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家砭中学导学稿科 目 语文 课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授 课 时 间 2012-3-27设计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1 课时 班 级 姓 名学 习目 标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学法指导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结合语境,从细节入手,理解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资料链接】题目解读 文章标题醒目、新颖,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虽不是一篇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走近作者臧克家
2、,诗人。1905 年生于山东诸城。1932 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1933 年 9 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相关资料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过民主战士。1922 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 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 ,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 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1943 年后,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集诗
3、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称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46 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 臧克家和闻一多臧克家于 1930 年至 1934 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 1946 年 8 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一、自主先学(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无暇及此( ) 赫然而出( )目不窥园( ) 沥尽心血( )仰之弥高( ) 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1)迥乎不同: (2)锲而不舍: (3)潜心贯注: (4)兀兀穷年: (5
4、)气冲斗牛:(6)慷慨淋漓:(7)一反既往:(8)心会神凝:(9)高标:(10)赫然:(11)衰微:3填空:(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越坚,_。(3)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4)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气冲斗牛,_!(5)他,是_的巨人。他,是_的高标。4.思考:(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以此为脉络,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概括每个部分的段意。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4)作为学者闻
5、一多是怎样说的?( 引用原文) (5)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材料?重点详写的材料是什么? 表现了闻一多作为学者有哪些优秀品质?目的是什么? ( 引用原文) 材料: 、 、 。表现的优秀品质: 重点详写的材料是: 目的: 用 8 个字来概括闻一多的说和做,就是: 、 。(6)作为革命家方面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件?这些事件体现了闻一多哪些精神?目的是什么? 事件: 、 、 。体现的精神: 目的: 用四个字来概括闻一多的说个做,就是: 二、课堂探究【选材分析、语言特点分析】 (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1、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2. 归纳本文语言特点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钻得越锲而不舍”这句话什么意思?“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加点字怎么理解?“望闻问切 也还只是望的初级阶段 “这句话加点字应怎么理解?这句话该怎么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漂白了的四壁 ”这句话加点字应如何理解?这句话该怎么理解?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觉得本文的语言有上面特点呢?通过上面的分析,我觉得本文的语言特点是: 三、展示时刻(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我们都知道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四、盘点收获:(请用下面的句式谈自己的收获)学习完这篇文章,我的收获是: ,受到的启迪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