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数字时代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pptx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463393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20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时代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数字时代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数字时代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数字时代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数字时代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数字时代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基于学术期刊编辑的视角,朱 剑(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题解:,有关学术论文写作的知识是应由本专业的教师来传授的。但因学术期刊编辑掌握着决定是否发表的终审权,所以也不妨听听编辑的看法。学者与编辑对学术论文优劣的判断有同有异。 共同之处:都是能站得住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差别:学者重学术含量,编辑更重传播效果。 因此,怎样写论文,学者与编辑的侧重可能有所不同。强调数字时代是因为不同的时代判断学术论文优劣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对学术论文的生产影响至大,论文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这不言而喻,但技术革命也会带来同样甚至更大的影响,却为一般人所忽视。以数字技术为

2、表征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会给学术论文的写作与传播带来怎样的影响,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如何写作学术论文不是靠听一次讲座就能解决的。甚至再多的讲座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个中有太多不可言传的东西,只能在实践中慢慢体会、觉悟。今天,更多的是提出一些在数字时代从事学术研究特别是论文写作必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一、数字时代:变与不变,起源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化潮流彻底改变了人们传播和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速度和量级。与历史上催生了工业革命的蒸汽机一样,数字化以技术革命的形式再一次给予人类社会以革命性的动力,宣告了新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生存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新理念。,1信息时代与数字化潮流的兴起,从数字

3、化生存的理念被普遍接受至今已过去了十多年,数字化浪潮也在人们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各领域高歌猛进。信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独占鳌头,成为新的经济生长点。置身于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对数字化技术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变化都有或多或少的切身体会。传统部门都面临严峻挑战,跨界成为一种经常性现象。,如果说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一般人还缺乏直接的感受,那么,传播领域的变化则是人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平板终端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出版行业的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取而代之的是电子版本和在线版本。大英百科全书网络版于1994年正式发布,网络版除包括印本内容外,还包括最新的修改和大量印刷本中没有的文章、图片、影像等丰富内容

4、,可检索词条达到98 000个以上。发行方式也由整套发售转变为按年出售在线使用权,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2012年3月13日,大英百科全书宣布将不再印刷出版这一历史最悠久的英语辞典百科全书。这个于1768年在爱丁堡开始出版纸版百科全书,在244年后,自我终结了纸本出版的历史。,案例一:不列颠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2两个典型案例,案例二:美国新闻周刊,2012年,有着80年历史的美国知名杂志新闻周刊宣布2013年将停止出版印刷纸质版。12月31日,标有醒目的“最后一期印刷版”字样的新闻周刊面世,封面是一张该杂志位于美国纽约市办公大楼的黑白照片,充满了离愁别绪。,停止发行印刷版并不意味着 “关

5、门大吉”。从2013年开始,新闻周刊专注于网络内容的发行。该杂志发行人宣布,新闻周刊新型数字版将以简洁、全球化的视角,服务于移动用户及具有独特见解的读者。 2014年初,纸本新闻周刊卷土重来,让钟情于纸本的人看到了希望,但纸本沦为数字版配角的命运已无法改变。,无论是图书特别是工具书,还是在期刊,传统的纸质本都受到了来自数字版和网络版的严峻挑战。 至少在传播领域,数字版的一枝独秀将是大势所趋,纸本的绝唱终将难以避免。,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推论:,在全球化时代,数字出版也将是中国出版界的必由之路。 中外在数字版权的保护和交易、读者消费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从纸本到数字化的过渡将是一个艰难、复杂

6、和多变的过程。 不管这一过程会有多艰难,大的趋势不会改变。,数字化时代真的来临了,学术期刊的编辑可能比学者有更多切身的感受,并在对稿件的价值判断上产生相应的变化。那么,它会对学术研究、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产生怎样的影响,作为作者的学者,该如何应对?,我们面临的问题:,以上两个案例告诉我们:,数字化正在取代纸质本,成为学术期刊传播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渠道。以中国知网(CNKI)为代表的大型期刊数据库给学术传播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读者(学者)阅读学术文献的习惯发生了彻底改变:由读纸本的期刊变为读数据库。从“读刊”到“读库”这一变化给以传统纸本期刊的影响是致命的:社科期刊这一独立存在的个体已迷失在网络的海洋

