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 十七)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半乳糖血症为血液中半乳糖增高的中毒性临床代谢综合征。半乳糖代谢中 3 种相关酶中的任何一种先天性缺陷均可致半乳糖血症。现已查明控制这 3种酶合成的显性基因 A、B、C 分别位于第 1 号、 9 号、17 号常染色体上。已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两个孩子均患有半乳糖血症而先后死亡,经过基因诊断其基因型分别为 aabbCc、AABBcc,若这对夫妇生的第三个孩子正常,其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A1/27 B63/64C26/27 D27/64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只有 A_B_C_个体表现正常,其他均为患者。夫妇两人均表现正常,故他们的基因型
2、都符合 A_B_C_。因为他们生的两个患病孩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abbCc、AABBcc,所以夫妇二人的基因型均为AaBbCc,从理论上分析,二人所生正常孩子中不携带致病基因(基因型为AABBCC)的概率为 1/31/31/31/27,所以若夫妇二人生的第三个孩子正常,其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1/2726/27。22018河南洛阳统考 金鱼草正常花冠对不整齐花冠为显性,高株对矮株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杂合状态是粉红花。三对性状独立遗传,如果纯合的红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株、不整齐花冠植株杂交得 F1,F 1 自交得 F2,在 F2 中具有与 F1 表现型相同的植株的
3、比例是( )A3/32 B3/64C9/32 D9/64答案:C 解析:假设纯合的红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CC,纯合的白花、矮株、不整齐花冠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cc,则 F1的基因型是 AaBbCc,F 1自交后代中与 F1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1/23/43/49/32,C 项正确。32018安徽重点校测试某植物叶形的宽叶和窄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纯合的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进行杂交,如下表(相关基因用A、a;B 、b; C、c 表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项目 母本 父本 子一代 子二代杂交组合一 宽叶 窄叶 宽叶 宽叶窄叶31杂交组合二 宽叶 窄叶 宽叶 宽叶窄叶
4、151杂交组合三 宽叶 窄叶 宽叶 宽叶窄叶631A.该植物的叶形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B只要含有显性基因该植株的表现型即为宽叶C杂交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 AABBcc、aaBBccD杂交组合三的子二代宽叶植株的基因型有 26 种答案:C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子一代都是宽叶,说明宽叶是显性性状。杂交组合一,子二代窄叶植株所占的比例是1/4,说明符合一对杂合子自交实验结果;杂交组合二,子二代窄叶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1/16,说明符合两对杂合子自交实验结果;杂交组合三,子二代窄叶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1/64,说明符合三对杂合子自交实验结果,因此该植物的宽叶和窄叶性状至少由
5、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三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隐性纯合子表现为窄叶,其他都表现为宽叶,故 A、B 正确;若杂交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是 AABBcc、aaBBcc,则子二代不会出现窄叶, C 错误;杂交组合三子一代的基因型是 AaBbCc,子二代的基因型有 33327(种),其中基因型为 aabbcc 的植株表现为窄叶,因此杂交组合三的子二代宽叶植株的基因型有 26 种,D 正确。42018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月考小麦籽粒色泽由 4 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 a、B 和 b、C 和 c、D 和 d)所控制,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就表现红色,只有全隐性才为白色。现有杂交实验:红粒红粒63
6、 红粒1 白粒,则其双亲基因型不可能是( )AAabbCcDdAabbCcDdBAaBbCcDdAaBbccddCAaBbCcDdaaBbCcddDAaBbccdd aaBbCcDd答案:D 解析:杂交后代中白粒所占比例为 1/64,即 1/41/41/41或 1/41/41/21/2,A、B、C 均不符合题意。亲本杂交组合为AaBbccddaaBbCcDd 时,后代出现白粒的比例为1/21/41/21/21/32,D 符合题意。5白花三叶草有两个品种:叶片内含较高水平氰(HCN)的品种和不含氰的品种,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两个不含氰的品种杂交,F 1 全部含有较高水平
7、氰,F 1 自交获得 F2,则( )A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DDhh(或 Ddhh)和 ddHH(或 ddHh)BF 2 中高含氰品种不含氰品种 151C氰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叶肉细胞溶酶体中D向 F2 不含氰品种的叶片提取液中加入含氰葡萄糖苷,约有 3/7 类型能产生氰答案:D 解析:由题意知,含氰品种为 D_H_,不含氰品种为D_hh、ddH_和 ddhh,双亲为 DDhh 和 ddHH,A 错误;F 1为 DdHh,其自交后代 F2中含氰品种 D_H_占 9/16,不含氰品种占 7/16,B 错误;氰产生后主要储存于液泡中,C 错误。62018河南周口检测 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
