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7 课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文题解读】“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中“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一句,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强加给我们的,我们心中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不用心去思考、领悟罢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孟子认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只要用心追求,扩充这四端,就能得到仁、义、礼、智,否则就会失去仁、义、礼、智,即“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目标锁定】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真正内涵,增强追求和培养仁、义、礼
2、、智四种美德的自觉性。3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和对比说理的方法。【目标达成】一、语基梳理1字音字形怵惕( ) 恻隐( ) 铄( )荑稗( ) 孺子( ) 强恕( )2通假举要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_若火之始然:_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_恻隐之心,仁之端也:_知皆扩而充之矣:_舜明于庶物:_反身而诚,乐莫大焉:_旷安宅而弗居:_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_舍正路而不由:_(2)一词多义忍Error!谓Error!存Error!辞Error!备Error!(3)词类活用亦在乎熟之而已矣:_(4)古今异义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古义:_今义:_有是四端而
3、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古义:_今义:_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古义:_今义:_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古义:_今义:_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古义:_今义:_4常见虚词于Error!是Error!而Error!然Error!5特殊句式(1)_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2)_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3)_五谷者,种之美者也。6文笔精华(1)恻隐之心,人皆有之;_,人皆有之;_ ,人皆有之;_,人皆有之。(2)仁,_;义,_。(3)权,然后知轻重;度,_。(4)_,不尤人。二、文本探究1选文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
4、了孟子的“四端”学说。孟子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将自己本身固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进行扩充放大使之成为仁、义、礼、智,而将这“四心”扩充放大成为仁、义、礼、智的最好办法就是“反身而诚” ,“强恕而行” ,不言放弃。2句段赏析(1)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赏析 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性,也就是仁义。这一点本是人人都具有的,但之所以人间会有圣贤、普通人、小人之分,就因为圣贤保有了人性,而其他人则或多或少丢弃了它。所谓“推行仁义” ,是指带有功名心去行仁义, “非以仁义为美而后勉强行之
5、,所谓安而行之也”(朱熹 集注) 。只有自觉地依从仁义行事,也就是像孔子所说的那样,随心所欲而不违反它,才算是真正保有了仁义的本性。(2)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赏析 此章可与上一章联系起来看,仁本身还有成熟与否的问题,说仁不成熟还及不上稗草,正如朱熹所说:“为仁必贵乎熟,而不可徒恃其种之美,又不可以仁之难熟,而甘为他道之有成也。 ”(集注)仁爱之心,是人本身固有的,只是想不想保住它的问题,没有能不能拥有它的顾虑。关键是看能不能坚持去行仁义之事,看到头发斑白的老人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在路上,就去帮助他拿着不让他劳动。这样做对每个有能力的人来说都是
6、举手之劳,却可以成就一件美德,使自己含有的仁、义、礼、智的发端成长并趋向成熟。3精读深思(1)请归纳课文 6 则文段的内容梗概,体会编者选编的意图。答:_(2)孟子擅用譬喻说理,使深奥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从而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请结合选文举例说明。答:_(3)使用排比,是孟子常用的手法。请举例并说明其表达效果。答:_三、文白对译1.孟 子 曰 :“人 皆 有 不 忍孟 子 说 :“人 人 都 对 别 人 的 痛 苦 、不 幸 、危 难 等 觉 得 不 忍 、人 之 心 。先 王 有 不 忍 人 之 心 ,斯 有 不 忍 人 之同 情 。古 代 贤 明 的 帝 王 有 不 忍 的 同 情
7、心 ,就 有 怜 恤 别 人 的政 矣 。以 不 忍 人 之 心 ,行 不 忍 人 之 政 ,治 天 下政 治 。用 不 忍 的 同 情 心 ,来 实 行 怜 恤 别 人 的 政 治 ,治 理 天 下 就可 运 之 掌 上 。所 以 谓 人 皆 有像 在 手 掌 上 运 转 小 东 西 一 样 容 易 了 。所 以 说 人 们 都 有 对 别 人不 忍 人 之 心 者 , 今 人 乍 见 孺 子 将的 痛 苦 觉 得 不 忍 的 同 情 心 ,如 果 人 们 突 然 看 到 一 个 小 孩 子 将 要入 于 井 ,皆 有 怵 惕 恻 隐 之 心 ,非 所 以 内 交 于 孺掉 到 井 里 面