7、之中。读者看到的只是论文,而不再是期刊,在阅读时,期刊已经被遗忘了。从传播效果看,读者乐意为这样的数据库而改变自己的阅读方式;作者也乐意接受数据库这样的传播方式,尽管存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但与更为广泛和迅捷的传播效果相比所得更多。对于期刊数据库,期刊人可谓又爱又恨:有了它,传播得更快、更远,但与之相伴随的却是传播中心地位的丧失。,3期刊编辑所感受到的变化,(1)阅读方式的改变:从读刊到读“库”,学术论文是学术成果的主要形式,学术传播主要是学术论文的传播。 在纸本时代,学术传播的最小单元是学术期刊。不经过纸本期刊的发表,不仅难以传播,连被承认都很困难。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交互性在理论上

8、使传播成了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行为,传播的最小单元已由期刊变成了论文,一篇文章一个“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可以无限组合和传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期刊甚至成了传播的障碍。 从信息时代信息聚合和权力分散的特征来看,传统期刊将从学术传播的中心被驱赶到边缘并非危言耸听。,(2)传播中心的转移:从期刊到单篇论文,从表面上看,单篇论文的走强、期刊的走弱似乎是期刊数据库的建库及经营模式造成的,但这只是外在的原因,数据库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了更好的传播才是问题的本质。 如同手工作坊无法抗拒机器化大生产一样,孤立的纸本期刊敌不过具有聚合效应且不受时空限制的数据库是历史的必然。 那么,期刊是否已无可奈何花落

9、去了呢?事情并非如此简单。,(3)传播中心向数字化期刊的回归,纸本期刊虽不敌期刊数据库,但后者也有致命的局限和缺陷,1)建库的理念局限于图书馆模式,一味贪大求全,入库的期刊良莠不齐,数字化传播是初始的和粗放式的。无序传播是其特征。,2)纯商业化经营模式面临着来自开放获取网站的挑战。,3)期刊数据库并没有完整的产业链,而只是一个纯粹的产业链下游的发行商,难以介入上游知识产品的生产之中。,因此,期刊数据库模式并不是学术期刊数字化的终点,无序传播终将走向有序传播,目前的几大期刊数据库都只是从无序走向有序的一种过渡时期阶段性产品。有序传播的标志是数字化学术期刊体系的真正形成,到那时,传播中心向数字化期

10、刊的回归将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回归不是回到原来的期刊,而必然是一种全新的期刊体系。,(4)数字化期刊体系的特征与数字化传播相对应,数字化的期刊应该具备下列特征: 1)更为开放的公共学术平台。 2)大量学术信息的聚合。 3)学科或问题边界清晰、更加灵活组合的个性化多样性形式。 4)形成有序组合的期刊体系。,4. 期刊编辑坚守的不变 从纸本到数字化,期刊的形式改变是不可逆转的,但不管是纸本,还是数字化,只要有学术期刊存在,它的基本作用或功能就不会改变,学术期刊应遵守的基本规则也不会改变。(1)学术期刊的作用不变 期刊作为学术交流平台的功能不会改变,只是由小平台变为大平台,传播学术的使命不会改变,只

11、是传播的速度会更快,效果会更好。(2)内容为王永远不变 期刊的种种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更好地完成其使命,打造更好的平台为的是传播更好的学术,但离开了传播的内容,再好的平台、再快的速度也会失去意义,所以内容为王永远不会改变。换言之,没有好的内容,再好的平台也没有意义。 那么,在数字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眼中最好的内容(论文)是什么?如何才能写出最好的论文?,5.期刊编辑对学术研究与学术论文写作的新要求 由于中国特有的审批制,从各自为政的纸本期刊到数字化期刊体系的变革将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历程,但这个大方向不会有改变。清醒的期刊编辑都会意识到变革必将是重新洗牌,为了在未来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

