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课标文言文字词句逐篇梳理.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34189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20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课标文言文字词句逐篇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课标文言文字词句逐篇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课标文言文字词句逐篇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课标文言文字词句逐篇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课标文言文字词句逐篇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课标文言文字词句逐篇梳理第 1 篇 论语十二章子 曰:“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 ?有朋 自远方来,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 乎?”(学而)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段解:主要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曾子曰:“吾日 三省 吾身:为 人谋 而不忠乎? 曾 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力了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学而) 跟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段解:主要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 三

2、十 而 立 ,四十而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时能通达事理不 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了解并顺应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 矩 。”(为政) 七十岁时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课文注释】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yu)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朋:本文指志同道合的人。愠(yn):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日:每天。三省(xn):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为:替。谋:谋

3、划。传(chu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十有五 :十五岁。有 ,同“又”,2段解: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子曰:“温 故 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段解: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子曰:“学 而 不 思 则 罔 , 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疑惑。”段解: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子曰:“贤 哉,回也!一箪 食,一瓢饮,在 陋 巷,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 回!一

4、竹 筐 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段解:讲个人修养,强调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子曰:“知 之 者 不如 好 之 者 ,好之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乐 之者。”(雍也) 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段解:讲学习方法,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 ,指能有所成就。惑:迷惑 ,疑惑。天命 :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逾(y):越过。矩:法度。温:温习。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旧知

5、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罔(wn):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i):疑惑。箪(d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kn):能忍受。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好(ho):喜爱,爱好。乐(l):以为快乐。饭:吃。3子曰:“饭 疏食 ,饮水 ,曲 肱 而 枕 之,乐亦在其中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这中间了。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述而)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段解: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子 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

6、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而 跟 从,针对他的缺点(反省自己)加以改正。”段解: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子在川上 曰:“逝 者如斯 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段解:讲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子曰:“三 军 可夺 帅也,匹 夫 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段解: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子夏曰:“博学而笃 志,切 问而近思 ,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

7、考当前的事情,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肱(n):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于:介词,对,对于。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之:代词,指代“不善者”。川上:河边。川,河流。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三军:指军队夺: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笃(d):坚定。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仁:仁德。4仁 在其中矣。”(子张) 仁德就在其中了。”段解: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1.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古今异义(1)有朋自远方来古义: 今义:朋友 (2)不亦君子乎古

8、义: 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3)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4)饭疏食,饮水古义: 今义:疏通,疏散 (5)饭疏食,饮水古义: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3.一词多义(1)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5.其他重点词 (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3)学而不思则罔 (4)思而不学则殆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三十而立 (8)四十而不惑 (9)不逾矩 (10)人不堪其忧 (11)博学而笃志 (12)切问而近思 (13)曲肱而枕之 (14)逝者如斯夫 5(2)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 4.词类活用(1)

9、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传不习乎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重点虚词(1)为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2)而 人不知而不愠 博学而笃志 (3)其 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不堪其忧 7.特殊句式(1)可以为师矣(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2)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虚词“之”,代“自己”)(3)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参考答案1.(1)“说”同“悦”,愉快(2)“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1)志同道合的人(2)有才德的人(3)是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4)粗糙(5)冷水3.(1

10、)动词,了解 动词,得到,懂得(3)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4)疑惑(5)多次进行自我检查(6)诚信(7)立身,指能有所成就(8)迷惑,疑惑(9)越过法度(10)能忍受6(2)立志 志向 志向4.(1)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名词作状语,每天 (3)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的理解和体会” (4)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5.(1)温习(2)生气,恼怒(11)坚定(12)恳切(13)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14)往、离去 代词,这,指河水6.(1)动词,做,成为 介词,替(2)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 连词,表并列(3)

11、代词,他的 代词,那种7第 2 篇 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意念(出现)登高山的情景。钟子期赞叹道:“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洋洋 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盛大的样子像江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卒 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 琴而鼓之。(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拿琴弹奏起来。初为霖雨

12、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塌的壮烈之音。每 奏 一曲,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 而叹曰:“善哉,善哉 ,子之听 钟子期就点明他的旨趣。伯牙便丢开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描述的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 哉?” 想象的(意境)就如同我(弹琴时)心里所想象的一样。我到哪儿去隐藏自己的声音呢?”【课文注释】志在登高山:意念(出现)登高山的情景。志,意念、心情。峨峨:山高的样子。洋洋:盛大的样子。所念:心中想到的。阴:山的北面。卒(c):突然。这个意义后写作“猝”。援:拿,拿过来。霖雨:连绵大雨。操:琴曲名。穷其趣:点明他的

