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物质的组成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存在状态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此时元素的化合价为 0。化合态: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成化合物的存在状态,此时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2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分子: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呈电中性,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根据所含原子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可分为阳离子、阴离子。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原子集团,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
2、反应,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过关秘籍(1)基是指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如 CH 3、CH 2(亚甲基)、CH 2CH3。(2)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如 OH、CHO、COOH、X(卤素原子)等。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三、物质的分类三、物质的分类2分类的方法(1)交叉分类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在对物质进行分类时,采用交叉分类法能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较全面的分析。(2)树状分类法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将对象分为不同的种类,而且形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分类方法。应用树状分类法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再
3、分类。1纯净物和混合物(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 O2和 O3,金刚石和石墨。(2)含水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物质含水时一般是混合物,如 CuSO4的水溶液。但物质含结晶水就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如CuSO45H2O。2氧化物(1)氧化物通常可分为三类: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SO2、CO 2、SO 3、N 2O5、P 2O5等;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Na2O、CaO、CuO、Fe 2O3、FeO 等;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Al2O3。(2)氧化物类别的辨
4、析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为非金属氧化物,如 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如 CO;碱性氧化物一定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如 Al2O3为两性氧化物,Mn 2O7为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定为酸酐;酸酐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 3CO)2O不属于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 SiO2、CuO。四、分散系四、分散系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2分散系的分类(1)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聚集状态(气、液、固)的不同对分
5、散系进行分类。共九种分散系。实用举例分散剂状态 分散质状态 实例气态 空气液态 云、雾气态固态 烟液态 气态 泡沫液态 酒精、乳浊液固态 泥水悬浊液气态 泡沫塑料液态 珍珠固态固态 有色玻璃、合金(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3)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浊液分散系 溶液 胶体悬浊液 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 小于 1 nm 1100 nm 大于 100 nm 大于 100 nm稳定性 稳定 介稳体系 不稳定 不稳定分散质粒子能否透过半透膜或滤纸均能透过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均不能透过 均不能透过实例 食盐水 淀粉胶体 泥浆水植物油和水的
6、混合物3胶体(1)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造成的。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但改变条件就有可能发生聚沉。聚沉:加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均能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做定向移动。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带电荷,工业上静电除尘就是利用这个原理。4胶体的提纯(1)方法:渗析。(2)原理
7、:由于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小分子较小可以透过半透膜,利用此性质可以将胶体提纯。5胶体的制备(1)物理方法:研磨法。如制豆浆。(2)化学方法:利用水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等。胶体 操作方法 制备原理氢氧化铁胶体将饱和 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透明的红褐色液体FeCl33H 2O Fe(OH)3(胶体)3HCl碘化银胶体向稀 KI 溶液中滴加稀硝酸银溶液,边滴加边振荡KI+AgNO3 AgI(胶体)+KNO 3考向一 物质的分类典例 1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NaF、MgO、CaCl 2均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作用形成,都是离子化合物BH
8、Cl、H 2SO4、HNO 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CNa 2O、HCl、BaSO 4、浓硝酸都是纯净物DH 2O、HCOOH、Cu(NH 3)4SO4中均含有氧,都是氧化物【答案】A1下列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液氯、氨水、干冰、碘化银均为纯净物CaCl 2、NaOH、HCl、IBr 均为化合物明矾、水银、烧碱、硫酸均为强电解质C 60、C 70、金刚石、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碘酒、淀粉、水雾、纳米材料均为胶体A B C D特例反驳法速解分类正误判断型选择题当碰到一些似是而非且迷惑性极强的选项时,若直接运用有关概念往往难以辨清是非,这时可以借助一些正面特例或反面特例进行反驳,逐一消除干扰选项,