12、地,已未雨绸缪,即使目前仍以纸本期刊的编辑为中心,但也已悄然改变了优秀论文判定的某些标准,对作者提出了若干变化了的新要求。 1)搜集资料方法的变化。 2)学术研究能力标准的变化。 3)学术对话更受关注。 4)选题变得更为关键。 5)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6)对论文的写作技巧的要求更高。 7)对学术评价更为敏感。学术评价是指挥棒,但评价的重心将由期刊转向论文。,二、论文写作:功底与技巧,1. 何为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

13、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数字时代不会改变对论文本质的定义,但数字时代赋予了学术论文一些新的特性。如信息爆炸带来的快速阅读需要对论文的写作技巧更为强调。,2. 学术论文与学术研究的关系 学术论文实际上就是对研究过程的书面记录,重点是创新。一体两面:无研究即无论文,光有研究而不写论文则无从传播。 从这个角度说,如何写论文也就是如何搞研究。但也有区别,搞研究首先要让自己明白,而写论文则要使别人(读者)明白,所以,如何能将自己已明白的事让别人也明白,首先就要吸引人来读,其次还要能说服读者,所以,除了学术内涵外,还有个技巧问题。,3评判学术论文质量的标准,(1)形式标准学术论文都具有一定的

14、形式规范,构成了论文的形式标准。,(2)内容标准内容标准的核心是创新性。一般说来,创新主要体现在:新观点、新方法、新资料。最高层次的创新:原创。有学者提出了评价原创的几个标准:1)提出了独自的理论系统;2)提出了独有的理论概念;3)提出了独特的理论观点;4)提出了独创的理论方法;5)提供了独门的研究材料。,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能称为原创,所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将论文的“创新程度” 分为四个级别: A级(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1)提出新的重要理论观点,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2)提出新的研究方法,使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3)通过新的论证,丰富和完善了某种学说或重要理论观点,使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4)对重

15、要领域或重要问题做出新的系统的分析和概括,得出新的认识。 B级(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1)提出新的理论观点,研究有所深入;2)运用新的研究方法,使研究有所深入;3)通过新的论证,丰富和完善了某种重要理论观点; 4)对重要领域中的某一问题做出新的较系统的分析和概括。 C级(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见解; 2)使用新的研究方法,做出有新意的解释;3)通过新的论证,得出具有启发性的新认识;4)对某领域的某一问题做出新的分析和概括。 D级:缺乏深入研究,新意很少。,其实,通俗地说,就是要有真正属于作者自己的东西。,4完成学术论文的条件,那么,编辑是如何来评价论文的价值(质量)的呢

16、?在编辑看来,写出优秀的学术论文,不外乎两个条件的具备:第一,学术功底;第二,研究(写作)技巧。在数字化时代,由于对传播效果的追求,写作技巧更形重要。 许多成功学者在谈论他们成功的秘诀时,谈得多的是如何做研究,而很少谈写作技巧,更不愿谈写作有何套路,但实际上,论文写作的套路是绝对存在的,只是技巧纯熟者的套路不那么刻板。在看惯好莱坞电影后会不习惯欧洲电影,就是套路不同。学过戏剧编剧的人都知道,讲故事都是有套路的。 花同样的气力进行研究,但不同的人写出的论文可能在质量上,特别是在评价时的结果大相径庭,正是功力的不同和技巧的不同所致。,学术论文创造者基本来源于学术界。写出优秀的学术论文,是所有学者的