13、旨趣。穷,穷尽。趣,旨趣、意旨。舍(sh) 琴: 丢开琴。意思是停止弹琴。志想象犹吾心也:(你)所描述的想象的(意境)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的一样啊。8逃声 :隐藏自己的声音。逃,逃避。1.通假字卒逢暴雨 2.古今异义初为霖雨之操古义: 今义:操持、操作 3.一词多义善 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词类活用(1)钟子期辄穷其趣 (2)伯牙善鼓琴 5.其他重点词(1)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3)洋洋兮若江河 (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5)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6)乃援琴而鼓之 (7)吾于何逃声哉 (8)钟子期辄穷其趣 6.重点虚词(1)于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止于岩

14、下 吾于何逃声哉 (2)之钟子期必得之 乃援琴而鼓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初为霖雨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 子之听夫 参考答案第 2 篇 伯牙善鼓琴 (5)山的北面91.“卒”同“猝”,突然2.琴曲名3.善于、擅长 好4.(1)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2)名词用作动词,弹奏5.(1)意念,心情(2)山高的样子(3)盛大的样子(4)想(6)拿,拿过来(7)逃避(8)旨趣,意旨6.(1)介词,在 介词,在 介词,到(2)代词,代伯牙的心意 代词,代琴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的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10第 3 篇 陋室铭山 不 在高,有仙 则名。水不 在深,有 龙 则 灵。 山不一

15、定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验了。斯是陋室,惟吾 德 馨 。苔痕上阶 绿 ,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入 帘 青。谈笑有 鸿 儒 ,往来无白丁 。 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平民。可以调 素 琴 , 阅 金经。无 丝竹 之 乱 耳 ,无案牍 之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 形。 南阳诸葛 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16、课文注释】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调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案牍(d):指官府文书。何陋之有:即“有何陋”。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宾语“何陋”前置的标志。1.古今异义无案牍之劳形古义: 今义:样子,形状 2.一词多义往来 往来无白丁 其中往来种作 3.词类活用(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惟吾德馨 (4)无丝竹之乱耳 (5)无案牍之劳形 4.其他重点词11(1)斯是陋室 (2)谈笑有鸿儒 (3)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 5.重点虚词之 何陋之有 无

17、丝竹之乱耳 参考答案第 3 篇 陋室铭1.形体、躯体2.表示交往的人 表示来来往往的人3.(1)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2)形容词用作动词,灵验(3)名词用作形容词,指德行美好(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4.(1)这(2)博学的人(3)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4)弹琴 5.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12第 4 篇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儿,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 人 甚爱 牡丹。予独 爱莲之 出 淤泥 而 不染, 社会上的人

18、(都)非常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濯 清涟而不 妖 ,中通 外直,不蔓 不枝, 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 远 益 清,亭亭净 植 , 可 远 观 而不可 亵 玩 焉。 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噫!菊之爱,陶 后 鲜 有闻。 莲 之 爱,同 予 者 何人?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

19、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课文注释】蕃(fn):多。濯(zhu):洗。妖:过分艳丽。中通:指莲的柄中间空,贯通没有阻隔。蔓:名词用作动词,生出藤蔓。益:更加。植:竖立。亵(xi)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鲜(xin):少。1.古今异义亭亭净植古义: 今义:栽种 2.一词多义远 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词类活用13(1)不蔓不枝 (2)香远益清 4.其他重点词(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6)陶后鲜有闻 (7)宜乎众矣 5.重点虚词之 水陆

20、草木之花 何陋之有 参考答案第 4 篇 爱莲说1.竖立2.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形容词作状语,在远处3.(1)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2)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4.(1)多(2)沾染(污秽)(3)洗(4)亲近而不庄重(5)认为(6)少 听到(7)应当5.的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14第 5 篇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 于河,二石兽并 沉焉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院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里。阅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 二石兽于水中,竟 不可得,过了十几年,寺僧们募集钱财重新修建寺庙,并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 ,

21、曳 铁 钯,寻 (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无迹。十几里也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讲学家设帐 寺中,闻之笑曰:“尔辈 不能究 物理 。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是 非木杮,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 这(石兽)不是削下来的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是坚硬而沉重,沙性松浮,湮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 河沙的特点是松软而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而下寻找石兽,不亦颠 乎?”众服为确论 。 不是颠倒了吗?”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一老河

22、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一位年老的河兵听了这个观点,也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课文注释】圮(p):倒塌。并:一起。沉焉(yn):沉没在这条河里。焉,于此,在这里。阅:经过,经历。求:寻找。竟:终了,最后。棹(zho)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棹,划(船)。曳(y):拖。设帐:设馆教书。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律。是:这。暴涨 :指大水。坚重 :坚硬而沉重。湮(yn): 埋没。15游去寻找。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大概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坚硬而沉重,河沙的特点是松软而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

23、啮 沙为坎穴 。 (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在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洞。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 坎穴中。如是再啮, (沙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再次冲击,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 逆上矣。求之下流, 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这样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 其言, 固然颠倒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了吗?”(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寻找,果得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 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