9、从而快速得到正确答案。列举正面特例或反面特例是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这种技巧适用于从正面获取答案有困难的一类化学选择题。考向二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典例 1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A打开盛装 NO 的集气瓶;冷却 NO2气体B用冰水冷却 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C木炭吸附 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D向品红溶液中加入 Na2O2;向 FeCl3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答案】C2下列有关变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海水中提取镁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B用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C用“地沟油”纯化生产“生物燃油”的过程
1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激光法蒸发石墨得 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三馏 蒸馏、分馏 干馏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八化熔化、汽化、液化、酸化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考向三 胶体的性质与用途典例 1 将饱和 FeCl3溶液滴入沸水并煮沸一段时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此液体不具有的性质是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B插入石墨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D向该液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
11、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答案】C【解析】FeCl 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 Fe(OH)3胶体,光线通过胶体时会形成光亮的通路,即产生了丁达尔效应,故 A 正确;Fe(OH) 3胶体粒子吸附正电荷,通入直流电后,在阴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故 B正确;该液体中还含有 Cl,会产生 AgCl 沉淀,结合 Fe(OH)3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会发生聚沉现象,故 C 错误;在 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发生聚沉,再发生 Fe(OH)3与 H+的反应而溶解,故 D 正确。3向含有 c(FeCl3)=0.2 molL1、 c(FeCl2)=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 NaOH 溶液,可得到一
12、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 9.3 nm 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 Fe2O3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C加入 NaOH 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 Fe2+2Fe3+8OH Fe3O4+4H2OD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 Na+分离开易错点击 对胶体的本质理解不准确,导致解题时误用特性(1)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 1 100 nm 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3)PM2.5
13、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m 的颗粒物,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109107 m 或 1 nm0.1m)之间,两者的颗粒大小有差异。(4)胶体粒子是多个分子形成的聚集体或大分子。将含 1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逐滴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生成的 Fe(OH)3 胶体中胶粒数目远小于 NA的原因有两个,一是 Fe3+部分水解,二是胶粒为多个Fe(OH)3分子的聚集体。1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A Na 2O2 B SiO 2 C CaO D CO 22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 SO 2 B MgO C H 2SO4 D NH 3H2O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14、 蒸发 B 升华 C 萃取 D 风化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碘酒 B 液氯 C 盐酸 D 漂粉精5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 氯化铁溶液 B 碳酸钠溶液 C 氢氧化铁胶体 D 醋酸溶液6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A HNO 3 B CaCO 3 C CO 2 D NaOH7Fe(OH) 3胶体和 FeCl3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 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B 两者均能透过半透膜C 加入盐酸先沉淀,随后溶解 D 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8下列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石油裂解,煤的气化B 煤的干馏,石油分馏C 金属导电,熔融氯化钠导电D 金属的焰色反应,浓硫酸吸水9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15、A 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B 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C 向 FeCl3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D 清晨,人们经常看到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10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纯碱 食盐水 石灰水 NaOH 液态氧 KClO 3A 碱 B 纯净物C 盐 D 混合物11下列物质中均为化合物的一组是A 金刚石、干冰、SO 2 B KCl、盐酸、NaOHC CuSO 45H2O、冰、乙醇 D 臭氧、CaCO 3、铝合金12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PM 2.5漂浮在空中,进入人体肺泡,对健康影响很大。PM 2.5属于下列空气
16、污染物中的A 可吸入颗粒物 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氮13化学概念相互间存在如下 3 种关系:下列对概念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14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100nm 之间B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C 明矾净水的原因是 Al3+可形成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D 实验室利用“丁达尔效应” ,可以鉴别氯化钠溶液和淀粉溶液15下列有关物质变化和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熔融态的 Al2O3、 12C 转化为 1
