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导学案:第2单元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41433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导学案:第2单元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导学案:第2单元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导学案:第2单元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导学案:第2单元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导学案:第2单元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烛之武退秦师 【目标择定】 1.理解掌握文言实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2.诵读课文,达到“读准、读通”的目标。 3 探究烛之武的说辩技巧。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 【主问题】烛之武见秦伯,双方并没有互动,更没有唇枪舌剑的交锋,从头到尾就烛之武一个人在说,为什么秦伯就心悦诚服了? 1 烛之武见秦伯,劈头来一句“郑既知亡矣” ,为什么?如果先从两国关系讲起,或先说“舍郑”的好处,或直挑秦晋的矛盾,把“阙秦利晋”的要害一下子捅破,不是更省事吗? 2接着以“若亡郑”为假设前提,动机是什么?“敢以烦执事”是否给人以“卑下”的感觉? 3 试比较一下,对秦伯是先诱之以利为好,还是先示其以害为好?为什么?

2、又何以不说“君亦有利焉” ,却说“君亦无害焉”?“有利”与“无害”有区别吗? 4. “夫晋,何厌之有?”和“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有着什么样的照应?如果把5、6、7 句连起来一气(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注意每句开头的“若” 、 “且” 、 “夫” )读下来,你会感觉到有一股怎样的说服力量与气势?最后落到“阙秦”与“利晋”的比较上,仍然用的是设问和启发的语气,有什么好处? 5. 回顾整个说辞的过程,从秦郑关系说到秦晋关系,前者着眼于说“利” ,后者侧

3、重于言“害” 。这一逻辑顺序能够改变吗?为什么? 【再问再新】 【助学资料】 烛之武退秦师 百度百科 http:/ 赏析: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构美 http:/ 第二部分 必修第二单元第 4 课 烛之武退秦师对应检测 一、语言积累及应用 1.给下面加横线字注音 秦军氾南 夜缒而出 君之薄也 共其乏困 夫晋 失其所与,不知 2. 写出下列加横线词词语的古义与今义 无能为也已 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微夫人之力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既东封郑 肆其封 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敢以烦执事 以乱易整 以其无礼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

4、地) 4.选出下列 “之”分类正确的一项( ) 公从之 臣之壮也 是寡人之过也 许之 邻之厚,君之薄也 行李之往来 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将焉取之 唯君图之 A./ B./ C./ D./ 5. 解释加点词,有活用的指出活用的类型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君亦无所害 越国以鄙远 共其乏困 6.填空 左传又名 、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 体历史著作。 左传记载了鲁哀公元年至鲁隐公二十七年共 255 年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历史。 左传不仅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对文学的发展也有很大贡献,它被认为是后代叙事散文的典范。 二、课文探究检测 7.探讨: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辞包含几层意思?请具体说明。 8

5、.烛之武为什么能游说成功?他的成功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课文谈谈。不少于300 字。 三、课外拓展 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 6 处) 方望溪删改八家文,屈悔翁改杜诗,人以为妄。余以为,八 家 与 少 陵 复 生 必 有 低 首 俯 心而 遵 其 改 者 必 有 反复 辩 论 而 不 遵 其 改 者 要 之 择 摘 于 字 句 间 虽 六 经 颇 有 可 议 处 固 无 劳 二 公 之 舍 其 田 而 耘 人 之 田 也。 (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10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 6 处)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6、。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 之 间 吐 纳 珠 玉 之 声 眉 睫 之 前 卷 舒 风 云 之 色 其 思 理 之 致 乎 故 思 理 为 妙 神 与 物 游。 (选自刘勰文心雕龙) 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 6 处) 古 之 君 子 其 责 己 也 重 以 周 其 待 人 也 轻 以 约 重 以 周 故 不 怠 轻 以 约 故 人乐 为 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节选自韩愈原毁) 12用斜线“/