24、现象,不知道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 其中根本道理的有很多啊,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颠:颠倒 ,错乱。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反激之力 :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啮(ni): 咬 ,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坎穴:坑洞。倒掷:倾倒。不已:不停止。溯(s)流:逆流。如:依照。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臆断:主观地判断。欤(y):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1.古今异义(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古义: 今义:不潮湿 (2)阅十余岁古义: 今义:看 (3)求石兽于水中古义: 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4)尔辈不能究物理16古义: 今义:一门学科 (5)是非木杮古义: 今义:表判断

25、的动词 (6)但知其一古义: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2.一词多义如 如是再啮 如其言 3.词类活用(1)棹数小舟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4.其他重点词(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二石兽并沉焉 (3)竟不可得 (4)湮于沙上 (5)遂反溯流逆上矣 (6)可据理臆断欤 (7)山门圮于河 (8)众服为确论 (9)啮沙为坎穴 5.重点虚词(1)为以为顺流下矣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众服为确论 啮沙为坎穴 (2)之 一老河兵闻之 当求之于上流 其反激之力 参考答案第 5 篇 河中石兽1.(1)岸(2)经过,经历(3)寻找(4)事物的道理、规律(5)这(6)只2.像 依照3.(1)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26、)(2)动词用作名词,大水4.(1)靠近(2)一起(3)终了,最后(4)埋没17(5)逆流(6)主观地判断(7)倒塌(8)精当确切的言论(9)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5.(1)同“以”组成一个词,认为 介词,表被动,译为“被” 动词,认为 动词,成为(2)代词,这件事 代词,代石兽 助词,的18第 6 篇 三峡自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阙 处。重岩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 夜分 ,不见曦月 。悬崖峭壁像屏障一样,遮蔽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至于夏水襄陵 ,沿 溯 阻绝。 在夏天江水猛

27、涨,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春冬之时,则素湍 绿潭,回清 在春、冬两个季节,就是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影,绝 多生怪柏, 悬 泉 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很 有 趣 味。【课文注释】自:于。这里

28、是“在”的意思。略无:完全没有。阙(qu):同“缺”,空隙、缺口。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亭,正。夜分:半夜。曦(x)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ng)陵:指水漫上山陵。襄,升到高处。陵,山陵。沿:顺流而下。溯(s):逆流而上。奔:这里指飞奔的马。素湍 (tu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回清 :回旋的清波。绝 (yn):极高的山峰。19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常有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凉、凄寒,经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接连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鸣的回声,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29、:“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泪沾裳。”飞漱 (sh):飞速地往下冲荡。清荣峻茂 :水清树荣 ,山高草盛。荣,茂盛。霜旦 :下霜的早晨。属(zh) 引: 接连不断。属,连续。引,延长。1.通假字略无阙处 2.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 今义:或者,或许 (2)虽乘奔御风古义: 今义:虽然 (3)良多趣味古义: 今义:好 3.一词多义(1)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2)绝 沿溯阻绝 _绝 多生怪柏 _哀转久绝 _(3)清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4.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 (2)素湍绿潭 (3)回清倒影 (

30、4)每至晴初霜旦 5.其他重点词20(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不见曦月 (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属引凄异 (6)林寒涧肃 (7)绝 多生怪柏 (8)飞漱其间 (9)清荣峻茂 (10)每至晴初霜旦 (11)哀转久绝 (12)或王命急宣 参考答案第 6 篇 三峡1.“阙”同“缺”,空隙、缺口2.(1)有时(2)即使(3)甚,很3.(1)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如果 (2)断绝 极高的 消失(3)清波 清澈4.(1)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3)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4)名词用作动词,下霜5.(1)直立像屏障的山峰(2)日光,这里指太

31、阳(3)逆流而上(4)快(5)接连不断(6)肃杀,凄寒(7)山峰(8)冲荡(9)水清树荣,山高草盛(10)早晨(11)声音悲凉婉转(12)宣布、传达21第 7 篇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高耸的山峰直入云端,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时俱备 。晓雾 将歇 ,猿鸟乱 鸣;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日欲颓 ,沉鳞 竞跃。实 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

32、仙境啊。自从南朝的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置身这种奇丽景色中了。【课文注释】共谈:共同谈论、赞叹。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备:长久存在。晓雾:清晨的薄雾。歇:消散。乱:此起彼伏。颓(tu):坠落。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1.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古义: 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古义: 今义:萎靡 2.一词多义欲 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3.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 4.其他重点词(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沉鳞竞跃 22(4)实是欲界之仙都 参考答案第 7 篇 答谢中书书1.(1)消散 (2)坠落2.副词,快要 名词,欲望

