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张庄乡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学案 新人教版姓名 小组 班级课题 寓言四则 课型 展示分组学习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3、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4、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重难点1、重点是分析故事情节。2、难点是多角度概括寓意,学习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学案导学 笔记【自主学习】1、为加点字注音。宙斯( ) 庇护( ) 较量( ) 凯歌( ) 遽( ) 髀( ) 跛( )2、学生对照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学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四
2、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然后小组提出无法解决的字词,全班讨论。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 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3、选出不是同义词的一项 ( )A失败惨败; B排除排斥;C庇护保护; D重视轻视4、选出不是反义词的一项 ( )A渺小伟大 B增加降低C坚定坚决 D冷淡热情5、为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义项。(1) 人皆吊之 ( )A慰问 B吊着 C哀悼(2)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A将要 B带领 C将
3、来(3)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 )A十九个人 B十分之九 C十有八九6、判 断正误,对的画“” ,错的画 “”。(1) 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 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 ) (2) 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 )(3) 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4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 ) (4) 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 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7、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 ( )A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B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C
4、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D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8、蚊子第二次吹喇叭的原因是 ( ) A有意气一气狮子,再一次从精神上征服狮子。B得胜后骄傲了,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C宣扬自己 的功绩,要称雄于动物界。D庆贺自己战胜狮子而奏乐。9、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词。(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2)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合作探究】10、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11、在智子疑邻中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寓意(1)、宋人家被盗的原因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2)、在宋人家被盗前,可有人向他提出有关建议?(3)、被盗后
5、,宋人对两人有何不同的态度?(4)、宋人为何对两个提出相同建议的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呢?(5)、读罢本文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12、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吗?113、积累和塞翁失马寓意相关的格言【主题阅读】黔之驴 柳宗元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 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来 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循;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博。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骇,断其喉,尽其肉
6、,乃去。注:选自柳河东集 。 慭慭(y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噬:咬。 狎(xi):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胜(shng):禁住。 跳踉(ling):跳跃。骇:虎怒吼。1、这则寓言被后人概括为成语_.、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拓展提升】、请你诊断:案例如下:考试成绩公布了,小明是最后一名。得知这一消息后,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小明相信坏事会变成好事,下次一定能考好。他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续编寓言情节练习。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自编寓言练习。教师出示题 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讨论。教(学)后反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