7、”给下面的文言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 6 处) 编 戏 有 如 缝 衣 其 初 则 以 完 全 者 剪 碎 其 后 又 以 剪 碎 者 凑 成 剪 碎 易 凑 成 难 凑 成 之 工 全 在 针 线 紧密。 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埋伏一事,凡是此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事,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宁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之。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必修第二单元第 4 课 烛之武退秦师参考答案 【探究一径】 1点出郑国自知会灭亡,显现弱势,令秦伯放下戒心!只有先从对方的的角度考虑,劝

8、说的效果才能最大化。更使郑一开始就从三国关系中抽身出来,让三方变为两极,关系转移了,矛盾性质也转化了,从而使自己占据了主动。 2 动机是抓住各国君主“图利的心理” , “越国以鄙远” “有益于君” “君厚” ,为后文埋伏笔。后文运用对比的手法点明了秦国灭掉郑国对秦、晋两国的利弊关系,语言简短,却字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句句都像刀子一样直接撼动秦伯的心,令其动摇与晋的盟约关系。 表面的卑下,既是对秦王的恭维与尊重,又如实地把郑弱将亡的客观事实摆在明面上,显示后面的陈述是客观的事实,为后文的陈述埋伏笔。 3 先示其以害为好。贪婪之人最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更何况春秋战国时期,利益受损就意味着可能灭亡

9、。不说“君亦有利焉” ,却说“君亦无害焉” ,则既保护了对方贪婪的颜面,又引导对方思考。其辞愈委婉,其说愈晓畅。 4.晋国的贪婪与忘义同在,秦怎么能帮助自己的敌人? 动之以情,晓之以厉害,挑拨其关系,用最经济又最严密的表达收到了最雄辩的效果。 委婉的语气,引人思索。 5. 回顾整个说辞的过程,从秦郑关系说到秦晋关系,前者着眼于说“利” ,后者侧重于言“害” 。这一逻辑顺序能够改变吗?为什么? 不能。三国关系史上,强秦与弱郑之间本无利益上的矛盾。这在课文首段已经透露,即围郑全然是由于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秦郑并没有怨仇。更在于使郑一开始就从三国关系中抽身出来,让三方变为两极,关系转移了,矛

10、盾性质也转化了,从而使自己占据了主动。而后说害,则是在两极的关系上回顾历史,分析现实,利用其矛盾,离间其关系。烛之武之所以能瓦解秦晋结盟,正是善于分析矛盾和利用矛盾。 【对应检测】 1. 氾,fn 缒,zhu 薄也: b;共其乏困: gng;夫,f 知,zh 2. 无能 古:没有能力 今:形容词 以为古:把。 。 。作为今:认为 行李 古:使者 今:行人所带物品 夫人 古:那个人 今:男子配偶 3.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封(疆界,名词) 君知其难也(他的,代词) 吾其还也(表希望的语气副词) 敢以烦执事(拿,介词) 以乱易整(用,介词) 以其无礼(因,介词)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11、,如果不是)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4. B 代词 主谓之间 的 宾语前置的标志 5.东:在东边;在西 ,名词做状语 害 : 妨害,动词,无活用。 远:远方、边远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6.春秋左氏传 , 左氏春秋 ,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7.围郑 郑既知亡 坦言知亡 避其锐气 以退为进 亡郑 晋厚秦薄 阐明利害 动摇秦军 反面说理 存郑 君亦无害 诱之以利 拉拢关系 正面说理 援史 朝济夕设 揭示矛盾 瓦解同盟 明事寓理 看今 阙秦利晋 推测未来 劝秦谨慎 析事推理 8.参考:烛之武的成功就在于他正确把握天下形

12、势,并且熟知历史,洞察秦晋之隙,然后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烛之武到了七十多岁的高龄,仍有满腹牢骚,可见他的锐气未减;仍能建功立业,可见他的才华依旧。此前,三朝为官,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忍受的寂寞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在这种怀才不遇的痛苦中,并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经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击,为自己一生划上一个完美的感叹号。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

13、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应该爱岗敬业;即使暂处逆境,也应该不断磨砺自己,以至终成大器!同时昭示我们应该学习古人那种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9八家与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者/要之/择摘于字句间/虽六经颇有可议处/固无劳二公之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 10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1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12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