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合练 17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作文立意(50 分钟 5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会说话的人不止一种:言之有物,实为心声,一謦一欬,俱带感情,这是第一种;长江大河,源远莫寻,牛溲马勃,悉成黄金,这是第二种;科学逻辑,字字推敲,_,井井有条,这是第三种;嬉笑怒骂,_,庄谐杂出,四座皆春,这是第四种;默然端坐,_,片言偶发,快如霜刀,这是第五种;期期艾艾,隐蕴词锋,似讷实辩,_,这是第六种。A.无懈可击 旁若无人 以逸待劳 以守为攻B.旁若无人 无懈可击 以逸待劳 以守为攻C.旁若无人 无懈可击 以守
2、为攻 以逸待劳D.无懈可击 旁若无人 以守为攻 以逸待劳解析 无懈可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旁若无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以逸待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以守为攻:用防御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答案 A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去哪儿了”之所以走红一时,_。_,_,_。_,_。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人们在反思中完善,社会在反思中前行,国家在反思中文明。更是对心灵能够诗意栖息的企盼这种反思是对现代文明的呼唤为的是净化自我,利己达人;今人同样应有“去哪儿了”的反思,从而
3、让灵魂纯净,让文明归位,让社会和谐是因为它成为人们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一种反思是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古人提醒“吾日三省吾身”A. B.C. D.解析 根据关联词语“之所以” “是因为”判断放在第一句后面,结合“反思”判断紧随其后;根据“是”和“更是”判断在一起。综合判断 B 项衔接最恰当。答案 B3.(2018江苏南通考前卷三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 分)A.最后,感谢嘉宾王小美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美好欢乐的时光,也祝贺她荣幸地加入我们的综艺之友俱乐部!感谢大家的光临,我们下期节目再会!B.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后,同桌安慰小芳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振作
4、精神,下一次考试你的成绩一定会有进步的。 ”C.这次,幸亏班主任张老师从中斡旋,才化解了赵明和张华的矛盾,使得两人化干戈为玉帛,重新握手言和。D.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我真的十分激动;评委老师们的点评,也让我受益匪浅,衷心感谢各位的聆听!解析 A 项, “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C 项, “斡旋”指调解争端,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之一。D 项, “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答案 B4.(2018江苏全真模拟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3 分)A.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B.瀚海阑干百丈冰
5、,愁云惨淡万里凝。C.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D.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解析 A 项,是拟人的手法。答案 A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 分)A.一些东西不要等失去了,才知道是自己的依赖。B.你不能驾驭理想,便会被理想永远束缚。C.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脚下的两人,虽然地位不同,但在对方眼里,同样的渺小。D.自由就是这样一种东西,你不给予别人自己也无法获得。解析 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答案 D二、名句名篇默写(8 分)6.(2018江苏南通考前卷五 )补写出下列名
6、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匪来贸丝,_。( 诗经氓)(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_。(诸葛亮出师表)(4)但见悲鸟号古木,_。( 李白蜀道难)(5)最是一年春好处,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6)_,锦鳞游泳。( 范仲淹岳阳楼记)(7)皮之不存,_?( 左传)(8)天行有常,_,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解析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谋” “埃” “刑” “从” “翔集” “焉”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
