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1.5《古代寓言二则》(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48530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1.5《古代寓言二则》(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1.5《古代寓言二则》(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1.5《古代寓言二则》(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1.5《古代寓言二则》(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1.5《古代寓言二则》(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学课题 课型 新授课本课题教时数:2 课时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14 日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3、能理解文章的寓意并对自己有所启示。教学重点、难点:1.文言字词,重点句子的翻译。2.能理解文章的寓意并对自己有所启示。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 课复习郑人买履,当堂测试。(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履:郑人有欲买履者: 自度其足: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 :遂不得履: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无自信:(2)翻译下列句子:1、郑人有欲买 履者:2、

2、至之市,而忘操之:复习旧知导入新知默读质疑、合作释疑温故知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3、宁信度,无自信也:二、整体感知 课文1导入,组织学生默读2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3交流疑难、释疑4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 读 三、精读课文内容1让学生看注释 翻译课文2看注释疏通文意3检查情况:翻 译复述4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 话复述内容5讨论:本文按照什么顺 序写的?明确:事情的发展顺序用文章的原文来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四、理解文章的寓意。1、评价楚人:你觉得楚人蠢吗?蠢在何处?2、讨论:这则寓言给我们 怎样的启示?要点:告诉我们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 获得预期的结果。世界上的

3、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 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3、学习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有何感触?五、指导背诵。当堂测试:(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涉江:自舟中坠于水:遽:交流疑难、释疑交流疑难、释疑思考交流归纳:讨论背诵当堂测试运用朗读法教学通过语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鉴赏能力,感受文章的情感情调。培养学生复述能力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意识,养成整体感知课文的习惯。契:是吾剑之所从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翻译下列句子:1、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2、遽契其舟:六、布置作业。1、抄写原文并翻译。2、完成补充习题。3、背诵授后小记:对于刻舟求剑里重点字词能当堂把

4、握,并能较准确翻译原文,但对于郑人买履里学过的重点字 词翻译就显得掌握的不是那么好,需要督促学生做好复习工作。9 月 17 日第 5 课 古代寓言二则【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评估语段,回答问题。甲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 )遽契其舟( )

5、 ( )2 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 先自度其足 ( )吾忘持度 ( ) 先自度其足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 )而忘操之 (2 )及返 (3 )遂不得履 (4 )遽契其舟 (5 )何不试之以足 (6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 翻译下列各句。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宁信度,无自信也。 是吾剑之所从坠。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 找出甲文中两个通假字。(1 ) 通 (2) 通 6 给甲文拟个标题,并说说这个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7 乙文中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外延读】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

6、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病劳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悯其苗( ) 揠之( ) 苗则槁矣(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悯 长 揠 谓 予 趋 槁 非徒 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返归取之其子趋而往视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A、相同,不同 B、不同,相同C、相同,相同 D、不同,不同4、翻译下列句子。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7、5、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6、读完寓言后,想想看,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课外延读二】月怀一鸡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注释:攘窃取、偷盗。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道个人的举止言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其: 或: 是: 损: 已: 非义: 2、下列对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 请损之A、都相同 B、相同相同 C、相同相同 D、都不相同3、翻译下列句子。是非君子之道。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片

8、断作文训练】仔细阅读拔苗助长一文,试想假如宋人看到禾苗干枯了,他会怎么想?现在根据人物性格特征,补写一段文字,着重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字数在 100 字左右。参考答案:【课文精读】1、du d su l j q 2、量长短、量好的尺码自己、从到去、它(代“鞋” )3、操:拿,携带;及:到,等到;遂:终于;履:鞋;遽:立即;契:雕刻;以:用、拿;于:到。4、他先量好了自己的脚,却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宁可相信量好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5、 “坐”同“座” 、 “反”同“返” 。6、甲文标题是“郑人买履” ,这个寓言讽刺了只从本本

9、出发,不从实际出发的人。7、不能找到他的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课外延读一】1、mn y go 2、悯:耽心、忧虑;长:生长、发育;揠:拔;谓:告诉;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趋:赶去;槁:干枯;非徒:不仅只是。3、D 4、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赶去一看,禾苗已经干枯了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5、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6、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课外延读二】 1、其:他的;或:有人;是:这(代词) ;损:减少;已:停止;非义:不符合于正当的事理。2、B 3、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如果知道这不符合正当的事理,那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待来年呢?4、要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原谅自己,必将种下祸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