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15 古代诗歌四首-《钱溏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 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53093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5 古代诗歌四首-《钱溏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 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15 古代诗歌四首-《钱溏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 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15 古代诗歌四首-《钱溏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 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3.15 古代诗歌四首-《钱溏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 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3.15 古代诗歌四首-《钱溏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 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5 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3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4准确朗读并默写。能力目标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德育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

2、含理趣。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2联想、想像法。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第 2 页 共 5 页 教具准备:多媒体 CAI 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二、指导学习钱塘湖春行1.作

3、者简介(先由学生简介,之后多媒体显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2.初读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多媒体展示 flash 朗读,要求学生跟读。3.细读 诗的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

4、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 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提示: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 ,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 ,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第 3 页 共 5 页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 ,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活动设计】学生四人一小

5、组合作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班交流,全班不能解决的再有教师点拨。提示: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5.小结: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至。开头写“湖平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6.背诵全文(多媒体出示图片)三、学生自学天净沙 秋思1.作者简介及解题(学生小组交流即可

6、)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 ,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 28 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 15第 4 页 共 5 页 种。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2. 初读多媒体播放朗读,要求学生跟读。3. 细读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深秋

7、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 ,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活动设计】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情。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简笔画,加深思考。 4. 悟读展开想像,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课后完成) 5背诵这首小令。四、课堂小结随着二十世纪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人开起宝马,穿起皮尔卡丹,用起摩托罗拉西方国家的意识已从消费渗透到我们文化中,“酷”“帅”成了我们青少年的口头语,但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在碰撞中被冷落。五千年的文明衍生的无比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流淌在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血液中的特质。经常读读这传统文化中的优美诗篇,它会带给我们无比美妙的愉悦,会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五、布置作业熟背读歌五首,依学习小组进行竞赛。(提示:可从熟练程度、感情的把握以及语气节奏等方面评议优胜组)【设计说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在第三课时完成。第 5 页 共 5 页 六、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