7、答案 (1)来即我谋 (2) 上食埃土 (3)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 雄飞雌从绕林间 (5)绝胜烟柳满皇都(6)沙鸥翔集 (7) 毛将焉附 (8) 不为尧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18 分)(2018江苏全真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79 题。生命的节奏与教育的节奏学校生活是一段生命的旅程,教育则是一场深入生命的探险。那些对生命充满好奇的探险者,如蒙台梭利、怀特海、维果茨基,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中发现了学校旅程中最重要的秘密:生命是有节奏的,睿智的教育期待着与生命的和鸣共振。自然拥有自身的节奏,如日月盈亏,寒来暑往;生命拥有自身的节奏,如呼吸吐纳、生老病死。依据自然节奏的启示和生命自身的律动,人
8、类创造了新的节奏,如音乐、诗歌、美术、数学。作为一项面向生命的事业,教育也是一种依据生命的律动而创造的节奏。教育面向生命,就必须探寻生命的节奏,合于生命的节奏,强化生命的节奏,并创造生命的节奏。教育的节奏要求教育者对生命节奏的敏感。蒙台梭利从生命的节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教育的敏感期。 “当某种特殊的敏感性在儿童身上被激起时,它就像一道光线照射到某处而不是其他什么地方,使得那个被光线笼罩的地方成了他的整个世界。 ”“如果儿童不能根据他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那么,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就永远地丧失了。 ”因此,教育需要观察和发现,教育不能等待,不能忽略,不能错过。教育又必须等待,必须耐心等待生命
9、的生长。维果茨基从生命的节奏中发现了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和教育最佳期。他用心理学的实验告诉人们,只有当儿童在自己的发展中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时,一定的教育才能有可能进行,这是教育的最低界限。除了最低教育界限外,还存在着最高教育界限,两者之间就是“教育最佳期” 。早于或晚于最佳期的教育,或因超出最近发展区而无法对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施加影响,或因停留于现有发展水平而不能有效促进心理机能发展。当我们急于造就神童和天才时,当我们因孩子面对“奥数”一脸茫然而怒火中烧时,当我们心灰意冷,要为孩子贴上无可救药的标签时,或许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再等等看基于对生命节奏的哲学解读,怀特海为教育者绘制了一份生命的智力周
10、期图:浪漫精确重归浪漫的综合。童年的浪漫为精确阶段积累素材。没有浪漫的冒险,要么是儿童被僵死的知识淹没,并因过早耗尽“内存”而“死机” ;要么是教育者面对一个空洞的大脑从本质上说,教育必须是将已存在于大脑中的活跃而纷乱的思想进行有序地排列,你不能教一个空洞的头脑。所以,当我们听到一个儿童喃喃自语:山坡上开满了妈妈且慢发出我们的嘲笑这是一份多么美丽而珍贵的浪漫啊!因此,或许我们更应该这么做:以童年和成年共同的名义,归还童年的浪漫,保卫童年探险的权利。因为儿童是成人之母,童年的生命体验至少与成年体验同等重要。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 年第 6 期,有删节7.文章第段关于自然节奏和教育节奏的论述在
11、全文中有何作用?(6 分)答: 解析 此段的内容是“强调教育是面向生命的,是让生命更加精彩的必要手段,是对生命充满好奇的有益探索” ,下文写到文中的主要内容“生命的节奏和教育的节奏” ,此段为下文作铺垫。答案 强调教育是面向生命的,是让生命更加精彩的必要手段,是对生命充满好奇的有益探索。为下文论述怎样让生命的节奏和教育的节奏保持一致,像尊重生命规律一样寻找并尊重教育规律作了铺垫。8.如何理解第段最后“教育不能等待,不能忽略,不能错过”这句话?(6 分)答: 解析 注意抓住文中的句子“教育的节奏要求教育者对生命节奏的敏感” “某种特殊的敏感性在儿童身上被激起时,它就像一道光线照射到某处而不是其他
12、什么地方” “如果儿童不能根据他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那么,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就永远地丧失了”概括答题要点。答案 生命有节奏,睿智的教育必须与生命产生和鸣共振,敏锐地捕捉教育的敏感期;某种敏感性一旦被激发,就能照亮儿童的整个世界,这时的教育可能事半功倍;但这种敏感期特别短暂,不易抓住;如儿童能够根据他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就可能获得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9.请简要归纳文章第段的论述层次。(6 分)答: 解析 要求概括文中第四段的层次,实际就是答出第四段都写了什么内容,各自之间的关系如何,第四段首先提出“教育必须耐心等待生命的生长”的看法;接着通过维果茨基的实验成果分析“耐心等
13、待”的理由抓住教育最佳期;最后得出结论必须提醒自己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答案 首先提出“教育必须耐心等待生命的生长”的看法;接着通过维果茨基的实验成果分析“耐心等待”的理由抓住教育最佳期;最后得出结论必须提醒自己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四、作文立意(9 分)10.(2018江苏扬州中学四模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英国著名摄影师普拉登安东尼乌曾分享一则关于霍金的故事。他为霍金拍摄时,霍金的状态不太好。拍完要离去时,普拉登转头问了霍金一个问题:“您能不能给我一个词,谈谈您想对这个世界说什么?”身体虚弱的霍金用尽全身力气,打出了他对这个世界想说的话:“Wow”。 (“Wow”在英语里是一个表示惊叹的词。)题目:_【参考立意】 要抓住原材料中“对这个世界说什么” “表示惊叹”等提示。霍金即使一生被禁锢在轮椅上,他依然觉得这个世界值得人惊叹与热爱。抓住这一点展开思考,审题与立意就不会有大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