和鸽子的细节,郝叟老头拼读字母时古怪的声音等。这些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收到了“见微知著”的功效。 ) (二)读,议:课文为什么要以第一人称作为结构线索? (三)充分展开想象,以韩麦尔先生为题进行再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