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5.1《风筝》(20)每课一练(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51101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1《风筝》(20)每课一练(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5.1《风筝》(20)每课一练(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页 1 第5.1风筝(20)每课一练(新人教版七年级上)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填空:本文选自 ,作者 , 代伟大的 家、 家、 家。原名 ,浙江 绍兴人。他的小说集有 、 、 。散文集有 ,散文 诗集有 ,杂文集有 等。2抄写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画线词解释:伶仃 丫叉 瑟缩 虐杀 造诣 不堪 荡漾 嫌恶 傲然 肃杀 苦心孤诣 恍然大悟 笑柄 3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1)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 )(2)我是向来爱放风筝的,不但不 爱,并且嫌 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儿。( )(3)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

2、见他在后园里拾枯竹。()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1)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 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可怜模样。( )(2)而我的心也仿佛几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3)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4)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真是好听极了。( )阅读第一部分(1、2 段),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第一部分大意。2第一段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在肃杀的严冬,见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本应感到春的暖意,而作者为什么会感到“ 惊异和悲哀”?4“孩子们的天上的点 缀”是指什么?5选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6写记叙文景和情是不可缺

3、少的,选文就是由景入题,即由北京的 引出了对故乡的 的描写。7“悲哀”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阅读第二部分(311),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选文大意。2“我”对“放风筝” 是什么态度?为什么?小兄弟又是怎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3第三段中对小兄弟的描写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其表达作用是什么?4概括第四自然段的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5、第四段对“我 ”运用了 、 描写,表 现了我 。对小兄弟用了 、 描写,写出他的性格特征是 。6用自己的话概括第四段的事件。7第四段中表现小兄弟情态的两个 词是 、 ;表现我的情态的两个词是 、 。8联系上下文回答,弟弟为什么要“偷着做”风筝?这说明了什么?

4、9、“我”损坏了弟弟的风筝,表 现“ 我”什么特点?弟弟对于这一幕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心理?10、“然而惩罚终 于轮到我了”中“惩罚”指什么?11“我”知道对不起弟弟时,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弟弟的态度怎样?“我”的心情如何?12、从选文看,“我” 是怎样一个人?表达的感情是怎 样的?13“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中的“不幸”应该怎样理解?14第 11 段表达了“ 我”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第三部分(12),回答:1、为什么说“悲哀 ”是“无可把握的”?2如何理解“四面又明明是 严冬,正 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阅读全文后,思考并回答:1冰心读书的感受是快乐的,而“我”读完书和冰心有

5、什么不同感受?是什么原因呢?页 2 第2本文是散文诗集 中的一篇,你还知道这部诗集中的哪些篇目?3风筝与线的关系你是怎样的 认识的?你能从其他角度思考 风筝的含义吗?哥哥的行为你又如何认识?4文中除了表达对弟弟的感情外,还发出了什么呼吁?5课后练习一6课后练习二7课后练习三参考答案第一部分:1、由景入题,即由北京冬天的风筝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引出作者回忆“风筝事件”。 2、环境描写 渲染肃杀气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3、惊异的是故乡的春天似乎在这异地的冬天重现了,悲哀的是记忆里发生在风筝上对小兄弟精神虐杀这件事构成了悲剧。 4、风筝 5、描写 6、冬天的 风筝 春天 7、奠定全文感情基 调。

6、第二部分:1、叙述风筝事件的 经过。 2、不 爱放,嫌 恶 我以为这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受封建思想影响,误认为放风筝是玩物丧 志,是可鄙的,受封建长幼有序礼教的毒害,误认为“我”不让小兄弟放风筝是天经地义的)。 最喜欢风筝 儿童天真好玩的心理 3、神态、动作 突出了小兄弟对风筝的入迷 4、时间:有一天 地点:堆积杂物的小屋 人物:“我”和弟弟 事件: “我”发现弟弟偷偷制作风筝, “我”毁坏风筝(起因: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我恍然大悟 经过:“ 我”发现弟弟在专心致志地制作风筝,粗暴地拆毁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 结果:得到完全 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5、动作 心理 粗

7、暴 神态 动作 聪明、动手能力强 6、风筝事件 7、惊惶、绝望 愤怒、傲然 8、弟弟知道“我”不会同音他做风筝,同时他自己也认为行 为不当,所以只能 偷着做。 这说明儿童有天真好玩的心理,这是他们的天性。 9、粗鲁、蛮横;苍白脸色 悲伤、失望等。 10、暗示此时我已为少年时的浍受到心灵的惩罚。 11、“我”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全然忘却,“ 我”心理更加悲哀、沉重。12、作者是 严于解剖自己,为人严肃认真,知错就改的人;对冷酷现实的憎恶。 13、写出了“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认识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对当年自己毁掉弟弟未完成的 风筝感到深深的懊悔。 14、自己

8、对弟弟的管束简直是精神虐杀,而弟弟却全然忘却,“ 我”无从求得心情轻松,所以只得沉重,表达了悲哀的心情。阅读第三部分:1、“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是“无可把握的悲哀”(存疑)2、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虐 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 杀者忆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应该也暗示当 时的社会环境:对军阀统治下政治气候的感受)阅读全文:1、“我”读完书后感到一种不幸,因 为我认识到“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我虐 杀了弟弟的风筝梦。 2、野草 题辞、秋夜、影的告 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雪、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 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3、开放题 4、重 视儿童的教育。 567 见教师用书。清高鼎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