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13风雨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52817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3风雨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3.13风雨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三课 风雨课型:自读课 课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2感受风雨的特点,学习修辞手法的妙用,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3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重点难点:品味文章充满活力的语言。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偌大( )刹那( ) 蜷曲( ) 倏忽( )绒被( ) 锥形( ) 房yn( )nng固( )2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头( )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 )出来,四蹄在( )着,忽地( )在一棵树上,又直( )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 )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3.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树

2、林子像一块面团了。(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 ) (3)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的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 ) 4下面一句话属于一般性的描写,请发挥你的想象,增加一些词语或句子,使用夸张、拟人的手法,使其传达出一种炎热难耐的意境。盛夏的中午,太阳发着光,树上的蝉儿鸣叫着,小草立在路边。盛夏的中午, 。活动展示:活动一:检查预习并导入新课。活动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情感。2文章抓住了哪些事物来表现风雨呢?3跳读课文,寻找自己喜欢的或者感受最深的句段品读。活动三:合作交流质疑解难,品读说悟1. 最后一段的“惊喜”一词能否换成“欢喜”,为什么

3、?请简述理由。2作者写“风雨”主要运用了正描写还是侧面描写?试说明。3. 如何理解作者在结尾一段写了“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4作者通过什么来写景?写景的层次又是怎样的呢?5. 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活动四:互动探究这是一篇笔触细腻的写景状物散文。题为“风雨”,但全文不着一“风”一“雨”字,而风狂雨骤的画面却跃然纸上,宛若频闪的电影特写镜头一样,令人眼花缭乱。试着简单赏析一下这种写景的层次。活动五:拓展提升古人写风雨,多从听觉入手,因为文人嘛,刮风下雨就躲在房间里了,于是就“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了,于是“听”出来的名句就

4、多了。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你还知道哪些“听风听雨”的诗词名句呢?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达标练习: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老舍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 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

5、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1本段主要描写的是“雨”。作者从“_”到“雨点”、到“_”、到“_”,一步步写出了雨由小到大的全过程。2这段景物描写是通过祥子的感觉来描述的,角度很多,有笔觉有视觉,有听觉。下面的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雨的?请写在括号内

6、:(1)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 ( )(2)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 ( )(3)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 )3所有的景物描写都有一个突出的中心内容,本段主要描写暴雨,但描写过程中作者通过其他物体来衬托暴雨来临之前、之中的恶劣环境。下面哪一项所列举的物体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了这种环境? ( )A云、水面、树、房子、天空、闪电、雨B云、地、天空、房子、尘土、树、雨C云、地、天空、树、房子、尘土、风D天空、地面、云、风、树、房子、尘土4下列对本段的分析,哪几项是恰当的?(多项选择) ( )A从被暴雨折磨的祥子的角度,正面描述暴风雨的猛烈,语气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B写景是为了写人,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气氛,为下面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C这段景物描写与前文烈日下的景物描写形成反差,说明天气变化之快,使拉车的承受不了这气温的瞬变。 D这段景物描写虽然与前文的烈日形成对比,但反映出同一种主题,那就是在旧社会不管天气如何变化,对劳动人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