8、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现用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23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窄叶B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C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D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1/6答案:B 解析:根据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6231,得出子代中红色白色21,窄叶宽叶31,知红色、窄叶为显性性状,A 正确;由红色白色21 可知,控制花色的显性基因纯合致死,B 错误;据上述分析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 正确;子
9、代中只有白色窄叶和白色宽叶中有纯合子,且所占比例为 2/12,即 1/6,D 正确。72018山东菏泽期末 节瓜有雌株、雄株和两性株三种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节瓜性别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实验一中,F 2 中的两性株中纯合子占 1/9C实验二中,亲本与 F1 中的两性株的基因型相同D实验一、二中 F1 两性株测交结果不同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实验一中,纯合雌株纯合雄株杂交,得 F1,F 1自交得到的 F2中雌株两性株雄株3103,是9331 的一种变式,说明该节瓜性别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10、律,A 正确。实验一中,F 2中的两性株为双显性和双隐性,则其中的纯合子占 2/101/5,B 错误。假设两对基因为 A、a 和 B、b,雌株基因型为 aaB_,则由实验二中 F1中雌株两性株1 1 可推知,亲本中纯合雌株基因型为 aaBB,两性株的基因型为 AaB_,由 F1中的两性株(AaB_)自交,F 2雌株两性株13,可知 F1基因型为 AaBB,则亲本中两性株的基因型也为AaBB,C 正确。实验一中 F1两性株的基因型为 AaBb,而实验二中 F1两性株的基因型为 AaBB,所以实验一、二中 F1两性株测交结果不同,D 正确。82018河南九校第一次联考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对相对性
11、状,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别与非凸耳油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P F1 F2甲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151乙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31丙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31A.凸耳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甲、乙、丙可能都是纯合子C甲和乙杂交子代再自交得到的 F2,均表现为凸耳D乙和丙杂交子代再自交得到的 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非凸耳31答案:D 解析:甲的杂交实验 F2的性状分离比为 151,是 9331的变形,这说明该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 正确;非凸耳的基因型为aabb,非凸耳与甲、乙、丙杂交的子一代都是凸耳,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151、31、31
12、,说明子一代分别有 2 对、1 对、1 对基因杂合,则甲、乙、丙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或 aaBB)、aaBB(或 AAbb),B 正确;甲的基因型为 AABB,若乙的基因型为 AAbb,则甲、乙杂交的后代基因型为AABb,其再自交,后代中 AABBAABbAAbb121,都表现为凸耳,若乙的基因型为 aaBB,同理分析,甲、乙杂交子代再自交得到的 F2,均表现为凸耳,C 正确;乙和丙杂交(AAbbaaBB 或 aaBBAAbb),子代基因型为AaBb,其再自交得到的 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 非凸耳151,D 错误。92018山东淄博两校联考某植物的高茎(B) 对矮茎(b)为显性
13、,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 (d)为显性,花粉粒非糯性(E)对花粉粒糯性(e) 为显性,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有品种甲(BBDDee)、乙(bbDDEE) 、丙(BBddEE)和丁 (bbddee),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项目 亲本 F1 生殖细胞组合一 甲丁 BDeBde bDebde4114组合二 丙丁 BdEBde bdEbde1111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由组合一可知,基因 B/b 和基因 D/d 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B由组合一、二可知,基因 E/e 仅和基因 B/b 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C若仅用花粉鉴定法(检测 F1 花粉性状)即可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4、可选用的亲本组合有甲丙、丙丁D上述材料可用于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亲本组合共有 4 个答案:D 解析:组合一中,品种甲(BBDDee)和丁(bbddee) 杂交,F 1的基因型为 BbDdee,若基因 B/b 和 D/d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 F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 BDeBdebDe bde1111,而表格中产生的四种配子及比例为BDe Bde bDebde4114,说明基因 B/b 和基因 D/d 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过交叉互换,A 错误。组合二中,品种丙(BBddEE)和丁 (bbddee)杂交,F 1的基因型为 BbddEe,其产生的四种配子BdEBde bd
