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3.1B 顺乎世界之潮流 练习 Word版缺答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33165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3.1B 顺乎世界之潮流 练习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3.1B 顺乎世界之潮流 练习 Word版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3.1B 顺乎世界之潮流 练习 Word版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3.1B 顺乎世界之潮流 练习 Word版缺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1B 顺乎世界之潮流1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说:”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殆不待辩矣。 ”这表明康有为的主张A. 触动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 B. 阐明了改变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C. 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 D. 明确了彻底变革政治制度的必要性21905 年后,中国报刊杂志中“国民外交”一词增多。如“国民为外交之主体” , “扫除其所谓专制的朝廷外交之误想,一变而为立宪的国民之外交”等。 “国民外交”的流行表明了当时的中国A. 政府外交逐渐转向被动 B. 近代国际观念深入

2、发展C. 形成反帝反封建的潮流 D. 传统外交观念开始动摇3 “信” “达” “雅”是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 “信”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和随意增减原文。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却将达尔文主义者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这部批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作品翻译成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作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严复推崇社会达尔文主义 B. 严复误解了赫胥黎的观点C. 严复翻译水平达不到他的翻译标准 D. 严复这样的翻译别有深意4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这一文化原则整体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对“民族性”的解读,正确的是A 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

3、价值B 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主导C 突出实用效率,批判祟洋虚无D 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5 1902 年,清政府上谕称:“近来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此后清政府颁行了 10 余类近 20 项经济法规。材料表明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成为清政府经济支柱 B. 淸政府意在规范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营行为C. 淸政府顺应法制化潮流,鼓励发展经济 D. 经济法规的颁布满足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6近代一些感时忧世之士主张:“廷精于中西学者,广译西国有用之书,贱价出售,以广流传,使咸识格致之妙用然后迂腐之见化,然后诽谤之风朝野一心,人无间言。 ”下列主张属于“感时忧世

4、之士”的是A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 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C 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D 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7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 ,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 ,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 。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A. 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 B. 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C. 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 D. 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8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此段论

5、述最有可能出自A. B. C. D. 9以下言论中,不能体现洋务派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第一步的是 ( )A. “识时务者莫不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B. “欲自强,必须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C. “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足以制敌之命”D.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10张之洞在 1898 年 4 月完成的劝学篇主张“中体西用” ,日本人福泽谕吉在 1880 年成书的劝学篇中提倡“文明开化” 。这两个劝学篇的相似之处是A. 以维护传统为目标,劝勉学问为宗旨 B. 为本国维新运动提供指导思想C. 面临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 D. 中日两国面对西方文明的产物11 【加试题】

6、近代某思想家刊文高度评价报刊的作用时说:“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以往中国报业不发达) “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如今大力办报, “准此行之,待以岁月” ,使“天下人咸知变法” ,必能“风气渐开,百废渐举,国体渐立,人才渐出” 。据此判断,该文章最有可能发表于A. 昭文新报 B. 时务报 C. 民报 D. 共产党月刊12南北议和期间,孙中山提到了一个任何人都没有提出过的构想满汉蒙回藏“五族共和” ,他没有坚持把满族人赶回东三省,换来了中国新的未来。孙中山的“五族共和”A. 是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继承发展 B. 反映了新三民主义的精神C. 体现了资产阶

7、级革命派的妥协性 D. 背离了辛亥革命的基本目标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卢商)早孤,家窭(j,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材料二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 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摘自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材料三今日之患,在吾民智不开,故虽多而不可用。而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试士为之。学八股者,不读秦汉以后之书,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然可以通籍累至大官。今群臣济济,然无以任事变者,皆由八股致大位之故。故台辽之割,不割于朝廷,而割于八股;二万万之款,不赔于朝廷,而赔于八股。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3)材料三中康有为把清廷割地赔款都归咎于八股取士,你是怎样理解的?(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度改革与人类文明的简单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