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4.1《社戏》(17)(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51874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1《社戏》(17)(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4.1《社戏》(17)(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第 二 课 时 教学重点 去看戏前的波折,航船赵庄途中的如画景物和急切心情,看戏当中的心理和兴趣。 教学过程 1.由分析过的第一部分引到分析第二部分(板书: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 。 2.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层(板书:去赵庄看戏前的波折) 。 (1)“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 ,一个“等”字,表现出“我”在平桥村一心盼望着赵庄演戏的日子。在这日子到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波折?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到了赵演戏的这一天, “在早上就叫不到”大船, “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 ;外祖母为此“很气恼” ,“絮叨起来” ,母亲只得一力“宽慰”外祖母,一边嘱咐“急得要哭”的“我

2、” , “说万不能装模作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没有大船不能去看戏这一意外的波折,使得外祖母很气恼, “我”更非常焦急(板书:无船前往看戏 老少气恼焦急) 。 (2)到下午,小朋友们都去看戏了, “我”的情形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虽然不能和小朋们一同去看戏,心却和他们一同去了。不但想到“戏已经开场了” , “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 ,而且想到小朋友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一心只在戏上,一心只在看戏的小朋们身上,以致“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 ,郁郁不乐。这使得母亲很为难,外祖母又气恼起来。外祖母家里的不快气氛更为浓重了。 (3)在这严

3、重的去看戏的波折之中,怎样出现了转机?解决了波折?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饭后, “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 。 “我”没有看到戏,听到别人讲戏,心情更加沉重,这引起了小朋友们“叹息而且表同情” ,双喜“大悟似的提议” , “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 ,“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两个“大悟” ,表现出小朋友们想出和“我”一同去看戏的办法时,十分欢喜兴奋,事情出现了转机(板书:双喜想到航船 事情出现转机) 。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不可靠” ,母亲又顾虑让白天全有工作的大人“熬夜”一同去看戏,“不合情理” ,虽然有了航船,戏还是看不

4、成。双喜看出底细来了,他勇敢地大声说“我写包票” ,并且谈出能写包票的条件,他们也确实具备这种条件。于是外祖母和母亲“都微笑了” ,表示同意,于是“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 “立刻” ,表现出急不可待的心情, “一哄” ,表现出出门时的满心高兴和一片欢腾的情景。不能去看戏的波折终于得到了解决(板书:双喜打保票 波折得到解决) 。 (4)这样写出去看戏前的波折,在情节发展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样写出去看戏前的波折和解决波折,构成了曲折生动情节,并且再为去看戏作好铺垫(板书:构成曲折生动情节 再为看戏作好铺垫) ,表现出了农家少年的热情和聪明能干(板书

5、:表现农家少年 热情聪明能干) 。 3.引导学生分析第二层(板书:去看戏途中的情景) (1)“我”去看戏时的心情怎样?出发的情景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在出门的时候, “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因能去看戏而马上变得心情畅快,浑身舒适,似乎都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了(板书:出发心畅体舒) 。一出门,望见桥内的白篷的船, “大家跳下船” , “跳”字,表现出上船之快;上船后,双喜、阿发拔篙,立即点船,年幼的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准备摇橹,分工井然有序,操作熟练迅速;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已经“点开船” , “出了桥” ,发船十分迅速(板书:发船

6、迅速) 。船出桥后,架起,摇动两支橹,在“说笑的” 、 “嚷的”声音中, “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表现出一船声音,一船欢乐,船进如飞 (板书:一船欢乐) 。 (2)接着怎样描写出春夜航船去看戏途中什么样的景物?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 2 -是从“我”的视觉、触觉、嗅觉,运用比喻方法,描写春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的。 “河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写河面:月色笼罩在浮起水气的河面上,构成了朦胧的色调,清风吹着夹杂有植物清香的水气扑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板书:途中 河面朦

7、胧 香气扑面 怡人心神) 。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写两岸连山:“踊跃的铁的兽脊” ,喻写出两岸淡黑色山峦的起伏连绵;“向船尾跑去了” ,从写连山的向后跑表现出航船前进之快。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表现了急欲看到演戏的心情(板书:连山后跑 船行甚快 心情更急) 。 (3)“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 认为赵庄,一是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了误认,写这两点误认,既构成了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急

8、欲去到赵庄,看到演戏的心情(板书:误认 心急生误 两误曲折 更现心急) 。 (4)这样描写看戏途中的情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写出夜航途中的如画景物,这优美江南水乡风光衬托着社戏,使“我”这次看戏更具有了独特的韵味;写出“我”急于到达赵庄看戏的心情,并由此产生两点误认,在曲折情节中为写赵庄看戏作好了充分的铺垫,积蓄了充足的气势(板书:如画景物 衬托看戏 曲折铺垫 蓄足气势) 。 4.引导学生分析第三层(板书:赵庄看戏的情形。 (1)“我”在望到戏台时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望到“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 ,那缥

9、缈月夜空间的戏台,使“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 ,深被吸引,无限欢喜,更全神贯注地一真望到“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 (板书:望见戏台 疑为仙境 深被吸引 无限欢喜) 。 (2)描写“我们”观看演出,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描写”我们”观看演出,表现了儿童看戏的心理和兴趣。 铁头老生表演,双喜介绍他“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 ,并且说”日里亲自数过” , “我们都挤在船头看打仗” ;在小旦出来“咿咿呀呀的唱”的时候,双喜还推测铁头老生在这场表演中“并不翻筋斗”是因为“晚上看客少” ,表现出喜欢看武打,讨厌听文唱(板书:喜欢观看武打 讨厌聆听文唱) 。 “我”最愿意看

10、的是“蛇精”和“跳老虎” , “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一个很老的小生” ,以致“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 ;表现出愿意看演员扮成蛇虎的表演(板书:愿看扮演蛇虎) 。 当“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的时候, “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 ,觉得看打人也比听大段的唱好得多。 老旦出来了,大家“都很扫兴” ,她那没完没了的唱,使得小朋友们先是“喃喃的骂” ,后是“不住的吁气” , “打起呵欠” ,最后, “熬不住了”的双喜说, “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 “大家立刻都赞成” ,到开船驶上归途时,还“骂着老旦” 。表现出万分厌烦老旦总唱(板书:厌烦老旦总唱) 。这样描写“我们”观看演出,具体地表现了儿童看戏的心理,在稚气十足的笑容中和骂声里,把这场夜晚看戏写得童趣盎然(板书:看戏表现了儿童心理 笑骂体现着稚龄童趣) 。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春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和表现作用;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