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马关县三中 2018-2019 学年期中考试高一物理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6 分) 1.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运动了 10 km,乙运动了 15 km,则( )A 甲车运动得快些 B 乙车运动得快些C 两车运动得一样快 D 无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A 位移、时间、速度 B 路程、速率、位移C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 D 速度、时间、加速度3.(多选)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下列哪些量是相等的(
2、 )A 位移 B 加速度 C 平均速度 D 速度的增量4.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下列情况中,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是( )A 研究高速旋转的兵乓球其旋转特点时B 研究正在做广播体操的同学其动作是否标准时C 研究长为 L 的汽车从北京开往广州的时间时D 猜测一枚硬币上抛后,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时5.如图所示,水龙头开口处 A 的直径 d11 cm, A 离地面 B 的高度 h75 cm,当水龙头打开时,从 A 处流出的水流速度 v11 m/s,在空中形成一完整的水流束,则该水流束在地面 B
3、处的截面直径 d2约为( g 取 10 m/s2)( )A 0.5 cmB 1 cmC 2 cmD 应大于 2 cm,但无法计算6.一个步行者以 6 m/s 的速度匀速追赶一辆被红灯阻停的汽车,当他距离汽车 25 m 时,绿灯亮了,汽车以 1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人能追上汽车,追赶过程中人跑了 36 mB 人不能追上汽车,人车最近距离是 7 mC 人能追上汽车,追上前人共跑了 43 mD 人不能追上汽车,且汽车开动后人车相距越来越远7.某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3 s 内的位移与第 5 s 内的位移之比为( )A 59B 15C 925D 91
4、68.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t0 时,质点距坐标原点的距离为 2 m,质点在接下来的第 1 个 2 s 内时,通过的位移是 3 m,接着返回,在第 2 个 2 s 内位移为3 m,在第 3 个 2 s 内位移也为3 m,则在 6 s 末物体的位置坐标是(原运动方向沿坐标系正方向)( )A3 mB1 mC5 mD2 m9.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出发,如图是甲、乙两车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 )A 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B t1时刻甲、乙两车的加速度相等C t1时刻甲、乙两车相遇D t2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10.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 2014 年 8 月在南京举行,青奥会
5、比赛在三大场馆区的15 个不同的竞赛场馆进行 26 个项目的比赛,在考查下列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可视为质点的是( )A马拉松 B跳水 C击剑 D体操11.有关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路程等于位移大小 B 速度与下落时间二次方成正比C 加速度不断增加 D 位移与下落时间成正比12.光滑斜面的长度为 L,一物体由静止从斜面顶端沿斜面滑下,该物体滑到底部时的速度为v,则物体下滑到 处的速度为( )A B C D二、多选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 16 分) 13.(多选)物体某时刻的速度是 5 m/s,对此速度正确的理解是( )A 在该时刻的前 1 s 内,物体的
6、位移为 5 mB 在该时刻的后 1 s 内,物体的位移为 5 mC 该速度一定是瞬时速度D 若从该时刻起物体做匀速运动,则每秒内的位移是 5 m14.(多选)一辆汽车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行驶,公路旁边有与公路平行的一行电线杆,相邻电线杆间的间隔为 50 m,取汽车驶过某一根电线杆的时刻为零时刻,此电线杆作为第 1 根电线杆,此时刻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 v15 m/s,假设汽车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0 s 末汽车恰好经过第 3 根电线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1 m/s2B 汽车继续行驶,经过第 7 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25 m/sC 汽车在第 3 根至第
7、 7 根电线杆间运动所需的时间为 20 sD 汽车从第 3 根至第 7 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 20 m/s15.(多选)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位移取决于初、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的路线B 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C 几个运动物体有相同位移时,它们通过的路程也一定相同D 物体的位移和路程都是直线16.(多选)从悬崖顶自由落下一小石块,测得它在落地前最后 1 s 内的位移是 25m,若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则( )A 小石块落地时的速度是 25 m/sB 小石块在空中下落的时间是 3 sC 小石块最后 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25
