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合练 18 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默写古代诗歌鉴赏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作文立意(分值:60 分 时间:60 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他们对精典的熟稔(rn)以及对时代敏锐而深刻的感知,使得传统呈现出历久弥(m)新的光亮,也使得时代的问题被照察。B.其思想的深刻性与文字的消遣性浑(hn)然一体,让千百年来的阅读者和解释者或醍醐灌顶、茅塞(s)顿开,或疑窦丛生、困惑不已。C.真正鞭辟 (p)入里地理解庄子思想从来都是一个不容易成功的挑战,特别是对那些厚今薄(b) 古、妄自尊大的现代人来说。D.“道可道,非常道” ,道的
2、真理超绝名相,不落言筌 (qun),当人们试图言说它的那一刹(ch) 那,已经偏离、遮敝、误解了它。解析 A 项, “精典”应为“经典” ;B 项, “浑” 应读 hn;D 项, “遮敝”应为“遮蔽” 。答案 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甲屠呦呦、黄晓明这两个没有交集的人物,却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乙一生努力与一场秀!丙 以身试药,历尽坎坷,默默无闻,终获诺奖,一场婚礼,全国围观,全民羡慕,尊为楷模。我不敢想象,多少勤恳努力的人会受到多大的价值观上的伤害。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却 B.轩然大波 C.默默无闻 D.楷模解析 A 项,却,表转折关系,正确。B
3、 项,轩然大波,很高的波浪,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正确。C 项,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正确。D 项,楷模,榜样、模范,是褒义词。应改为“典范” , “典范”是中性词。答案 D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甲 B.乙 C.丙解析 丙句,最后一个逗号应改为分号。答案 C4.(2018浙江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14 个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官员来到舟山,领略了“ 诗画浙江”的海岛风情:在“南海观音”前,他们被东方佛教文化吸引;在普济禅寺,又叹服于杰出的古代建筑工艺。B.“小候鸟驿站”活动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以服务暑假到杭州来和父母团
4、聚的留守儿童为主要对象,通过教师志愿者对“小候鸟”们的专业化的陪伴,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C.由此可见,政府不仅希望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商人们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而且普通百姓也能发家致富,只有指向这一目标的政策才能得到普通大众的支持。D.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不错,可对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这一点却常常被忽视。解析 B 项,搭配不当, “以服务为主要对象”应为“以为主要服务对象”或“以服务为主要任务” 。C 项,语序不当,应为“政府希望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商人们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D 项,句式杂糅,应为 “可对这一点却常常忽视”或“可自尊是在这一点却常常被忽视” 。答案
5、 A5.阅读下面的材料,用平实的语言概括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不超过 30 个字)(3 分)勒克莱齐奥:批评家是作家最大的敌人。有一次,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咖啡厅看到有人吵架,想去劝解,他的朋友告诉他别去,那是作家和批评家在吵架。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有好有坏,但评论总是有价值、有用的。余华:作家和批评家就像世界上最糟糕的夫妻,天天吵架却天天黏,夫妻是为了孩子,作家和批评家是为了文学。答: 解析 结合“最大的敌人” “天天吵架”明确二者的对立关系;结合“有价值、有用的” “天天黏”明确二者的依存关系;“为了文学”是二者的统一。答案 作家和批评家既对立又依存,二者共同促进文学的发展。6.欢送词是主人在
6、活动结束时欢送客人而发表的讲话。假设姚江中学学生会成员应邀来东山中学参加“地球一小时”公益活动,假如你是东山中学学生会主席,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在活动结束时,致辞表示欢送。请在横线处补写欢送词。(100 个字左右)(6 分)亲爱的姚江中学学生会的同学们:首先,我谨代表东山中学学生会,对你们参加我校“地球一小时”公益活动,表示真诚的感谢。最后,祝大家一路顺风,万事如意!解析 回顾活动,要含有表扬肯定之意;眼前分别,要写惜别之情;未来,写期盼祝愿。答案 (示例)你们在“地球一小时”公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效率,值得我们学习。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我们依依不舍。虽然大家相处的时间短暂,但我相信,我们
7、的友谊却会长久。我们热切地期待着贵校学生会能在方便的时候,再次做客东山中学。同时,祝愿我们两校学生会的合作日益加强。二、古诗文默写(6 分)7.(2018浙江宁波期末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1)故木受绳则直,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荀子劝学)(2)有如此之势,_,_,以趋于亡。(苏洵 六国论)(3)女也不爽,_,_,二三其德。(诗经 氓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李白蜀道难)(5)塞上长城空自许,_。出师一表真名世,_。(陆游书愤)答案 (1)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 (3)士贰其行 士也罔
8、极 (4)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5)镜中衰鬓已先斑 千载谁堪伯仲间三、古代诗歌鉴赏(16 分)(一)(2018浙江湖州适应性测试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8 分)旅次 寄湖南张郎中戎 昱寒江近户漫 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春 梦岑 参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 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注】 次:途中止宿的处所。漫:放纵。美人:古诗文中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既可指男人也可指女人,既可指容色美丽的人也可指品德美好的人。8.这两首诗都选择了_这一核心意象营造诗境。(2 分)解析 戎诗“归梦” “夜来”提示是写梦境;岑诗,诗题
