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78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某同学手拿甲、乙两物体,若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 10 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比乙先着地 B. 甲比乙的加速度大C. 甲乙同时着地 D. 无法确定谁先着地【答案】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由落体的理解,关键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恒定,与物体的质量无关,物体落地的时间由高度决定,高度相同时时间相同,
2、此题是基础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一个石子从高处静止释放,作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 1 秒内的位移大小是 s,则它在第 3 秒内的位移大小是:()A3s B5s C7s D9s【答案】B【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知, 21sg,则它在第 3 秒内的位移大小是22315sggs,故选 B.【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要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运动,适应于匀变速运动的所有规律;此题还可以用结论: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于 1:3:5:7.来求解.3石块 A 自塔顶自由落下 s1 时,石块 B 自离塔顶
3、s2 处自由落下,两石块同时落地则塔高为:()A. 21s B. 124sC. )(421s D. 21s【答案】B【名师点睛】此题是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的考查;关键是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运动;解题时要分析题意,搞清两个物体的位移关系及时间关系,根据运动公式列得方程求解;此题难度中等.4长为 5 m 的竖直杆的下端距离一竖直隧道口上沿 5 m,若这隧道长也是 5 m,让这根杆自由下落,杆能自由穿过隧道,g 取 10m/s2,则它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 ( )A( 1) s B s C ( 1) s D ( 1) s3 3 3 2【答案】A【解析】根据 h= 12g
4、t2,直杆自由下落到下端运动到隧道上沿的时间 125 0htsg 直杆自由下落到直杆的上端离开隧道下沿的时间 22 30htsg 则直杆过隧道的时间 t=t2-t1=( 3-1)s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直杆通过隧道的时间等于直杆自由释放到直杆的下端到达隧道上沿的时间和直杆上端离开隧道的下沿的时间之差,解题时最好是画出草图.5从同一高度处,先后从静止释放两个重物,甲释放一段时间后,再释放乙,在甲乙向下运动过程中,若以乙为参考系,甲的运动形式为(空气阻力不计):()A、自由落体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 ag D、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解析】
5、设甲释放一段时间 t 后,再释放乙,再经过时间 t,甲的速度为: 1vgt;乙的速度为: 2vg,故甲相对乙的速度为: 12vgt(恒量),故甲相对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D 正确【名师点睛】两个重物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先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求解两个重物的速度表达式和它们的相对速度表达式,然后分析相对运动6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 50cm 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 0 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直尺保持竖直状态下落,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住直尺,手抓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 20cm,重复以上实验,乙同学第二次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 10cm,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
6、持竖直状态,若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取重力加速度 210/gms,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同学第二次的“反应时间”比第一次长B、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 2m/sC、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 0.4s,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应时间”D、若将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 “反应时间”值,则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 反应时间”【答案】A【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人的反应时间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相等,结合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题7如图所示,在一个桌面上方有三个金属小球 a、b、c,离桌面高度分别为h1h 2h 3=
7、321。若先后顺次释放 a、b、c,三球刚好同时落到桌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abch1 h2 h3A三者到达桌面时的速度大小之比是 3 2 1B三者运动时间之比为 3 21Cb 与 a 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小于 c 与 b 开始下落的时间差D三个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与小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答案】AC【名师点睛】此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所有规律都是适用的,要能够灵活运用;此题难度不大,意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8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
8、射下,若调节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 A 下落到 B 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 A、B、C、D 四个位置不动,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g=10m/s 2):()A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 tABt BCt CDB间歇发光的间隔时间是 210sC水滴在相邻两点之间的位移满足 xAB:x BC:x CD=1:4:9D水滴在各点速度之比满足 vB:v C:v D=1:2:3【答案】B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9 如图所示,A 、B 两球用长 1m 的绳子相连,用手拿着 A 球时,B 球距地
9、h,释放 A 后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时间差t=0.2s,g 取 10m/s2,则 h 为多大?【答案】0.8m【解析】B 球着地后,A 球做匀加速运动到地面,时间为t=0.2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201Lvtgt,代入数据可得 v0=4m/s根据速度位移公式 v02=2gh,得2.8hm故 B 球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0.8m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搞清两球运动的物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处理此过程,第一个阶段是两球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第二个阶段是当下面的球着地后,后面小球的匀加速运动.10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地面 125 m 时打开降落伞,开伞后运动员以大小为 19.80 m/s2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 5 m/s,求: (g 取 10m/s2)(1)运动员离开飞机瞬间距地面的高度;(2)离开飞机后,经多长时间到达地面。 (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答案】(1)305m(2)9.85s【名师点睛】对于多过程运动问题,一定要分清楚各个过程中的运动性质,弄清楚各个物理量在过程中表示的物理含义,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进行分析解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