17、共同追求。现实中,在现行的评价机制(以刊评文)之下,问题有些变异,因为只有正式发表的论文才具有被评价的资格,所以,怎样才能写出得到学术期刊尤其是名刊青睐的论文,使其获得被评价的资格,更是许多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学术期刊编辑充当了最初的学术评价人的角色。,为了进一步说明“功底”与“技巧”的关系,我们可以借用金庸小说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内力”与“套路”,王小盾:进入学术工作的十条经验 经验一:从事实出发,而非从原则出发经验二:读原著经验三:寻找材料、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关于学术能力的三句话经验四:即类求书,因书究学完整地掌握历史著作经验五:读书得间两种比较:同背景比,同相近事

18、物比经验六:小题大做经验七:看起来难的事物容易做经验八:天子狩猎和大禹治水经验九:资料与理论并举经验十:做减法,(1)如何加强加深自己的学术功底,这个问题非编辑所长,最好由学者特别是导师们来回答。许多学者在成名后都会撰写学术回忆录或类似的文字,或开设讲座,来总结自己的学术历程,拿出自己的经验与读者和听众分享。比如:,(2)如何习得或提高研究(写作)技巧,1)导师的言传身教“过来之人”的经验教训。师生间的传承更多的是方法上的传承,所谓得导师真传,指的主要是方法。,2)大量阅读与思考阅读是我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其作用无可替代。一般我们在读学术著作或论文时,注意力总是放对其所传播的知识的理解、接受

19、或质疑方面,而很少特别留心作者的研究和表达技巧。我们在接受或怀疑作者所表述的内容时,还应该思考:对于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研究和表述方法,作者是如何选择的?为什么作这样的选择?这样的提问,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研究和写作技巧,更有利自己对作者真正意思的理解和把握,进而言之,还有利于我们找到新的问题或切入点。,3)练习练习的意义不言自明,但练习要有目的,要找窍门,要解决问题。,4)和学术期刊打交道和学术期刊打交道的最大好处在于可以得到两方面的重要意见和建议:一是编辑部聘请的审稿人的专业意见;二是编辑提出的技术方面的建议。,5创新的诀窍,(1)问题意识学术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所有的创新都因有利

20、于解决问题才具有意义。作为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的学术论文不能不讨论问题,缺失了问题,论文就没有灵魂。因此,学者和编辑都赞同这样一个观点:评价一篇论文是否有创新,首先看其是否提出了一个有新意的问题。,创新是学术论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标志性特征,无创新的论文也就无价值。创新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创新的能力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的特长,应该扬长避短。但是,哪一方面的创新都非易事。对于青年学者来说,要创新,以下两方面值得关注。,1)什么样的问题才有新意(研究意义)?能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未解决的问题;其二,有把握通过自己的研究解决的问题,至少自己的研究可推进问题的解决。,2)如何找到有新意的

21、问题 在我们确定研究或论文选题的时候,往往放眼望去,不是已解决的,就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找问题的两个方法:其一,从现实中找;其二,从学术史中找。,(2)独特视角新问题和有新意的问题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前者指的是没有被发现的问题;后者指对既有问题的新发现。无论对以百万计的学术研究队伍,还是对每年公开发表的数十万计的学术论文来说,讨论的都是新问题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更多的还是讨论有新意的问题,即让旧问题变得有新意。所谓有新意的问题,实则指的是能带来新观点的陈说、新方法的运用或新资料的引入的“旧”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旧问题有新意?,让旧问题出新有多种办法,比如,发现了有价值的新资料,或运用更为合适和有

22、效的研究方法,并且均足以改变传统观点。但真正做到,谈何容易。与此相比,最有效的办法是研究者转换视角,从独特的新视角来看问题,以发现问题的不同面相,即使不足以完全改变传统观点,也可以做到对之进行补充和修正,从而也就具有了新意。,在研究实践中,以新视角而论述旧问题,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的例子俯拾皆是。试举几例。,1)近日在微信平台上疯传的新华字典的例子,2)近代史研究中的“范式之争”,案例一:北洋视角与近代史研究唐启华 摘要:台海两岸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均深受革命党视角影响,近年来,有学者试图以“现代化范式”作为替代的可能选择,却因其浓厚的美国化色彩受到学界质疑。也许包容多种脉络、多元化的理解视角