8、 m/sD 此悬崖顶端距地面的高度是 45 m分卷 II三、实验题 17.某同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 A、 B、 C、 D、等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 0、1、2、3、4、5,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1) 在甲、乙、丙三段纸带中,属于纸带 A 的是_(2) 打 A 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 m/s 2.(3) 打点计时器打 1 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m/s.18.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 A 点出发到达 C 点再返回 B 点静止如图
9、所示,若 AC100 m, BC30 m,以 B 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系,则出发点的位置为_m, B 点的位置为_m, C 点的位置为_m, A 到 B 位置变化是_m,方向_, C 到 B 位置变化是_m.19.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使用的打点计时器有两种,一种是电火花计时器,另一种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其中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是_V 交流电压,当电源的频率是 50 Hz 时,每隔_s 打一个点20.质点沿 x 轴正方向运动,在 t12 s 时刻它的位置坐标为 x14 m, t26 s 时刻它的位置坐标为 x26 m,则在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置变化 x_m,平均速度_m/s.21
10、.小型轿车的“百里加速度的时间”是轿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 100 km/h 所用的最小时间,它与发动机的功率、车体的质量、传动机构的匹配等因素有关,是反应汽车性能的重要参数某种型号的轿车的百里加速时间为 13.2 s,则它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_m/s 2.四、计算题 22.一个物体从 H 高处自由下落,经过最后 200 m 所用的时间为 4 s, g 取 10 m/s2,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求物体下落的总时间 T 与高度 H.23.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 v02 m/s,4 s 内位移为 20 m,求:(1)质点 4 s 末的速度;(2)质点 2 s 末的速度24.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 0.
11、1 s 释放一个相同的小球,释放后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如图所示的照片,测得 xAB15 cm, xBC20 cm.试问:(1)小球的加速度是多少?(2)拍摄时小球 B 的速度是多少?(3)拍摄时 xCD是多少?答案1.【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甲、乙两车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10 km 和 15 km,但两车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没告诉,利用公式 v ,由于时间的不确定,所以无法比较甲乙两辆车运动的快慢综上分析,故选 D.2.【答案】C【解析】 位移、速度、加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而时间、路程和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选 C.3.【答案
12、】BD【解析】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不变,速度均匀变化,所以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和平均速度均变化,加速度和速度的增量不变B、D 正确.4.【答案】C【解析】在研究乒乓球的旋转特点时,若将乒乓球看成质点,乒乓球就没有旋转可言了, A错误;研究同学做广播操的动作是否标准,看的是人的动作,所以不能看成质点, B 错误;汽车的长度相对北京到广州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可以看成质点,C 正确;猜测一枚硬币上抛后,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不可以将硬币看成质点;D 错误5.【答案】A【解析】设水在水龙头出口处速度大小为 v1,水流到 B 处的速度 v2,则由: v v 2 gh,得: v24 m
13、/s.设极短时间为 t,在水龙头出口处流出的水的体积为: V1 v1 t( )2水流 B 处的体积为: V2 v2 t( )2由 V1 V2得: v1 t( )2 v2 t( )2解得: d20.5 cm.故 A 正确,B、C、D 错误6.【答案】B【解析】设经过时间 t 两者速度相等,此时步行者与汽车的距离最近t s6 s步行者的位移为 x1 vt66 m36 m汽车的位移为 x2 at2 136 m18 mx1 x218 m25 m,故不能追上人车最近距离是 x25 m( x1 x2)7 m7.【答案】A【解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9,所以第