17、4C 都属于化学变化B胆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不是混合物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DSiO 2、NO 2、Al 2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16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冰醋酸、纯碱、芒硝、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BHClO、H 2SO4(浓)、HNO 3均具有强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C漂白粉、福尔马林、冰水、王水、氯水均为混合物DNa 2O、NaOH、Na 2CO3、NaCl、Na 2SO4、Na 2O2部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17取少量 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色。用
18、此溶液分别做如下实验:(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几滴 NaOH 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反应属于_。(2)在小烧杯中加入 20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 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色,即制得 Fe(OH)3胶体。(3)取另一只小烧杯也加入 20 mL 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 1 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 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4)取乙烧杯中少量 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
19、,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 HI 溶液,边滴加边振荡,会出现一系列变化。a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b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c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d用稀盐酸代替稀 HI 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_(填序号)。18现有 NH3、CO、Na、Na 2O2、Fe、NO、NO 2、F 2、SO 2、SOCl 2等中学化学中出现过的物质,根据它们的组成及性质进行如下分类: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的分类方法叫_。(2)淡黄色固体最终位于_组,它的电子式为_。(3)C 组有一种气体常用作工业上冶炼铁的还原剂,写出高温下它还原 Fe
20、2O3的化学方程式:_。(4)组某种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为_。(5)B 组中有一种物质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若该反应过程中有 86.02 1023个电子转移,则有_g 该物质参与反应。浙江真题题组12017 浙江 11 月选考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A Na 2O B Ca(OH) 2 C HClO D K 2CO322017 浙江 11 月选考下列分散系属于悬浊液的是A 牛奶 B 蔗糖溶液 C 泥浆水 D 氢氧化铁胶体32017 浙江 11 月选考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2FeCl 3+Cu=CuCl2+2FeCl2 B 2HC1O 2HC1+O2CCu
21、O+CO Cu+CO2 D 2Mg+CO 2 2MgO+C42017 浙江 4 月选考下列属于盐的是A NaCl B KOH C HNO 3 D CO 252017 浙江 4 月选考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 稀硫酸 B 硫酸铜溶液 C 氢氧化铁胶体 D 酒精溶液62016 浙江 10 月选考下列属于酸的是A H 2SO4 B CO 2 C NaCl D NaOH72016 浙江 4 月选考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A NaCl B MgO C H 2SO4 D NaOH82015 浙江 10 月选考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 CO 2 B CaO C K 2SO4 D NaOH92015 浙
22、江 10 月选考HClNaOHNaClH 2O 的反应类型是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全国真题题组12018 北京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22018 江苏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 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C. 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 CaO 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32018 江苏下列有关物质
23、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A. 向 FeCl2溶液中滴加 NH4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B. KAl(SO4) 212H2O 溶于水可形成 Al(OH) 3胶体C. NH4Cl 与 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 NH3D. Cu 与 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 CuCl242017 北京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52016海南下列物质中,其主要成分不属于烃的是A汽油 B甘油 C煤油 D柴油62016四川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
24、处的清洗剂变式拓展1【答案】C【解析】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错误;水银是单质,不是电解质,错误;碘酒是碘单质的酒精溶液,淀粉、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不属于胶体,错误。2【答案】C【归纳总结】(1)物理变化强调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强调有新物质生成。注意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一定是由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如 O3与 O2间的转化。(3)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氯化钠溶于水均属于物理变化。3【答案】C【解析 】Fe 2O3是红棕色固体
25、,A 错误;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质粒子带正电荷,B 错误;加入 NaOH 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 Fe2+2Fe3+8OH Fe3O4+4H2O,Fe 3O4是黑色固体,C 正确;分散质粒子直径约为 9.3 nm,过滤的方法不能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 Na+分离开,D 错误。考点冲关1【答案】C【解析】A、过氧化钠为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 A 错误;B、SiO 2为酸性氧化物,故 B 错误;C、CaO 为碱性氧化物,故 C 正确;D、CO 2为酸性氧化物,故 D 错误。2 【答案】A【解析】A、SO 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 A
