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谷城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电子教案1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课程电子教案 授课课题:孝心无价 授课教师:席丽 徐凤 黄海涛 NO: 授课班级 14 春专业班 授课日期授课类型 讲读课 学 时 数教学目标深入品味文章语句丰富的内涵。根据提示,能独立完成简单的仿句练习。初步了解作者的行孝观,体会毕淑敏议论性散文朴实隽永的风格。教学内容 孝心无价重点难点 深入品味文章语句丰富的内涵。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学习方法 圈点勾画法、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讨论法、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 备注(时间分配、 个性修改等)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一、导入。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
2、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说不完的,父母为养育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我们应学会孝敬父母。但在如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独生子女的社会里,很多父母整天忙于挣钱,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享受,一流的教育培训,却忽视了对孩子思想的正确引导,因而促成了许多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公主”、“小皇帝”,也许他们根本没想到要孝敬父母。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家庭中历来所称赞的,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毕淑敏的一篇文质兼美的议论性散文,看看作者是如何为我们指点迷津的。二、作者简介。毕淑敏,女,1952 年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
3、学院附属学校。1969 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 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 11 年。1980 年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 20 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 年开始共发表作品 200 余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 16 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 17 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谷城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电子教案2文学奖 30 余次。1989 年
4、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祖籍山东文登。曾在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服役十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07 年 4 月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等。三、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 段):写“孝”字的象形义和“ 孝”的本质。 第二部分(37 段):分析近代以来孝心减弱的原因。 首先提出中国文化中“忠孝不能两全”的现状。 第 4 自然段写早期的革命者,他们“不孝”的彻底性。 第 5 自然段写
5、参加革命的穷苦人,他们“不孝”的阶级性。 第 6、7 自然段写“文革” 时知识青年,他们“ 不孝”的盲目性和尴尬性。 以上三种情况,都是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不孝”的原因,对于这些“忠”而“不孝 ”的儿女们,作者只有同情,绝无责怪之意。 第三部分(813 段):批评了两种“不孝”的行为。 第 8 段过渡。 第 9 段:批评了“苦孩求学” 的“ 不孝”行为。 第 10 段:批评了“离亲远游”的“ 不孝”行为。 作者用“不喜欢” 三个字,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然后又对这两种行为加以理性的剖析。 第四部分(1418 段):号召我们要赶快为父母尽一份孝心。在 14、15 段中用饱含哲理的语言,分析要珍
6、惜“尽孝”的机会。 在 16 段中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具体介绍了应怎样“尽孝”,并且用比较的手法,彰显了“孝心无价”这个主题。 最后,用一个意味深长的祈使句收结全篇,增添了全文的感情色彩。 四、生自主研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 因为他太重学业而让父母付出沉重的代价,没能尽一份孝心,是一个自私的孩子。 2、文章三、四两段向我们表明了一个怎样的现实?反映出一些儿女“尽孝”的愿望常常与现实的严酷产生矛盾。当你有一天能够“尽孝”的时候,可能你的父母已无法享受你的“孝心”了。因为时间的流逝,将带走行孝的机会。3、作者呼吁“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理由是什
7、么?1)时间的残酷(2)人生的短暂(3)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4)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4、第 10 小节“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一句中,“它们”谷城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电子教案3具体指什么内容?为什么说“它们等值”? 它们指:豪宅.砖瓦.鸿雁.口信.博士帽.红五分.山珍海味.野果.小花.盛世华衣.旧鞋.金钱.硬币. 为父母尽一份孝心,不论是多还是少,是重还是轻,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只要真心真意,它就没有轻重贵贱之分,都将是珍贵和美好的,都具有同等的分量。 五、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散文小品。多用议论语句,使文章既有很强的感染力,又有理性的说服力。如“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
8、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在作者看来, “孝” 既是一种亲情,又是一种对生命的态度。再比如作者对“孝”字内涵的解释“它以一种恒远的温馨,包含着淡淡的苦楚沉淀我心,感到一种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感怀,一种更为年轻的个体对即将逝去的年华无微不至的关顾与挽留。 ”这不单单是一种文化上的弘扬和倡导,更是对人类生命本质的叩问,是一个多年从事医学研究的学者的理性思考。 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更有说服力。如“忠”“孝”的对比,让那些因“忠”而“ 不孝”的子孙们,有了一些可以原谅自己的理由,因为人的情感是无法排除社会因素的制约的。 重点段落第 16 段除了增强说服力以外,排比的运用更使得文章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如“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课堂练习其他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议论性很强的小品文,题目即论点。文章先说“孝”字的字形,点出“孝” 的本质,然后分析近代以来“ 忠孝难两全 ”的原因,接着批评了“苦孩求学” 和“ 离亲远游”两种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孝心无价” 的观点,号召天下的儿女们,尽孝要“ 趁早 ”。 谷城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电子教案4本课作业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教研组长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