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城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自学理解和积累文中字词。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4、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二)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2、重 视 学 生 在阅 读 中 的 情 感 体 验 , 注 重 感 悟 , 开 拓 其 思 维 , 培 养 其 创 新 精 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
2、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2、培 养 学 生 在 生 活 中 积 极 思 索 和 敢 于 创 新 的 精 神 , 激 发 学 生 献 身 祖 国 的 思 想 。教学重点 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赏生活。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支歌 吧(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 支 歌 把 我 们 带 入 了 一 段 历 史 , 同 学 们 , 你 们 知 道 这 是 一 支 什 么 歌吗 ?二、研读新课(一)解题、阅读定向1、哪位同
3、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教师小结: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著作除本书外,他还与施耐庵合写了水浒传 。2、简要介绍小说特点及阅读要点(引导学生阅读 P85 单元说明):小说三要素、阅读方法通过环境、情节的分析来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3、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之中,你们最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特征?你能举出一两个能表现其特点的故事吗?(教师板书:“诸葛亮”及“智慧”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计、木牛流马计等)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
4、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三国演义第 95 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描述魏主曹睿令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陇西的故事。魏军先得街亭,占领柳城,势如破竹,进而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临西城下,而城中只有一班文官和两千伍百名士兵,诸葛亮设空城计,欲知故事如何,请看空城计 。 (板书)(二)检查预习1、大家都预习好课文了吗?在预习中,你们有哪些发现?又有哪些问题?请出示新课出探记录。 2、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同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师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准字音:司马懿、鹤氅、纶巾、笑容可掬、麈尾、抚掌、骇
5、然、隐匿、遁逃、言讫、犒赏) 3、大家理解文章的内容吗?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醒方法:谁?干什么?怎么样?)(三) 快速浏览全文,理清故事情节分组谈论故事情节发展情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板书: (一)开端 司马懿 兵临西城 第 1 自然段(二)发展 诸葛亮 临危施计 第 2 自然段(三)高潮 司马中计 第 3、4 自然段(四)结局 孔明释计 第 5、6 自然段(四)小结:小说情节一般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今天我们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方式,明确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即开端兵临城下,发展临危施计,高潮司马中计,结局孔明释计。(五)作业: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2、完成“一课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