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5.1 风筝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4).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51095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1 风筝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5.1 风筝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5.1 风筝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1 课 风筝教案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导入 1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 2简介本文的作者鲁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预习检查 读准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 ch 憔悴 qiocu 模样 m 嫌恶 xin w 可鄙 b 什物 sh

2、惊惶 hung 瑟缩 s 惩罚 chng 虐杀 n 宽恕 sh 苦心孤诣 y 堕 du 蜈蚣 wgng 伶仃 lngdng 2形近字 嫌 xin 嫌恶 怒 n 愤怒 堕 du 堕落 赚 zhun 赚钱 恕 sh 宽恕 坠 zhu 下坠 诀 ju 诀别 决 ju 决定 抉 ju 抉择 3多音字 凶恶 恶 恶心 w 嫌恶 sh 什物 m 劳模 什 模 shn 什么 m 模样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主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感情;读出重音。 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 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 试着用一句

3、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 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 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 (二)思考 1 “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2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3鲁迅对等自己的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何不同?(对待自己当年的行为,深深地谴责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时间久远,就不

4、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 ) 四、合作探究 质疑、讨论、答疑 (一)12 段(第一组问题)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 “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 ,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 2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 ,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

5、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 ) (二)34 段(第二组问题) 134 段一面写“我” ,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 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2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 鲁迅是在自责自己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出了同情、后悔、自我谴责之意。 3朗读 (1)你能读出明显表现出作者忏悔心情的文字吗? (2)应用怎样的情绪和语调朗读?(沉重的) 4小结一:本文的一个重要的情绪是忏悔,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自我遣责的意味

6、。 (三)58 段(第三组问题) 1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为什么说“不幸”? 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 ,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3朗读。 (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4核心问题探讨: 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 “

7、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作者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作者是一位能够勇于反省、勇于自我谴责、勇于承担责任、家庭与社会责任感都极强的作家,不可能因为弟弟的忘却、无怨就会自我说谎,自我欺骗地认为自己无过了。 ) (四)912 段(第四组问题)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 ) 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

8、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 “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 ,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 3小结二: 本文的另一个重要情结悲哀。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社会遣责意味。 (五)课堂总结 文章中心的两个要点: 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 五、探究文意 整篇文章看完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思考一下: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要告诉我们什么?参考(可以从以下角度去思考) 1鲁迅对于小兄弟的感情 2对于自己的错误该怎么办 3怎样看待游戏 (手足情深、知错就改、反抗封建教育) 六、自由感悟向生活延伸 1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个概念。 2有关天性的名言。 3说话训练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你小时候也做过很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