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五首(第 3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情感、态度与价值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 品析诗歌。难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雁门太守行(一)简介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27 岁病逝。今存诗 240 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李长吉歌诗传世。(二)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乐
2、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三)分析课文1 讲解字词。 黑云:乌云,这里兼指战云,形容敌军攻城人多势众。 城:雁门郡城关,在今山西省西北部。 易水:古来被称为易水的不止处,诗人借用,不一定实指,使人联想到荆轲的易水歌。2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
3、,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3 问题探究理解重点句子首联开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就交织了古战场特有的悲壮。以一个“压”字,点明边塞风云突变,恶战甫临或刚过。再用“甲光”去印证“城欲摧”,表现出边塞将士守危城,蹈死地而愈压愈坚的英雄气概。接下来两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字最为传神,直陈了战争的残酷、持久。“临易水”三字巧妙地升华了将士们慷慨抗敌的情感。人们由此可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这是何其悲壮、惨烈!(四)全文小结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风格怪异。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孤
4、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黑云压城城欲摧”常被用来形容邪恶势力猖獗,形势严峻。二学习天净沙秋思(一)作者及体裁马致远(1250?一 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曲”: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
5、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放第 3 框)(二)理解这首小令的意思 1、指导学生朗读。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感受它的意境美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请同学们散读一遍课文,说说你头脑中有怎样的画面?请以“我仿佛看到了”为开头,说说诗句在你头脑中再现的画面。举例:“枯藤”、单说“藤”的形态是多样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体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颓废的藤、没落的藤、毫无生机的藤,于是枯藤这一意象渲染出凄凉、萧杀的晚秋气氛。(学生可能再现出的画面有
6、:几根枯树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乐业的人们。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而行。)人们常说,“所有景语皆情语”。因为“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拓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
7、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请大家齐声诵读,让我们将景语化为情语,体验体验游子的悲苦与心酸。3 拓展(1)下面的诗句都是写秋的,请选出与天净沙秋思意境不相同的一项:a 沅江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b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2)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河楼月之故乡 (余光中)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月亮在水里/一个月亮在天上/布置作业1 完成“思考与练习二”。2 背诵四首古诗词。板书设计怎样阅读古诗1 把握停顿,反复诵读。2 了解作者,知晓风格。3 咀嚼诗句,体会情感。4 品味玩赏,张扬个性。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