8、,都 会 有 恐 惧 同 情 的 心 理 ,并 不 是 因 为 和 孩 子子 之 父 母 也 ,非 所 以 要 誉 于 乡 党 朋 友 也 ,非 恶的 父 母 结 交 ,不 是 因 为 想 向 乡 里 朋 友 博 取 声 誉 ,也 不 是 因 为 厌其 声 而 然 也 。由 是 观 之 , 无 恻 隐 之 心 ,非 人恶 他 的 哭 声 才 这 样 的 。从 这 里 可 以 看 出 ,没 有 同 情 之 心 ,就 不也 ;无 羞 恶 之 心 , 非 人 也 ;无 辞 让 之 心 , 非 人 也 ;是 人 ;没 有 羞 耻 憎 恶 之 心 ,就 不 是 人 ;没 有 谦 让 之 心 ,就 不 是
9、 人 ;无 是 非 之 心 ,非 人 也 。恻 隐 之 心 ,仁 之 端 也 ;羞 恶 之没 有 是 非 之 心 ,也 不 是 人 。同 情 之 心 ,是 仁 的 萌 芽 ;羞 耻 憎 恶 之心 ,义 之 端 也 ;辞 让 之 心 ,礼 之 端 也 ;是 非 之 心 , 智 之 端 也 。心 ,是 义 的 开 端 ;谦 让 之 心 ,是 礼 的 发 端 ;是 非 之 心 ,是 智 的 发 端 。人 之 有 是 四 端 也 , 犹 其 有 四 体 也 。有 是 四 端 而 自人 有 这 四 种 发 端 ,就 好 像 他 有 四 肢 一 样 啊 。有 这 四 种 发 端 却 说 自谓 不 能 者
10、,自 贼 者 也 ;谓 其 君 不 能 者 , 贼 其己 不 行 的 人 ,是 自 己 残 害 自 己 ;认 为 他 的 国 君 不 行 的 人 ,是 残 害君 者 也 。凡 有 四 端 于 我 者 , 知 皆 扩 而 充 之 矣 ,他 的 国 君 。所 有 具 有 这 四 种 发 端 的 人 ,若 晓 得 扩 大 充 实 它 们 ,若 火 之 始 然 , 泉 之 始 达 。苟 能就 像 火 刚 刚 开 始 燃 烧 ,就 像 泉 水 开 始 流 出 一 样 。如 果 能 扩 大 充充 之 ,足 以 保 四 海 ;苟 不 充 之 ,不 足 以 事 父 母 。”实 它 们 ,就 足 以 拥 有 天
11、 下 ;如 果 不 充 实 它 们 ,不 足 以 侍 奉 父 母 。”(孟子 公孙丑上)2.恻 隐 之 心 ,人 皆 有 之 ;羞 恶 之 心 ,人 皆 有 之 ;恭 敬 之 心 ,同 情 之 心 ,人 人 都 有 ;羞 耻 憎 恶 之 心 ,人 人 都 有 ;恭 敬 之 心 ,人 皆 有 之 ;是 非 之 心 ,人 皆 有 之 。恻 隐 之 心 ,仁 也 ;羞 恶 之人 人 都 有 ;是 非 之 心 ,人 人 都 有 。同 情 之 心 ,是 仁 ;羞 耻 憎 恶 之心 ,义 也 ;恭 敬 之 心 ,礼 也 ;是 非 之 心 ,智 也 。仁 义 礼 智 ,非心 ,是 义 ;恭 敬 之 心 ,是
12、 礼 ;是 非 之 心 ,是 智 。仁 、义 、礼 、智 ,并 不由 外 铄 我 也 ,我 固 有 之 也 , 弗 思 耳是 从 外 部 给 我 的 ,我 本 来 就 拥 有 这 些 ,只 是 不 用 心 思 考 领 悟 罢矣 。故 曰 :“ 求 则 得 之 ,舍 则 失了 。所 以 说 :“向 内 心 追 求 就 会 得 到 它 ,不 向 内 心 追 求 就 会 失 去(孟子 告子上)之 。”它 。”3.孟 子 曰 :“人 之 所 以 异 于 禽 兽 者 几 希 ,庶 民 去孟 子 说 :“人 跟 禽 兽 不 同 的 地 方 只 有 一 点 点 ,一 般 人 丢 弃 了之 ,君 子 存 之
13、。 舜 明 于 庶 物 ,它 ,君 子 则 保 存 了 它 所 以 他 才 成 了 君 子 。舜 明 白 万 物 之 理 ,洞察 于 人 伦 ,察 君 臣 、父 子 、夫 妇 、兄 弟 、朋 友 等 各 种 人 际 关 系 ,仁 义 根 于由 仁 义 行 ,非 行 仁 义内 心 而 所 行 都 从 仁 义 出 ,不 是 认 为 仁 义 是 美 的 然 后 努 力 去(孟子 离娄下)也 。”推 行 它 。”4.孟 子 曰 :“万 物 皆 备 于 我 矣 。反孟 子 说 :“人 世 间 一 切 道 理 ,我 的 本 性 中 都 具 备 了 。反 省身 而 诚 ,乐 莫 大 焉 。强 恕自 己 ,自
14、 己 是 真 诚 的 ,再 没 有 比 这 更 大 的 快 乐 了 。竭 力 以 推 己 及(孟子 尽心上)而 行 ,求 仁 莫 近 焉 。”人 的 恕 道 去 做 ,追 求 仁 德 没 有 比 这 更 近 的 了 。”5.孟 子 曰 :“五 谷 者 ,种 之 美 者 也 ; 苟 为 不孟 子 说 :“五 谷 都 是 好 种 子 ;种 下 去 之 后 假 如 不 能 生 长 成熟 , 不 如 荑 稗 。 夫 仁 ,亦 在 乎 熟 之 而熟 ,还 不 如 稊 米 和 稗 子 。仁 ,也 在 于 让 它 在 内 心 里 生 长 成 熟(孟子 告子上 )已 矣 。”罢 了 。”6.孟 子 曰 :“自
15、 暴 者 不 可 与 有 言 也 ,自孟 子 说 :“自 己 残 害 自 己 的 人 没 法 和 他 谈 出 什 么 善 言 ,自 己弃 者 不 可 与 有 为 也 。言 非 礼 义 ,谓放 弃 而 不 求 上 进 的 人 没 法 和 他 有 所 作 为 。说 话 违 背 礼 义 ,这 就之 自 暴 也 ;吾 身 不 能 居 仁 由 义 ,谓 之 自 弃叫 自 己 残 害 自 己 ;自 身 不 能 居 心 于 仁 、由 义 而 行 ,这 就 叫 自 己 放也 。仁 , 人 之 安 宅 也 ;义 , 人 之 正 路 也 。旷 安 宅弃 。仁 是 人 安 适 的 住 宅 ,义 是 人 正 确 的
16、道 路 。空 着 安 适 的 住 宅而 弗 居 ,舍 正 路 而 不 由 ,而 不 居 住 即 不 居 心 于 仁 ,舍 弃 正 确 的 道 路 而 不 走 即 行 不 由 义 ,(孟子 离娄上)哀 哉 ! ”可 悲 啊 ! ”一、积累与运用(21 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恻隐 策略 测量 侧目而视B裨益 自卑 庇护 稗官野史C估计 辜负 金箍 青旗沽酒D庶人 述职 束缚 说话算数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能忍受别人)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将要掉到井里面)C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不用心想)D反身而诚,乐莫大
