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年高考2年模拟】2016届人教版新课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 附录.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65195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年高考2年模拟】2016届人教版新课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 附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3年高考2年模拟】2016届人教版新课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 附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3年高考2年模拟】2016届人教版新课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 附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3年高考2年模拟】2016届人教版新课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 附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3年高考2年模拟】2016届人教版新课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 附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标版 语文专题十二附 录,清单一诗歌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常见的诗人形象有:(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体现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

2、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着“泣”字与“湿”字,极大地丰富了诗人的形象。(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写的是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表明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4)爱惜人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5)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鉴赏其

3、他文学作品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也就是常说的“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很多传统的意象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于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

4、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以便人们行旅停息或饯别送行。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一般来说,古诗词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5、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中的“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使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

6、,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芭蕉。在诗词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如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的“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了出来。流水。流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刘禹锡竹枝词(其二):“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

7、沙白鸟飞回。”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其声哀怨悲凄,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另外,斜阳(夕阳、残阳),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如屈原离骚

8、:“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陆游的著名词作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句,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王冕墨梅诗中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借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

9、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如刘桢赠从弟(其二):“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李白赠韦侍御黄裳(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的风骨和不畏逆境的禀性。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姜夔扬州慢:“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冰雪、草木。

10、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从而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莲。与“怜”同音,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诗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枝干合生在一起的两棵树,多

11、比喻恩爱,夫妻;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词里比喻恩爱夫妻。如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后汉书记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这句话在这里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

12、。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楼兰。“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细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的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细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终军说:“请

13、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请缨”喻杀敌报国之决心。如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清单二诗歌的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风格体现在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

14、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又如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夫妻间天各一方的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3.清新明丽这种风格

15、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好的愉悦感。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因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5.绚丽飘逸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6.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

16、的特点,即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7.幽默讽刺这种风格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8.雄浑雄浑是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在具

17、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的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的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还有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9.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它既表

18、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其表现为: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因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苍茫、浩渺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

19、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的代表作。10.沉郁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那么沉郁就是海底潜流。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义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其体重,其气浊,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情激荡,回旋纡曲。何为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的诗,为沉郁之极致。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民族的、国家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

20、”“三别”和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是沉郁的力作。11.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睹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称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担起匹夫的责任,遂作悲慨。陈子昂就以诗风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其最触动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1

21、2.俊爽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怀古兴叹,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美,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的秀而不冶,艳而不妖。13.冲淡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

22、诗即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这种消融,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致。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它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的结果,生命力由流动而转为静谧。14.旷达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诗人是苏轼,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

23、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这,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词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色彩。清单三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映衬对比、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应结合具体的诗歌加以分析。1.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

24、的情怀。(2)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又如李华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

25、,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蕴含蓄深远。(3)情景交融。如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4)托物言志。即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使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蝉:“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其中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5)用典抒情。即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以“驿寄梅花,鱼传尺

26、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重数”的恨。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远。(6)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眼前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7)叙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如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等。2.描写手法(1)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

27、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北”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境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又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再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中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都是在渲染一种离别时伤感的气氛。(2)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象鲜明。用于艺术创作,指从

28、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与烘托手法相似的有衬托,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或相似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鲜明地衬托出汪伦,对诗人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山鸟的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3)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用于艺

29、术创作,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聂夷中伤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4)动和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后者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的情景,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5)虚和实。

30、文学作品在写到较为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在国画的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歌中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像和空灵的境界。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

31、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又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体味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也是虚幻之景。(6)欲扬先抑。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如赵希的次萧冰崖梅花韵:“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诗中三、四句忽发奇想: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会迎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诗人欲扬先抑,点出了只有冰清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

32、芳争艳,受到人们的青睐。3.修辞手法 (1)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使事物更加,生动感人。如贺铸青玉案中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2)夸张。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自然景物的,也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社会生活的,更多的情况则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3、。又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蒸”“波撼”也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3)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的形象更加生动,表意更加丰富。如刘攽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4)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

34、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5)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6)反问。用来加强语气,使感情更加强烈。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7)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西洲曲中有“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句子。,4.结构特点诗歌结构特点主要有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35、(1)首句标目。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如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首句“一上高城万里愁”就具有首句标目的作用。(2)开门见山。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如杜甫蜀相的开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这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3)曲笔入题。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

36、个发端。运用得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如谢朓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作者先景语后情语,先以景象渲染而后委婉抒情的写法,切合“迂回”起势。(4)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主要事件发生或主要情感抒发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作铺垫。(5)伏笔照应。即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

37、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此词共分两片,下片照应上片。“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洲”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6)画龙点睛。即在诗歌关键处加上一两句精辟的话,点明主旨,使全篇的用意都显露出来的写法。如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最后一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撞钟,磅礴而高亢,把诗人心系国家、胸怀民族、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推至高潮,感召

38、着无数后来的仁人志士为正义的事业而英勇献身,在全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7)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点睛之笔用在诗词的结尾,也常常称为“卒章显志”。这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写法。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豪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8)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昌龄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

39、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人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清单四诗歌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40、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这是一首感时伤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表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2.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的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

41、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7)抒发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3.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4.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5.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的雨霖铃、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