26、 正确;B、MgO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故 B 错误;C、H 2SO4属于酸,故 C 错误;D、NH 3H2O 属于碱,故 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点睛】本题重点考查酸性氧化物的概念。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如 SO2 、CO 2等)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如 MgO、Na 2O 等) 。3 【答案】D【点睛】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实质上分析是旧化
27、学键的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的生成。4 【答案】B【解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结合物质的组成判断。A. 碘酒是单质碘溶解在酒精中,是混合物,A 错误;B. 液氯是液态的氯气,属于纯净物,B 正确;C. 稀盐酸是氯化氢水溶液,是混合物,C 错误;D. 漂粉精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组成的混合物,D 错误。答案选 B。5 【答案】C【解析】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 ,据此判断。A. 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A 错误;B. 碳酸钠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 错误;C. 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 正确;D. 醋酸溶
28、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 错误;答案选 C。6 【答案】C7 【答案】D【解析】A、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A 错误;B、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B 错误;C、氯化铁与盐酸不反应,氢氧化铁胶体遇到盐酸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盐酸过量后溶解氢氧化铁,C 错误;D、胶体粒子和溶液中的粒子均可以透过滤纸,D 正确。答案选 D。8 【答案】A【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煤的气化是碳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 CO 的过程,为化学变化,
29、石油裂解是深度裂化以获得短链不饱和烃为主要成分的石油加工过程(主要为乙烯,丙烯,丁二烯等不饱和烃) ,为化学变化,A 正确;B煤在高温条件下,经过干馏生成粗氨水、煤焦油、焦炉气以及焦炭等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石油分馏得到汽油、柴油等是利用了物质的沸点不同而分离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B 错误;C金属单质含有自由电子能导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熔融氯化钠导电,是氯化钠自身完全电离出自由移的氯离子和钠离子导电,其导电过程中被电解生成氯气和钠,属于化学变化,C 错误;D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的一种性质,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反应,不同的金属元素呈现出不同的焰
30、色反应,焰色反应在本质上是物理变化,该过程中可能会伴随化学变化;浓硫酸吸水时放出热量,该过程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D 错误;答案选 A。9 【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明确胶体常见的性质有丁达尔现象、胶体的聚沉、电泳等以及利用胶体性质对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解释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10 【答案】C【解析】A、纯碱为碳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则属于盐类,A 错误;B、因石灰水中含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B 错误;C、因纯碱和氯酸钾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则属于盐类,C 正确;D、因液态氧是一种只由氧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属于单质,属于纯净物,D 错误;答案选
31、 C。11 【答案】C【解析】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故 A 错误;B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 B 错误;CCuSO 45H2O、冰、乙醇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都属于化合物,故 C 正确;D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铝合金是由多种金属单质熔合而成的,属于混合物,故 D 错误;故选C。点睛: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含有多种物质的为混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 【答案】A【解析】PM2.5 指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指环
32、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A、PM2.5 指细颗粒物,属于可吸入颗粒物,A 正确;B、一氧化碳是气体,B 错误;C、二氧化硫是气体,C 错误;D、二氧化氮是气体,D 错误;答案选 A。【点睛】虽然 PM2.5 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13 【答案】B14 【答案】B【解析】A、胶粒大小在 1nm-100nm 之间,是区分于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故 A 正确;B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 1-100nm 之
33、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 1nm,浊液的直径大于100nm。溶液和胶体都能通过滤纸,故 B 错误;C明矾净水的原因是明矾电离产生的 Al3+水解产生Al(OH)3胶体,Al(OH) 3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故 C 正确;D. 淀粉溶液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氯化钠溶液和淀粉溶液,故 D 正确;故选 B。点晴:本题考查了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和胶体的性质的应用。本题的易错点为 AB,要注意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是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这是容易混淆的。15【答案】B【解析】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分类的相关知识。A 12
34、C 转化为 14C 是核反应,既不属于物理变化又不属于化学变化,故 A 错误;B胆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 B 正确;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故 C 错误;DNO 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l 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故 D 错误;故选 B。16【答案】B【解析】考查物质分类的正误判断的知识。A纯碱是 Na2CO3的俗称,属于盐,错误;BHClO、H 2SO4(浓)、HNO 3均是酸,具有强氧化性,因此都是氧化性酸,正确;C冰水中含固体水、液态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因此属于纯净物,错误;DNa 2O、NaOH、Na 2CO3、