17、焉(反省自己)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 分)(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B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C若火之始然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4下列各句中“所以”表原因的一项是(3 分)(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5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3 分)孟子曰:“五谷者(1)种之美者也(2)苟为不熟(3) 不如荑稗(4) 夫仁(5)亦在乎熟之而已矣(6)”(1)_ (2)_ (3)_(4)_ (5)_ (6)_6名句填空。(6 分)(1)以不忍人之心,_,_。(2)恻隐之心,_;_,义也;_ ,_;是非之心,智也
18、。二、阅读与鉴赏(36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5 分)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
19、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 公孙丑上)7对“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所以对人说都要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B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的原因C所用来证明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的事D所以说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8从文中可以看出,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应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_、_、_、_。(4 分)9孟子认为, “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其论证的依据是_。这在论证方式上属于_法。(2 分)10在孟子看来, “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那么治国施行“仁政”也是天经地义的。在文中最能体现这一主
20、张的句子是_。(2分)11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即“性本善” ,但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 ,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4 分)答:_(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21 分)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 (孟子 离娄下)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 尽心上)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孟子 告子上)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
21、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 离娄上)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1)反身而诚,乐莫大焉:_(2)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_(3)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_(4)万物皆备于我:_13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4 分)(1)万物皆备于我矣:_(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_(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_(4)仁,人之安宅也:_14填空。(9 分)(1)“五谷”指_、_、_、_ 、_五种谷物。(2)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_、_ 、_、_的发端。15翻译下列句子。(4 分)(1)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2 分)译文:_(2)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22、!(2 分)译文:_三、表达与交流(8 分)162010 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必须凸显世博会的特点。(2 分)上联:中国喜逢一份幸运,世界新添一片异彩 下联:_17电影南京!南京!在某市上映后迅速激起市民的爱国热情,不少家长特地带着孩子到电影院观看电影,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永记这段沉重的历史。然而2009 年 4 月 26 日晚上,一对“90 后”情侣在观看影片时却频繁发出笑声,此举惹怒观众。最后,这对情侣被赶出电影院。一时间,各大论坛对“90 后”的表现大加挞伐:任性,自私,冷漠,垮掉的一代,没有责任感,没有上进心作为“90 后”的你又是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23、请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超过 80 字)(4 分)答:_18把下列带序号的诗句组合成语意连贯的诗歌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2 分)“西风错漏出半生轻叹,秋葭一夜就愁白了头” ,上世纪 30 年代的作家陆蠡说得富有诗意。同样是荻花,王室后裔吟来却满是凄凉:“_。 ”王孙芳草伤心色 雪点芦花起白鸥散作江南处处秋 片帆一叶画中游第 7 课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答案语基梳理1ch c shu t bi r qin2“内”同“纳” , “内交”即“结交” ;“要”通“徼”(yo),求取“然”同“燃” ,燃烧3(1)残害 发端,萌芽 发扬光大,充实 明晓,懂得 反省 空,使空闲 竭力,尽力 随顺,顺着(
