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策略与反思纠错与归纳【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2、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3、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4、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重点难点】1、 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2、 景物描写的作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用双色笔勾画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2、景物描写的方法(一)抓住景物特征。(二)调动各种感官。(三)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四)按照一定的次序。(五)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一)作者回顾 鲁迅(1881.9.25193
2、6.10.19)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 年 5 月) ,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 )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 、 华盖集 、 二心集 、 而已集等。(二)关于社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三)关于课文有关内容 本文的删节部分,是写看社戏之前,
3、在北京戏园里看京戏的情景,意在用看京戏的令人生厌反衬社戏的令人神往。欲扬先抑,增强小说的表现力。比如:戏院里的场面是那样的嘈杂、混乱、龌龊,这恰好与看社戏时和谐、清新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 “我”在戏院里向坐在近旁的胖绅士请教,对方“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 ,态度是那样的冷漠、傲慢,这恰好又与看社戏时小朋友们的互相友爱形成鲜明的对照。如果作些引申,似乎还可以认为:看京戏和看社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城生活和江南水乡生活的不同,显然,作者的感情是倾向于后者的。字词积累 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归省( ) 怠慢( )凫水( )蕴藻( )家眷( )潺潺( ) 絮叨( ) 撺掇( ) 橹( ) 旺相(
4、 )棹( )楫( )你认为还有那些需要掌握的字词,请写出来并识记:2、理解下面的词语。惮: 絮叨: 撺掇: 弄潮: 归省: 自失: 弥散: 2、本文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的作用是什么?温馨提示我在和你暗暗较劲儿!看看哪个组的所有成员能在 5 分钟内记下这些生字词!3、课文中的小伙伴具有那些性格特点?小村庄的村民对我又怎样,表现了怎样的民风(以六一公公为例分析)?4、本文景物描写非常出色,请在文中划出并分析其作用。【当堂训练】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级平台一、给加粗的字注音。 归省( ) 行辈( ) 撺掇( ) ( ) 凫水( ) 家眷( ) 皎洁( ) 纠葛( ) ( ) 棹( ) 二、修改病句 (1)夏天的鲁镇是游玩的好季节。 (2)我们反复地好说歹说,最终总算把外祖母说服了。 三、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_;_。淡黑的起伏的连山,_,_,但我还以为船慢。 (1)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2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3)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4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 A1234 B2134 C3412 D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