33、3.(1)名词用作动词,辉映(2)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4.(1)交相辉映(2)四季(3)指水中潜游的鱼(4)确实,的确23第 8 篇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衫准备睡觉,这时月光悄悄照进入户 ,欣然 起行。念 无与为乐 者,遂 至承天寺门里(十分幽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和我交谈取乐的人,就来到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如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 交横 ,盖竹柏影也。 好像一片积水澄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

34、柏枝叶的影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课文注释】户:门。欣然:高兴的样子。念:考虑,想到。为乐:行乐,寻乐,取乐。遂(su):于是,就。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藻、荇(xng):均为水生植物。交横:交错纵横。1.古今异义(1)念无与为乐者古义: 今义:思想,想念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但是 2.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 3.其他重点词(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 (4)庭下如积水空明 244.重点虚

35、词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参考答案第 8 篇 记承天寺夜游1.(1)考虑,想到(2)只是2.名词作动词,散步 3.(1)高兴的样子(2)于是,就(3)睡觉(4)形容水的澄澈4.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连词,和、跟25第 9 篇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居 而天下 熄 。” 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太平无事。”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 之冠 也,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 命 之;女子之嫁也, 母

36、命 之,往送之门,戒 之曰:往之女 家, 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必 敬 必 戒, 无违 夫子 !以顺为正 者,妾妇之道也。 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 天下之 广 居 , 立天下 之 正 位 , 行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 之 大 道。得 志 , 与 民 由 之 ;不得志, 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行 其 道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 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

37、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课文注释】诚:真正,确实。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冠:行冠礼。命:教导、训诲。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女:同“汝”,你。夫子:这里指丈夫。正:准则,标准。由:遵循。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淫:惑乱 ,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移:改变 ,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26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1.通假字往之女家 2.古今异义(1)与民由之古义: 今义:缘由 (2)妾妇之道也古义: 今义:道路 3.一词多义(1)得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与民

38、由之 (2)戒 往送之门,戒之曰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3)居 居天下之广居 居天下之广居 4.词类活用(1)丈夫之冠也 (2)以顺为正者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其他重点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安居而天下熄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4)无违夫子(5)以顺为正者 (6)得志,与民由之 6.重点虚词之丈夫之冠也 戒之曰 往之女家 居天下之广居 27参考答案第 9 篇 富贵不能淫1.“女”同“汝”,你2.(1)遵循(2)原则,行为准则3.(1)能够 得到、实现(2)告诫 谨慎(3)动词,居住 名词,居所、住宅4.(1)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2)形容词用作名

39、词,准则、标准 (3)这里都是使动用法,使迷惑,使动摇,使屈服5.(1)真正,确实(2)平息(3)这,这样(4)违背(5)顺从 作为 准则,标准(6)志向 遵循6.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指出嫁的女子 动词,到 助词,的28第 10 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之间,胶鬲 举 于鱼 盐 舜从田地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行业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和盐的人中被选拔之中,管夷吾举 于 士 ,孙叔敖举 于 海, 出来,管夷吾从狱官的手中释放并被任命为官,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请到朝中(为相),百里奚 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 先 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高

40、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 行拂 乱其所为, 使他的意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 其所不 能。 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人 恒 过,然后 能 改; 困 于心, 衡于虑 ,而后 作 ;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征 于 色 ,发 于 声 ,而 后 喻 。入 则无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在国内假若没有法 家 拂 士 ,出 则无 敌 国 外

41、 患者, 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假若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课文注释】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ch)夯(hng)实。筑,捣土用的杵。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士,狱官。心志:意志,感情。空乏:财资缺乏。拂:违背。曾(zng)益:增加。曾,同“增”。恒:常常。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征于色:表现在脸色上。喻:了解、明白。入:指在国内。法家拂 (b)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29国 恒 亡。然 后 知生于忧患 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就会明白常处忧

42、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而 死于安乐也。 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出:指在国外。1.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 (2)衡于虑 (3)入则无法家拂士 2.古今异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 今义:敌对的国家 3.一词多义(1)拂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2)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于声 (3)士 管夷吾举于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 4.词类活用(1)人恒过 (2)所以动心忍性 (3)必先苦其心志 (4)劳其筋骨 (5)空乏其身 5.其他重点词(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而后喻 (4)人恒过 (5)而后作 (6)入则无法家拂士 (7)征于色 6.重点虚词(1)于 舜发

43、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而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0参考答案第 10 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曾”同“增”(2)“衡”同“横”,梗塞、不顺 (3)“拂”同“弼”,辅佐2.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3.(1)违背 同“弼”,辅佐(2)兴起,指被任用 显露、流露(3)狱官 贤士4.(1)名词用作动词,指犯错误(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3)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4)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5)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经受贫困之苦5.(1)任用,选拔 (2)责任,使命(3)了解、明白(4)常常(5)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6)守法度的大臣 辅佐君王的贤士(7)征验、表现 脸色6.(1)介词,从 介词,给 (2)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