23、,更可让近代史研究丰富化。若从北洋的视角来考察近代史,从清末到抗战,北洋派都是重要的政治、军事、外交力量,甚至在实业、司法、教育等方面,都举足轻重,这段期间许多历史脉络的连续性可能远超过断裂性。北洋时期实不宜只被视为无足轻重的过渡时期。若能打破过去南北隔绝对立,以北洋与革命相对立竞争的史观,改以南北统合的视角来重新考查民国历史,可能会对民国史有相当不同的体悟。北洋视角过去长期被革命史观遮蔽,当务之急,应是刊布北洋史料,保留北洋视角,为北洋研究奠定档案史料的基础。,案例二:从北洋军阀史到北京政府时期的民国史桑 兵 摘要:相对于清季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历史研究的热络,北京政府时期的历史研究要冷清许多

24、。长期以来,革命与军阀统治这两条线索的不断冲撞被描述为这段历史的主线,“北洋军阀史”遂成为这段历史的通称。但这样的指称,不仅与当时的实情有所出入,而且导致种种偏蔽和局限。其实,北京政府时期,恰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历史内涵复杂而丰富。故应当打破北洋军阀观念的局限,尽可能完整系统地呈现北京政府时期历史的全过程和各层面,并且上溯前清,下探国民政府乃至新中国的历史,由事实联系延伸域外,纵横贯通,以求更加近真并得其头绪,北洋的历史才不至于成为言人人殊、可以任意打扮的婢女。,案例三:近日本刊收到的一篇青年学者(讲师)的论文,清代江南考据学派产生新论 摘 要:清代江南考据学派产生

25、的根本原因既不是文字狱高压、儒学内在发展转换,也不是西学影响、康乾盛世,更不是“堆马铃薯”式的多种因素,而是在以照顾边省区利益和“首崇满洲”为目的的清代皇权制度设计及有偏向调控塑造下江南学术生态发展的一种结果。虽然江南士人规模处于高位且越来越多,但清廷却牺牲他们的利益来“施恩”于其他地区、特别是边疆各省。越来越多的江南儒生要么是科举失意,要么是科举成功后却因“铨选拥挤”导致的进一步晋升无望放弃仕途。在不断的生活压力下,不同科场与官场失意者在生存与发展、理想与现实、个人天资与社会遭遇的多重交汇中另谋出路。一些学者选取以考据为基础的儒学资源作为谋生应世之道,使得与西方古代考据学相类、同样作为经典处

26、理技术的中国古典考据学迅速流行,江南考据学派由此产生。,三、论文发表:规则与途径,1期刊的概况,(2)种类1)综合性期刊2)专业期刊3)专题期刊,(1)数量全国期刊总数约10 000种。其中一半以上属于学术期刊。在学术期刊中,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约2 800-3 000种。,(3)分布1)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2)各省市社科院、社科联期刊3)高校学报4)党校及部队院校期刊,2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阅读、了解、交流 当我们完成一篇论文后,下一件事就是投稿,如何决定投向哪个刊物?笼统地说,应该投向最适合的刊物,但哪个刊物最合适呢? 必须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结构、分布和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学者(作者)与期刊

27、的疏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数字时代的到来、读刊为读“库”和单篇论文所替代更加深了这种疏离。期刊仍停留在纸本时代,以纸本的制作为中心,而读者已习惯了数字化阅读,除了投稿时与期刊打交道,期刊已进入不了作者的视野。所以,在作者找不到期刊的同时,许多期刊因找不到合适的稿源而大伤脑筋。 今天,充当作者与期刊沟通的角色的是评价机构。评价机构发布核心期刊排名榜的一个重要功能据说就是为作者提供投稿指引。但这样的指引常把作者带到沟里。因为核心期刊并不指示期刊的特色与偏好,他们能指引作者的是在哪些期刊发表文章在评价中可以得分以及得分的多少。但 “三大核心”各自的总量都在600种左右,投稿的盲目仍无法避免。 在这

