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4 《中秋咏月诗三首》 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 (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52180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4 《中秋咏月诗三首》 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4 《中秋咏月诗三首》 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4 《中秋咏月诗三首》 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4 《中秋咏月诗三首》 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习内容 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1、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2、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学习重难点 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一) 朗读课文三遍,注意下列字词5、 给加点字注音。树栖( )鸦 宫阙( ) 不胜( )寒低绮( )户 婵( )娟 天涯( ) 6、 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把酒问青天: 乘风归去: 不胜寒: 何事在人间: 天涯海角: (二)填空3、王建,字 , 代诗人。4、 ,字子瞻,号 , (朝代)文学家。 “子由”是其弟 ,他们的

2、父亲是 ,父子三人合称“ ” 。5、 ,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以 一诗成名。(三)思考:本课中共出现了几种诗 词形式?每篇作品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四)质疑:诵读课文,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疑为学之始:做学问,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二、课堂探究:(一)交流预习(分工合作,小组展示)(二)整体把握1、 十五夜望月一诗中最后一句句末用的是问号,你认为用句号好不好?为什么?2、通过阅读水调歌头一词,你是否认为苏轼陷入了消极悲观的情绪之中?为什么?3、 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三)精点探究1、 十五夜望月中的一个“落”字尽显诗家炼字功夫,堪称全诗诗眼。结合全诗,谈谈你

3、对这个字的理解?(可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加以赏析)2、联系全词写作背景,说说你对“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理解?(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知识链接:(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际遇及写作背景,有助你更好理解作品内涵)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作此词时,作者 41 岁,除政治不得意外, 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

4、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3、为什么说“思念是圆的”?(四)你来赏析请找出三首诗词中你最喜欢的字词或句子,用正楷字写下来并作赏析。原文: 赏析: 三、达标检测:(一)默写积累1、 ,不知秋思落谁家?2、但愿人长久, 。3、思念亲人的人/ /谁能把 月饼咽下?4、请写出本课以外的咏月诗词名句(连续的两句):, (二)课文阅读 再读水调歌头 ,完成下面问题。1、词前小序往往交待写作缘起,暗示写作目的,请问水调歌头词前小序中的“兼怀子由” ,这个“兼”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依据课文,对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欢饮达旦(早晨) B、高处不胜寒(承受)C、但愿人长久(但是,表转折)D、千里共

5、婵娟(即嫦娥 ,借指月光)3、看全词,上片问天:“ ”,下片问月:“ , ”。作者问天,问月,实际是问“人生” ,结果大诗人探得的人生哲理是“ , , ”虽然月圆人难“圆” ,但是豁达的诗人还是祝愿道:“ ,”。(三)拓展延伸 课外收集、摘抄咏月的古诗词名句,小组同学合作办一期手抄报。 (大家比比看:哪一组做得最好!)学习反思: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 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艾青,现代诗人,这首诗写于 1983 年 9 月 21 日,是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太多的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在艾青 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

6、,他想到了心灵相通的挚友,骨肉亲人不在身边,有的已离世,而自己仍活着,心头渗入更深重的孤独和凄惨之情,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诗人写了这首诗。(二)王美春::美的永恒漫话古代咏月诗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诗经齐风鸡鸣 ) ,“月出皎兮” , “月出皓兮” , “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

7、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金张澄: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 ;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唐高适:塞下曲 ) ;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唐王昌龄:春宫怨);月桂:“长 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等等。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在诗人们的笔下,新月是弯弯的,其形如玉钩:“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赵嘏:新月),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唐崔道融:秋霁);其状如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

8、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样像女子的眉毛:“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而 满月则是圆圆的,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 、 “瑶台镜”状写月圆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苏轼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也是用玉盘比喻月亮,描绘颇为形象具体。月亮皎洁明亮,这在咏月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杂诗 ),著一 “素”字,直写月之皎洁明亮。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李白的诗句“

