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5孙权劝学 教案4(新人教版七年级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53220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5孙权劝学 教案4(新人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3.5孙权劝学 教案4(新人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3.5孙权劝学 教案4(新人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孙权劝学教案一、学习任务:知识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过程方法:1、在熟读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断句和停顿。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情感态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重点难点:1、品味鲁肃、吕蒙的对话。 2、联系生活,能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学习方法:1、自读质疑,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2、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究解答。3、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2、,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章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 ,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个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情。三、预习要求:1、读熟课文,读通注释,读准字音。2、能疏通文意,复述内容。五、教学过程:第一学习板块:导入课题,引导学法1、导入: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

3、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又有何作?这回孙权又来劝说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就知道了。2、学法引导: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篇文言文了,总结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学好文言文呢?(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断句、停顿;理读课文,把握文意,理清思路;品读课文,赏析美句美词,进行体验反思。 )3、介绍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 ,让同学介绍相关资料,及作者司马光。

4、(幻灯演示) 。第二学习板块: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句读)1、自由出声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 2、老师背诵课文,给学生示范。3、生齐读课文。4、合上书看投影各自大声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件展示)第二学习板块:理读课文(进行合作探究、质疑问难)1、结合课文注释或是借助各种参考资料,默读课文疏通文意,并就字词句进行质疑问难。2、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3、自读课文,思考并用原文中的话抢答下列各题:(理清课文情节)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吕蒙接受学习了吗? 蒙乃就学吕蒙的学习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卿者才略,非同吴下阿蒙。 ”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之后,有什么举动?这说明

5、什么?“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这既说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又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学后才略有惊人的长进。复述、概括故事情节。第三个学习板块:品读课文这篇文章故事情节是怎样展现的?(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展现的),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将文中人物对话的内容圈画出来,分别从语气、神态、心理三个角度进行简要赏析。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要求读出其语气。思考讨论:“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写出怎样的语气?表现孙权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坚决的语气,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流露出关心与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写出怎样的语气,表

6、达怎样的心情?前一句“邪”表示反问的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另有目的(以古鉴今) ;后一句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与爱护。“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是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言辞恳切。小结:这番话表现出孙权善劝。他对吕蒙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希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吕蒙与鲁肃的对话,要求读出其语气语调。思考讨论:“卿今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

7、明了什么?表现出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的长进。“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表现了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了到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的接应,说明了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也表现出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小结: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的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之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第四个

8、学习板块:摹拟人物的口吻、情态和心理,进行体验感情课文是以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读或演绎孙权劝学要求:揣摩文中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用一句话说说你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物的看法。总结概括出三个人物各自性格特点。第五个学习板块:联系课文,延伸拓展1、昔日的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想起前面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 ,读罢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学习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很重要。仲永受于天而不受于人,最终泯然众人;吕蒙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刮目相看。通过对比体现

9、出开卷有益。活到老学到老。吕蒙那么大年龄才开始学习都让人刮目相看,我们更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小结:活到老学到老。仲永天资聪明,因后天没有学习,最终泯然众人,而吕蒙那么大年纪才开始读书,经过自己的努力,让人刮目相看。由此可见开卷确实有益。第六个学习板块:评议总结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大家的表现都很棒,我想送给大家一样奖品,那就是: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到用时方恨少。 ”“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板书设计:孙 权 劝 学 资治通鉴 劝学不学 (恳切) 吴下阿蒙 又劝就学 (关心) 刮目相待 论议结友 (惊赞)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故事性很强,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