9、和“枕上片时春梦中”都明示是写梦。答案 梦9.分析这两首诗前两句抒情方式的差异。(6 分)答: 解析 先分析抒情方式(直接、间接),再分析抒情内容。戎诗描写景物,是借景抒情,所抒之情结合诗题中的“旅次”和诗歌三、四句来理解。岑诗,洞房,指幽深的内室。 “春风起”写季节变化, “遥忆美人湘江水”直接写事,故是即事抒情。结合注释可知“美人湘江”使用典故,用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典故,指遥思之人。最后分析表达效果。答案 戎诗以景烘托怀人之情(或“借景抒情”),极写江畔寒气逼人,江水恣意流淌,声声入耳,竹影临窗、乱月穿户,以环境的寒冷、纷乱烘托羁旅之人心境的纷乱,自然引出羁旅之人梦中怀人的诗行。岑诗侧重即
10、事抒情,写季节的更换引起感情的波动。 “美人” “湘江” ,用典抒情,不点明所思之人为何人,所处之地为何地,使诗歌意境朦胧,情感含蓄蕴藉。(二)(2018浙江金丽衢十二校第三次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011 题。(8分)过湖北山家清施闰章 路回临石岸,树老出墙根。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呼鸡过篱栅,行酒尽儿孙。老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注】 施闰章:清代诗人,顺治十八年,分守湖西道。康熙六年,清廷裁撤道使,被罢官。次年春,诗人东游吴越。此诗大约作于游历途中。10.这首诗的体裁是_,从内容上看,本诗可以说是一篇诗体的_ 。(2 分)解析 从句数和平仄、押韵上判断体裁。结合关键词句“桃花”
11、 “呼鸡过篱栅”“行酒尽儿孙” “将隐”等明确诗歌内容。答案 五言律诗(律诗) 桃花源记11.请分析诗歌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6 分)答: 解析 前两联,写景,古朴、明净;颈联,写人,热闹亲切。都透露着诗人的喜爱之情。 “吾将隐”写出隐居的渴望,侧面表达对官场的厌倦。答案 (1)对明净祥和的田园景物和恬静融洽的农家生活的向往与喜爱之情;(2)对官场生活(或不自由的尘世生活)的厌倦之情;(3)归隐山水田园的迫切之情。四、传统文化经典阅读(12 分)(一)(2018浙江宁波余姚中学期中 )阅读下面孟子 选段,完成 1213 题。(6分)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12、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梁惠王上)12.孟子劝说梁惠王的这段话反映了他_的政治主张。(2 分)解析 根据原文孟子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和“仁者无敌”的话,可以概括孟子劝说梁惠王的这段话反映了他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答案 仁政(或“王道”)13.孟子从哪两个方面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各有哪些具体措施?(4 分)答: 解析 据“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句,可知孟子是从物质方面阐述自己仁政
13、的主张。据“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句,可知他从精神或教化方面阐述实行仁政的具体内容。答案 (1)在物质生产方面,发展丰产以“养民”:减轻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2)在精神文明 (教化) 方面,重视教育,以“教民孝悌忠信”为教育的内容。【参考译文】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
14、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大王去征服他们,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大王请不要疑虑!”(二)(2018浙江温州中学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415 题。(6 分)一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为政 )二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 ,何
15、足算也?”(论语子路)三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注】 (n):牛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 (yu):马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斗筲(sho)之人: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14.孔子认为士的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其后两个层次分别是_、_。(2 分)解析 注意依据“敢问其次”这一线索来梳理。硁硁(kng)然,指浅薄固执的样子。 “斗筲之人”不在“士”的三个层次中。答案 有孝悌之行 言必信,行必果15.三则材料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儒家“信”的理解。(4 分)答: 解析 所谓“矛盾”指孔子与孟子对“信”的阐释,要找到他们统一之
16、处。孟子说“不必信” “不必果”的前提是“惟义所在” ,与孔子是一致的。如果不问是否合乎“义”而一味“信” “果” ,就是“硁硁然小人” 。答案 不矛盾。 “信”即守信讲信用, “信”是儒学的核心观念之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信”对人的重要性。但儒家并不是无条件地推崇“信” ,儒家认为人要懂得在不违背道义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否则就是不问是非固执己见的小人了!【参考译文】一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这就像牛车没 ,马车没有 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二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道:“自己的行为保持羞耻之心,出使外国,很好地完成君主的使命,
17、可以叫做士了。 ”子贡道:“请问次一等的。 ”孔子道:“宗族称赞他孝顺父母,乡里称赞他恭敬尊长。 ”子贡又道:“请问再次一等的。 ”孔子道:“言语一定信实,行为一定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而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小人呀,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道:“现在的执政诸公怎么样?”孔子道:“咳!这班器识狭小的人算得什么?”三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五、作文立意(6 分)16.(2018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审题立意。明朝御史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昨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他从灰厂到长安街时,还择地而行,怕弄脏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后来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出你的立意。我的立意: 【立意提示】 从王廷相的角度可立意为:防微杜渐,谨慎行事;保持人格的洁净;拒绝诱惑,洁身自爱;等等。从轿夫的角度可立意为:自暴自弃是懦夫;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当你自己不顾惜名节时名节岂会顾惜你;正视错误改正它,是一种艰难的成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