15、Ebde 1 111,结合组合一,说明基因 B/b、D/d 都和基因 E/e 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B 错误。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应选择糯性和非糯性、花粉粒长形和花粉粒圆形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获得 F1,通过 F1产生的花粉可表现出圆形蓝色 圆形棕色长形蓝色长形棕色为 1111 的性状比,所以可以选择甲丙或乙丁,C 错误。可用于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亲本组合有甲乙、甲丙、乙丁、丙丁共 4 个,D 正确。10.2018宁夏银川质检 人体肤色的深浅受 A、a 和 B、b 两对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B 可以使黑色素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
16、且可以累加,基因 a 和 b 与色素的形成无关。一个基因型为AaBb 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 AaBB 的人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肤色深浅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子女可产生 3 种表现型B与亲代 AaBb 肤色深浅一样的有 1/4C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 aaBBD与亲代 AaBB 表现型相同的有 3/8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人类共有 5 种肤色,对应的基因型是含 4个显性基因(AABB)、3 个显性基因(AABb、AaBB)、2 个显性基因(AaBb、AAbb 、aaBB) 、1 个显性基因(Aabb、aaBb)和无显性基因(aabb) 。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 的人结婚,后代
17、中基因型为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故后代有 4 种不同的表现型,A错误。与亲代 AaBb 肤色深浅一样的基因型为 aaBB、AaBb,占1/41/21/21/23/8,B 错误。后代中基因型为 aaBb 的孩子肤色最浅,C错误。与亲代 AaBB 表现型相同的基因型为 AABb、AaBB,占1/41/21/21/23/8,D 正确。112018广东广州毕业班模拟已知某高等植物具有叶缘(深裂、浅裂)和叶形(心形、条形) 两对相对性状,其中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3 对基因独立遗传。取一株深裂心形叶植株与一株浅裂条形叶植
18、株进行杂交,F 1 为深裂心形叶与浅裂心形叶植株。让 F1中深裂心形叶植株自交,所得 F2 共有 960 株,其中深裂心形叶 360 株,深裂条形叶 280 株,浅裂心形叶 180 株,浅裂条形叶 140 株。回答下列问题。(1)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_,依据是_。在叶缘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2)F2 中深裂与浅裂的性状分离比不为 31,且已测知 F2 中深裂植株全为杂合子,对此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3)让 F1 中浅裂心形叶植株自交,所得后代的基因型有 _种。若对F1 深裂心形叶植株进行测交,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答案:(1)叶形 F 1 深裂心形叶植株自交所得的 F2 中
19、,心形叶植株条形叶植株97 深裂 (2)显性 (控制深裂的基因) 纯合致死 (3)9 深裂心形叶深裂条形叶浅裂心形叶浅裂条形叶1313解析:(1)F 2中深裂叶有 360280640(株),浅裂叶有 180140320(株),二者比例为 21;心形叶有 360180540(株),条形叶有 280140420(株),故心形叶条形叶97,属于 9331 的变式,由此判断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叶形。F 1中深裂叶植株自交, F2中出现浅裂叶,说明深裂叶为显性性状。(2)F 2中深裂植株全为杂合子,且深裂植株 浅裂植株21,由此推断深裂植株中存在显性基因纯合致死的情况。(3)若用基因 A 和 a
20、表示叶缘基因,B 和 b、C 和 c 表示叶形基因,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CC、aabbcc,则 F1浅裂心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Cc,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 339(种)。F 1深裂心形叶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Cc,与 aabbcc 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1 深裂1 浅裂)(1 心形叶 3 条形叶 )1 深裂心形叶3 深裂条形叶1 浅裂心形叶3浅裂条形叶。12某二倍体植物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其中部分性状受相关基因控制的情况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若表中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 AaBbDd 与aabbdd 的两植株杂交,子代中窄叶植株占的比例为
21、_,子代中红花窄叶细茎植株占的比例为_。(2)若某植株体细胞的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所示。如果该植株形成配子时,部分四分体中相邻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基因 D 与 d 所在片段发生过交叉互换,则该植株可形成_种基因型的配子;如果该植株形成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该植株自交产生的红花窄叶子代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答案:(1)1/2 1/8 (2)8 1/9解析:(1)若表中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Dd 与 aabbdd 的两植株杂交,只考虑叶型,则亲本为 Bb 与 bb 测交,子代中窄叶植株占的比例为 1/2;若同时考虑花色、叶型和茎秆三对性状,亲本为三
22、对杂合子基因型的测交,则子代中红花窄叶细茎植株(AaBbdd)占的比例为1/21/21/21/8。(2) 如图所示,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Dd,形成配子时若部分四分体中相邻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基因 D 与 d 所在片段发生过交叉互换,则该植株可形成 2228 种基因型的配子;如果该植株形成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由于 A 与 d 连锁,a 与 D 连锁,所以只能产生ABd、Abd、aBD、abD 四种配子,则该植株自交产生的红花窄叶(A_B_)子代占3/43/49/16,而纯合的红花窄叶(AABB)占 1/41/41/16,所以该植株自交产生的红花窄叶子代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 1/9。