9、明月 照我影送我至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洁明亮。咏月诗 中也有不少是借助于比喻、映衬手法描绘月之皎洁明亮的。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洁。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感怀),这是以清澈的江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突出月明。北朝诗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这是以雪的洁白、沙的反光映衬月光的皎洁明亮。而唐

10、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村夜 ) ,以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明亮,别有一番韵致。一年四季,季季有月。而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同季节的月则分别与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春月,往往与梨花等物象、与青春的气息连在一起:“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唐无名氏:杂诗);“日暮归来春困重,秋千闲在月明中”(元贡性之:暮春)。夏月,常常与荷花等物象、与纳凉相联系:“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四首之一);“绿槐阴转小栏干,八尺龙须玉簟寒。自把红窗开一扇,放他明月枕边看”(清纳兰性德:四时无题诗)。秋

11、月,每每与露、霜等物象共处:“白云映水摇空城,自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冬月又总是与梅、雪等物象相互映衬的:“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耒:寒夜);“梅花擎雪影,和月度疏篱”(宋赵葵:雪夜);“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便是游子月夜思乡的名篇之一。诗的前两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写月光洁白如霜;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写诗人望月思乡,于平谈处见深情。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12、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与其弟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的另一首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全诗以月为主线,处处从对面着墨,描绘出了一幅妻子儿女月下思亲图,从而,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此诗堪称望月怀远之代表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月在中天,遍地洒满清辉,于是,诗人们生发出奇想,托明月将自己的思亲之情捎给远方的爱人或友人:“春风难期信,托情明月光”(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有首绝句

13、:“美人揽明月,盈手以瑶华。欲赠离居者,徘徊秋汉斜。 ”此诗写美人用手揽起月光想赠给客居异地的心上人,可又不知如何赠送,为此,她徘徊不定,想象更是奇特大胆,与唐代诗人李冶的诗句“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明月夜留别)有异曲同工之妙。月夜,诗人们遥望明月,自然会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并以此为题吟诗遣兴。嫦娥,也作姮娥、恒娥,系神话故事中后羿之妻。后羿从西王母 处取得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奔上月宫。在众多吟咏嫦娥的诗中,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是一首耐人咀嚼的佳作: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此诗写嫦娥独处月宫,孤寂凄凉,长夜不寐,她应悔 恨当初不该偷吃不

14、死之药奔月。古今学者大都认为此诗有寓 意,至于有何寓意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思人,或以为是悼亡,或以为是借嫦娥抒孤高不遇之感,等等。笔者以为,对此诗有何寓意,解诗者大可不必像科学家那般论证坐实,还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不是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写嫦娥悔恨的还有李商隐的“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垣娥应断肠”(月夕),宋代诗人晏殊的“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等。明代边贡的嫦娥也写得很出色: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此诗由望月联想到嫦娥在月宫的孤寂,进而将天上与人间联系起来,突出嫦娥与人间两相忆这一中心,欲露还藏似淡实美。月出月落

15、,月圆月缺,这一自然景象的奥秘何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废寝忘食地探索之,试图找到科学的答案,诗人们则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咏之问之。李白的把酒问月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题下有诗人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可见,此诗系诗人应老友贾淳之请所作。全诗紧扣一个“月”字,突出“把酒问月”的主旨,共有四问:明月几时有?月,夜晚由于东海,白日隐入云间,又是怎样归落东海的呢?月中白兔为何年复一年地捣药不止?寂寞孤独的嫦娥与谁为邻?但诗中皆问而不答。一是无法作答前两问尚属未解之谜;二是无须作答后两问涉及神话故事,读者完全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自寻答案。最后,诗人由问月而慨叹月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从而,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此诗对后世的影响颇大,宋代大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一词的发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便是化用了此诗的开头两句。一言以蔽之,月亮美,古代的咏月诗也美;月亮是永恒的,诗人咏月也是永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