28、样的情形下,许多作者尤其是青年作者心中无数,投稿只能碰运气,其成功率可想而知。 对于投稿者来说,最大的成本是时间。要保证投稿的投中率,在期刊还没有走进数字时代的当下,除了经常性的阅读期刊,别无他途。通过阅读,作者可以掌握以下信息。,(1)期刊的特色目前,学术期刊的基本格局或结构是以综合性期刊为主,高校学报、各省市社科院、社科联期刊几乎都是多学科综合刊,即使一些一级学科的专业期刊,其学科边界也不清晰。这种状况与期刊体制有关,在体制改革完成之前,这种基本格局不会改变。但这样的期刊结构和格局显然不符合学术期刊发展规律,与学科发展也不相适应。学术期刊面临着艰巨的专业化转型的重任。为了实现从综合性到专业

29、化的过渡,特色化发展成为各刊发展道路的首选。所谓特色,其实就是期刊的偏好,各刊都选择一些分支学科或独立问题作为自己的发展重点,以特色栏目为标志。了解期刊特色,就能发现哪些期刊对自己的研究感兴趣,投稿就不会盲目,所以需要读刊。,(2)期刊的风格每个期刊,特别是历史较长的期刊,都会有自己的风格。有风格就会有偏好。所谓偏好,除了特色栏目在学科或问题方面的倾斜以外,还涉及论文的风格。比如,有的刊物看重的是观点新颖,而论证是否周延并不重要;有的刊物喜好“短、频、快”的文章;有的刊物则更看重文风的朴实厚重。对于作者来说,自己擅长什么风格的文章,就应首选喜欢这种风格的刊物,至少不必费时费力向那些与自己风格迥

30、然不同的期刊投稿,所以需要读刊。,(3)期刊的规则每个期刊都有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投稿前需要有了解。比如,对论文要素和格式的规定,都有成文的规定,特别是注释的注项和格式;还有部分刊物对作者身份有限定,规定只接受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作者的来稿。所有这些明示的显规则或暗示的潜规则,通过阅读期刊,大致都能了解到,从而可以为我们节约投稿的时间成本。,(4) 期刊经常讨论和正在讨论以及将要讨论的问题因为大多期刊都有自己的特色栏目,这就框定了各刊都会有一些特别感兴趣的学科或问题领域,会有一些经常性讨论的问题。期刊作为一种连续出版物,往往会持续地讨论某个或某方面的问题,因此,每个刊物都会有“正在”讨论的问

31、题。同理,在某些领域,一定有将要讨论的问题。如果经常阅读期刊而不仅仅读“库”,我会就会发现这些常被讨论、正在讨论或将要讨论的问题,投稿就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仅如此,对我们研究的选题也会很有帮助。,如果我们通过大量的阅读,掌握了一批期刊的上述基本信息,在投稿时就能做到“投其所好”,甚至在刚开始某项研究时,就可以预约投稿,或成为期刊的组稿对象,不仅投稿的成功率大大提高,而且,由于找到了合适的刊物,论文的传播效果也会大大增强。,3如何与期刊打交道,(1)善于推介自己1)认真的态度2)遵守学术规范3)注重细节,(2)善于交流1)熟知欲投稿期刊的基本信息和最新动态2)给编辑写封信,(3)不要盲目相信编辑,不要迷失自我,如果您能真正具有学术研究的能力,只要关心期刊、了解期刊,并积极主动地与期刊交流,相信发表学术论文就不会再成为一件让您困惑的事。祝各位事业有成,佳作迭出!,请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