23、132018贵州适应性考试某科研人员野外考察时,发现了一种闭花受粉植物。该植物的花有红、粉、白三种颜色(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 表示;若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用 A、a ,B 、b表示);茎秆的无刺、有刺( 用 R、r 表示) 是另一种性状。为了研究上述性状的遗传,用红花有刺植株(甲)、白花有刺植株 (乙)、白花无刺植株 (丙和丁)进行如下实验:组别 P F1 F2一甲(红花有刺 )乙(白花有刺)红花有刺红花有刺粉花有刺白花有刺961二丙(白花无刺 )乙(白花有刺)白花有刺白花有刺白花无刺31三丁(白花无刺 )乙(白花有刺)红花有刺红花有刺粉花有刺白花有刺白花无刺2718316回答下
24、列问题。(1)茎秆有刺属于_性状,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_定律。(2)第一组杂交实验中,F 2 中粉花有刺基因型为_ 。(3)对表中三组杂交实验分析推测,实验中没有出现红花无刺和粉花无刺类型,原因可能是:无刺基因纯合时,红花和粉花基因不能表达。现有第三组杂交实验的 F1 红花有刺植株若干,可用测交实验验证此推测:第三组杂交实验的 F1 基因型为 _;测交实验时用该 F1 与基因型为_的个体杂交。若测交后代基因型有_种,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支持该推测。答案:(1)显性 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bbRR、AabbRR、aaBBRR、aaBbRR (3)AaBbRr aabbrr 8 红花有刺粉花有刺
25、白花有刺白花无刺1214解析:(1)根据组别二,亲本无刺有刺,F 1为有刺,因此有刺为显性性状;根据组别一中 F2植株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 粉花白花961,可推断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据(1)分析,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_B_,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_bb、aaB_,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茎秆有刺植株的基因型为 R_。由于组别一亲本都表现为有刺,F1和 F2也都表现为有刺,说明组别一有刺植株的基因型都是 RR,则 F2中粉花有刺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RR、AabbRR、aaBBRR、aaBbRR。(3)根据组别三实验分析,F 2出现红花、粉花
26、和白花三种性状,说明 F1的基因型为 AaBb, F2出现有刺和无刺两种性状,则 F1的基因型为 Rr,综合分析,F 1的基因型为AaBbRr。用基因型分别为 AaBbRr 和 aabbrr 的植株进行测交实验,若推测成立,则后代植株的基因型有 8 种,表现型有 4 种,比例为红花有刺(1/41/2) 粉花有刺(2/4 1/2)白花有刺(1/41/2)白花无刺(1/4 1/22/41/2 1/4 1/2)1214。142018福建厦门毕业班检测小麦条锈病是造成我国小麦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对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将能抗条锈病的品种甲与易感条锈病的品种乙杂交,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
27、题。(1)实验结果说明:抗条锈病是_性状。小麦抗条锈病与易感条锈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_定律。(2)研究者在 F1 中发现一株缺失了一条 7 号染色体的植株,该植株可以用来判定抗条锈病基因是否位于 7 号染色体上。(注:配子中若缺少一条染色体,受精能力差。个体中若缺少一条或一对染色体仍可生存。)杂交方案:_。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则抗病基因位于 7 号染色体上;若_,则抗病基因不位于 7 号染色体上。答案:(1)显性 基因分离 (2) 方案一:让此植株自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子代的抗条锈病和易感条锈病的分离比远偏离 31(或子代中抗条锈病易感条锈病3 1,或子代中抗条锈病易感条锈
28、病31,或子代中抗条锈病明显多于易感条锈病均可。若回答子代全为抗条锈病则不可) 子代中抗条锈病易感条锈病31 方案二:让此植株与乙植株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子代的抗条锈病和易感条锈病的分离比远偏离 11(或子代中抗条锈病易感条锈病11,或子代中抗条锈病易感条锈病11,或子代中抗条锈病明显多于易感条锈病均可) 子代中抗条锈病易感条锈病11解析:(1)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 1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抗条锈病的品种甲与易感条锈病的品种乙杂交,F 1全是抗条锈病,所以抗条锈病是显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遵循基因分离定律。(2)根据题意可知,配子中若缺少一条染色体,受精能力差。个体
29、中若缺少一条或一对染色体仍可生存。设相关基因用 A、a 表示,若抗条锈病基因位于 7 号染色体上,则此植株基因型为:AO。方案一:让此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全为 AA 或AA2AOOO,配子中若缺少一条染色体,受精能力正常,则表现型为抗条锈病易感条锈病的比例为 31,但据题意配子中若缺少一条染色体,受精能力差,故子代表现型为抗条锈病易感条锈病的比例要远高于 31。方案二:让此植株与乙植株(aa) 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 1Aa1aO,配子中若缺少一条染色体,受精能力正常,则子代表现型为抗条锈病易感条锈病的比例为 11。但据题意配子中若缺少一条染色体,受精能力差,故子代表现型为抗条锈病易感条锈病的比例要远高于 11。若抗条锈病基因不位于 7 号染色体上,则此植株基因型为 Aa。A、 a 基因位于其他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方案一:让此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 AA2Aaaa,表现型为抗条锈病易感条锈病的比例为 31。方案二:让此植株与乙植株(aa)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 1Aa1aa,则子代表现型为抗条锈病易感条锈病的比例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