24、2)容忍,忍耐/ 忍受/狠心,残忍 认为/叫做 存在 /保存/生存/看望,慰问 口供/口实/辞令/辞别/推让 具备/完备/ 防备/准备(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熟(4)古义:萌芽,发端。今义:( 东西的)头。古义:残害。今义:偷东西的人。古义:丢弃。今义:到、往。古义:做,推行。今义:走;可以;能干。古义:反省。今义:跟“正”相对。4到/同,和 正确/这 才/转折连词,却/ 顺承连词,不译/表假设/ 表修饰,相当于“去” 这样/同“燃 ”,燃烧5(1)判断句 (2) 介宾短语后置句 (3) 定语后置句6(1)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 (2)人之安宅也 人之正路也 (3)然后知长
25、短 (4)君子不怨天精读深思(1)选文包含了六段文选,分别出自孟子 公孙丑上 孟子告子上 孟子离娄下孟子 尽心上 孟子告子上 孟子离娄上 。前两则提出了人人都有怜恤别人、同情别人的心理。第三则指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 , “由仁义行” 。第四则说明要努力实践推己及人的恕道,然后才能达到仁义之境。第五则选文中,孟子用了一个奇妙的比喻来说明仁的价值,也在于使它成熟,否则它就像没长熟的五谷一样,没有太大的意义。第六则说“自暴”和“自弃”都是不可取的。这些语言及论证,非常精妙深刻,反映了孟子的行为及理想,表达了孟子追求仁、义、礼、智,倡导人们持守并践履道义的主张。(2)孟子的文章在表达方面非常奇妙。
26、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这是用火由开始燃烧到成为熊熊大火、泉水由开始流出到汇集成江河,来比喻把仁、义、礼、智的发端扩大充实开来的气象。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这里用不应该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不应该舍弃正路而不走,来比喻人应该居心于仁、由义而行。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这是用五谷虽然是好的种子,但假如种下去之后没有生长成熟则没有太大的价值,来比喻人天性中的仁之端固然是可贵的,但是假如不扩大充实之,也没有太大的价值。这些比喻都鲜明生动,可谓神来之笔。(3)孟子文章
27、常用排比这一修辞手法, “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文势、广文义也 ”。所以排比句法的运用,可以突出思想、加强感情,并增强文章纵横捭阖的气势。如文中“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智之端也”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智也” 。这些句子从形式上讲,是排比,是反复,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的美,读起来气势盛,声调铿锵,富于音乐性。从内容上讲,排比这种修辞手法,又能突出思想,加强感情。像“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这四个排比句,层层铺陈,说明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以及是非之心是人和“非人”的区别,不但加强了思想上的说服力,而且加强了情绪上
28、的感染力。绩效评估1B B 项分别读“b”“bi”“b”“bi”。A 项全读“c” 。C 项全读“”。D 项全读“sh” 。2A 应为“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同情”。3B A 项“要 ”通“徼”,求取;C 项“ 然”通“燃”,燃烧;D 项“内”通“纳”,结交。4C 其余各项均作“靠,用来,凭借”讲。5(1), (2); (3) , (4)。 (5), (6)。6(1)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2)仁也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礼也7B8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9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例证10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11不矛盾
29、,因为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的本性是善的,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存在私欲膨胀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所以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大充实自己的“善心”。因此, “仁政”主张具有实践意义。12(1)反省 (2) 竭力、尽力 (3) 介词,比 (4)对于13(1)介宾短语后置 (2) 判断句,定语后置句 (3) 省略句 (4) 判断句14(1)稻 黍 稷 麦 豆 (2)仁 义 礼 智15(1)竭力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追求仁德没有比这更近的了。(2)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住,舍弃正确的道路而不走,可悲啊!16示例一:世博笑迎四海嘉宾,华夏齐奏五洲欢歌示例二:世博欣迎五洲笑脸,神州浓抹七色云锦17示例:今天的社会虽然不免有冷漠,但国伤是不能忘记的。 “历史”不是“无聊”的学科,而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钥匙。 “90 后”的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是否真的是合格的、爱国的中国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