35、NaCl、Na 2SO4、Na 2O2都属于钠的化合物,NaCl 中没有氧元素,因此不都是钠的含氧化合物,错误。17【答案】Fe 2O36HCl=2FeCl 33H 2O 棕黄(1)FeCl 33NaOH=3NaClFe(OH) 3 复分解反应(2)红褐(3)乙 胶体和溶液(4)a.加入电解质后,胶体发生聚沉bFe(OH) 33H =Fe3 3H 2Oc2Fe 3 2I =I22Fe 2 dab18【答案】(1)树状分类法(2) (3)3CO+Fe 2O3 2Fe+3CO2(4)21 (5)168【解析】(1)从图形看,为树状分类法,结合相关信息可知分类如下:(2)淡黄色固体是 Na2O2,其
36、电子式为 。(3)CO 为还原性气体,在高温下可还原 Fe2O3:3CO+Fe 2O3 2Fe+3CO2。(4)3NO 2+H2O 2HNO3+NO,NO 2发生了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 21。(5)铁在高温下能够与水蒸气反应:3Fe+4H 2O(g) Fe3O4+4H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转移 8 mol 电子,有 3 mol Fe 参加反应,质量为 168 g。直通高考浙江真题题组1【答案】A点睛:抓住氧化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2【答案】C【解析】A. 牛奶属于胶体,故 A 错误;B
37、. 蔗糖溶液属于溶液,故 B 错误;C. 泥浆水属于悬浊液,故C 正确;D. 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 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 100nm),其中固体颗粒形成的浊液是悬浊液,液体颗粒形成的浊液是乳浊液。3【答案】D【解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A、生成物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A 错误;B、属于分解反应,B 错误;C、反应物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C 错误;D、属于置换反应,D 正确,答案选 D。4【答案】A【解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
38、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氯化钠是盐,KOH 是碱,HNO 3是酸,CO 2是酸性氧化物,答案选 A。5【答案】C【解析】胶体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稀硫酸、硫酸铜溶液、酒精溶液均是溶液分散系,氢氧化铁胶体是胶体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选 C。6【答案】A【解析】A硫酸电离产生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属于酸,故 A 正确;B二氧化碳不能电离,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 B 错误;C氯化钠电离的产生钠离子和氯离子,属于盐,故 C 错误;D氢氧化钠电离产生阳离子为钠离子,阴离子为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故 D 错误;故选 A。7【答案】B点睛:抓住氧化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9、。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8【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为酸性氧化物,故 A 正确;B、CaO 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为碱性氧化物,故 B 错误;C、硫酸钾不是氧化物,属于盐,故 C 错误;D、NaOH 不是氧化物,属于碱,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了酸性氧化物的概念,酸性氧化物即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酸性氧化物,应注意的是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只能生成盐和水,不能生成其他物质。9【答案】D【解析】由酸和碱发生的化学反应 HCl+NaOH=NaCl+H2O 可知:氢氧化钠属于碱,盐酸属于酸,酸和碱的反应
40、是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 D。全国真题题组1【答案】B【解析】A 项,甲醇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 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是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C 项,偏二甲肼与 N2O4反应生成 CO2、N 2和 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8N2+2N2O4 3N2+2CO 2+4H 2O,属于化学变化;D 项,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CH 4燃烧生成 CO2和 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属于化学变化;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变化、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注意化学变化与核反应的区别
41、,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2【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的重要性质,理解性质决定用途以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让学生学习真实、有用的化学”的课程理念。3【答案】A【解析】A 项,FeCl 2溶液中含 Fe2+,NH 4SCN 用于检验 Fe3+,向 FeCl2溶液中滴加 NH4SCN 溶液,溶液不会显红色,A 项错误;B 项,KAl(SO 4) 212H2O 溶于水电离出的 Al3+水解形成 Al(OH) 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 Al3+3H2O Al(OH) 3(胶体)+3H +,B 项正确;C 项,实验室可用 NH
42、4Cl 和 Ca(OH) 2混合共热制 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 2 CaCl2+2NH3+2H 2O,C 项正确;D 项,Cu 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 CuCl2和 Fe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FeCl3=CuCl2+2FeCl2,D 项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 Fe3+的检验、盐类的水解、实验室制氨气的原理、Cu 与 FeCl3的反应,熟练掌握典型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是解题的关键。4【答案】A【解析】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而丝绸、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答案选 A。【名师点睛】明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义以及常见物质的组成是解答的关键,有机物是针对无机物而言,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需要注意 CO、CO 2以及碳酸盐等虽然含有碳元素,由于其结构和性质与无机物更接近,一般归为无机物。5【答案】B【解析】甘油为丙三醇,是醇类,不是烃,其余各项都为烃类。故选 B。6【答案】B白湖白湖位于新疆的喀纳斯,湖口因有一巨石阻挡,故形成奔泻的湖水,景色极为壮观。这里的湖水四季皆白,实属罕见,湖面呈白色的原因至今没有确定,据说是由于冰川运动将花岗岩挤磨成白色粉末后,带入河流再注入湖中所致,但经过水质检测,白湖水质良好,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属可直接饮用的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