14、3 s 内的位移与第 5 s 内的位移之比为 59,A 正确8.【答案】B【解析】物体出发点在 2 m 位置,第一个 2 s 内位移是 3 m,则运动到了 x5 m 处;在第2 个 2 s 内位移是3 m,说明 4 s 时回到了出发点 x2 m 处,第 3 个 2 s 内位移是3 m,说明 6 s 末物体位置坐标是1 m,B 正确9.【答案】D【解析】由所给甲、乙两车的速度图象的斜率知,甲车的加速度小于乙车的加速度,A、B错 t1时刻甲、乙两车速度相等,由于之前甲车的速度一直大于乙车的速度,故此时甲车位于乙车的前方,C 错,D 对10.【答案】A【解析】11.【答案】A【解析】自由落体运动做匀
15、加速直线运动,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故 A 正确;自由落体运动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 v gt 知,速度与下落的时间成正比,故 B 错误;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变,故 C 错误;根据 h gt2知,位移与下落的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 D 错误12.【答案】D【解析】设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为 a,下滑到 处的速度为 v1,由 v 得, v113.【答案】CD【解析】14.【答案】ABD【解析】汽车在 10 s 内的位移是: x13502 m100 m, x13 v1t at2,代入数据解得:a1 m/s2,A 正确;设汽车从第 1 根到第 7 根电线杆经过的时间是 t7, x17650 m3
16、00 m,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 x17 v1t7 at ,代入数据解得: t720 s,汽车在第 3 根至第7 根电线杆间运动所用的时间: t t7 t320 s10 s10 s,到达第 7 根电线杆的速度为: v7 v1 at7(5120) m/s25 m/s,B 正确,C 错误;汽车从第 3 根至第 7 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 m/s20 m/s,D 正确15.【答案】AB【解析】路程不小于位移的大小,A 正确;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运动轨迹,不一定是直线,B 正确,D 错误;几个运动物体的位移相同,但其运动路径不一定相同,路程不一定相同,C 错误
17、16.【答案】BCD【解析】设物体从悬崖顶落到地面所经历时间为 ts,通过的位移为 H,物体在( t1)s 内的位移为 h.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有:H gt2h g(t1) 2H h25 m 由联立解得: t3 s, H45 m所以石块落地时的速度为: v gt30 m/s,A 错误,B、D 正确;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 v m/s25 m/s,C 正确17.【答案】(1)乙 (2)3.11 或 3.10 m/s2 (3)0.46【解析】(1)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相邻的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差值相等 x aT26.11 cm3.00 cm3.11 cm,可知乙图正确(2)由公式 x
18、aT2可求得加速度大小,a 3.11 m/s2(3)1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 02 间的平均速度,v1 m/s0.46 m/s18.【答案】70 0 30 70 向东 30【解析】以 B 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 A(70 m), B(0), C(30 m), A 到 B的位置变化70 m,方向向东; C 到 B 的位置变化为30 m,方向向西18.【答案】220 0.02【解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使用 220 V 交流电源的仪器,其打点周期与交流电的周期相同,若交流电频率为 50 Hz,则其打点周期为 0.02 s.19.【答案】10 2.5【解析】位置变化量即为位移 x x2 x16
19、m4 m10 m, t t2 t14 s,由平均速度公式得 m/s2.5 m/s.20.【答案】2.1【解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知,平均加速度 a m/s22.1 m/s 221.【答案】7 s 245 m【解析】由题意知 H gT2物体在最后 4 s 前下落的高度h g(T4) 2则 H h200 m 解得 T7 s, H245 m.23.【答案】(1)8 m/s (2)5 m/s【解析】 利用平均速度公式4 s 内的平均速度 5 m/s ,解得,4 s 末的速度 v48 m/s由 v 得:2 s 末的速度 v2 5 m/s.24.【答案】(1)5 m/s 2 (2)1.75 m/s (3)0.25 m【解析】小球释放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每相邻的两个小球的时间间隔相等,均为 0.1 s,可以认为 A、 B、 C、 D 各点是一个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1)由推论 x aT2可知,小球加速度为a m/s25 m/s 2.(2)由题意知 B 点对应 AC 段的中间时刻,可知 B 点的速度等于 AC 段上的平均速度,即vB AC m/s1.75 m/s.(3)由于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差恒定,所以xCD xBC xBC xAB所以 xCD2 xBC xAB22010 2 m1510 2 m2510 2 m0.2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