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20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32818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20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20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20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20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20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第二十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2017 新题赏析题一: 今年,鸡西市淡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污水处理的战役已经打响,作为城市小主人的同学们请回答下列问题:(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填操作名称) ,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这样得到的水仍然是硬水,它会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如:_。(2)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日常生活中可采用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题二: 自来水厂净化河水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_。A河水 B蒸馏水 C生理盐水 D自来水(2

2、)通过图中 I 可以除去河水中的_。(3)图中加入的物质 X 是_ (填名称)。(4)图中加入的漂白粉可杀菌、消毒,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原理:2Ca(OH)2 + 2Cl2 Ca(ClO) 2 + M + 2H2O,则 M 的化学式是_。题三: 如图是验证水的组成的装置。A、B 是两个连通并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是带活塞的尖嘴管) ,C 为连接在 A、B 中间的漏斗,A、B 活塞下端是与直流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实验步骤如下:(1)先将活塞打开,然后从 C 处将水倒入装置中,使 A、B 玻璃管中充满水,关闭活塞后再接通电- 2 -源。(2)打开电源开关,几分钟后在 A、B 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

3、积如图所示。根据实验填空。A、B 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_;C 管中液体的液面_(填“上升”或“下降” )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B 管中的气体是_,证明 B 管中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_;(3)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 5mL 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_或_。题四: 下图是一个验证水的组成的装置。A、B 是两个连通并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是带开关的尖嘴管) ,C 为连接在 A、B 中间的长颈漏斗,A、B 下端是与直流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在向装置倒入水前开关均为关闭状态。按下列的实验步骤填空。(1)向装置倒入水的操作是先将开关_,然后从_处倒入装置中,当水位高度到

4、达_时,将_。(2)打开电源开关,几分钟后在 A、B 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如图所示。则 A 管中的气体是_。证明 A 管中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_。题五: 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1)写出实验室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城镇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下图表示:除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_;投药(多为 ClO2)的作用是_。(3)自然界的水多含有杂质。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通常称为硬水,一种软化硬水的简易办法是:_。- 3 -题六: 如图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这个过程中,未涉及的净水方法是_(填序号)。A吸附 B沉淀 C过滤 D煮

5、沸(2)水体污染日益严重,造成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_、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3)自然界中的水有硬水和软水,常用_来区分。(4)天然水中常含有有害细菌,需消毒后才能饮用。近年来,用环保高效的新型消毒剂 ClO2进行消毒。则 ClO2中 Cl 的化合价是_。(5)节约水资源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请列举一种可行的节水法:_。题七: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C. 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 溶质都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题八: 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溶解作用B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 KNO3

6、CNaOH 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D河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题九: 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 100mL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 4 -B乙溶液是饱和溶液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题十: 图 1 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t2时,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再分别加入 100 g 水,并充分搅拌,观察到如图 2 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烧杯中加入的是乙物质 B t2时,烧杯中溶液可能是饱和

7、溶液C降温到 t1,烧杯中有固体析出,且固体质量与烧杯中固体质量相等D升高温度可使两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题十一: 下图是物质 M 的溶解度曲线。在 t2时,将 110 g M 配制成饱和溶液,将其温度降温至t1时,理论上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A.31.6g B.110g C.131.6g D.210g题十二: 碳酸钠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总是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晶水) ,随着温度的变化可分别得到 Na2CO310H2O、Na 2CO37H2O 和 Na2CO3H2O 三种晶体。分析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得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 -A.随温度升高,

8、碳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B.碳酸钠从溶液结晶析出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晶体,析出的晶体是 Na2CO3H2OD.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 Na2CO37H2O题十三: 如图所示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填“A”、“B”或“C”);(2) t1时,C 的溶解度为_g;(3) t2时,A、B、C 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4) t2时,将 40 g A 物质加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题十四: A、B、C 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9、所示,请回答:- 6 -(1)_时,A、B 两种物质在 100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相等;(2)若 B 中混有少量的 A,最好采用_的方法提纯 B;(3)现有接近饱和的 C 物质溶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入 C 物质;恒温蒸发溶剂;_;(4) t3时将 20g A 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 (5)将 t3时,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题十五: (1)已知:水的密度为 1.0g/mL。实验室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 2.5g,需要量取水_

10、。(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填序号) 。 氯化钠固体不纯 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题十六: 实验室配制 5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0.5%的 KMnO4溶液,用于对种子进行消毒。现准备如下实验用品,请回答下列问题:(1)称量固体时,药品应放在托盘天平_(填“左”或“右” )盘的纸片上,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下图中的_(填字母) 。(2)量取所需水时,除上述准备的实验用品外,还需要的一种仪器是_(填名称) 。若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溶液,其溶质

11、质量分数会_。 (填“偏大” 、 “偏小”或“不变” )- 7 -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 2017 新题赏析题一: (1)过滤;吸附;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2)肥皂水;煮沸详解:(1)过滤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加以分离;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能够吸附除去溶解在水中的异味物质和色素;(2)肥皂水遇软水能够产生大量泡沫,遇硬水产生的泡沫较少,并有浮渣产生,可用肥皂水判断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题二: (1)B (2)不溶性杂质 (3)活性炭 (4)CaCl 2详解:(1)河水等天然水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物质长期接触,其中混有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

12、属于混合物;蒸馏水可以认为是纯净的水,属于纯净物;生理盐水是食盐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自来水是天然水经过净化后,并加入杀菌剂得到的,也属于混合物;(2)图中 I 操作是沉降、过滤,经过 I 操作可除去水中混有的不溶性杂质;(3)图中是吸附操作,常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炭,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4)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以确定 M 的化学式是 CaCl2。题三: (2)气体的密度比水小,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上升,A、B 管内汇聚气体,气压变大,将水压入 C 中;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 B 管上方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

13、则该气体为氧气;(3)2.5mL,10mL详解:(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 A、B 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气体的密度比水小,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C 管中液体的液面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A、B 管内汇聚气体,气压变大,将水压入 C 中;水在通电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所以 B 管中的气体是氧气,证明 B 管中的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 B管上方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3)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 5mL 气体时,该气体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氧气,所以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2.5mL或 10mL

14、。题四: (1)打开、C、开关位置(或玻璃管充满水) 、开关关闭;(2)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实验详解:(1)在向装置倒入水时,必须把开关打开,目的是排出其中的空气,如果开关不打开,水就不能充满管子,从长颈漏斗 C 处加入水较为方便,当水充满管子的时候即可关闭开关;(2)通过观察图可以发现:A 管气体少,所收集的气体是氧气,B 管气体多,所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能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答案是:(1)打开、- 8 -C、开关位置(或玻璃管充满水) 、开关关闭;(2)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实验。题五: (1)2H 2O 2H2+O 2 (2)过滤池;消毒杀菌

15、 (3)将水煮沸详解:(1)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够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2)过滤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不溶物,因此可以用沉淀池除去水中混有的固态杂质;投药的作用主要是消毒杀菌;(3)工业上常采用药剂软化法降低水的硬度,在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变成水垢析出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题六: (1)D(2)工业污染(3)肥皂水(4)+4 价(5)用淘米水、煮面水洗碗筷,既去油又节水;用洗菜水、洗衣水、洗碗水来浇花、洗车;洗脸水用了之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等。详解:本题考查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相关知识。 (1)此过程中没有煮沸的方法。 (2)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

16、污染。 (3)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4)氧元素化合价为-2 价,再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以求出氯元素化合价为+4价。 (5)节约用水的方法:用淘米水、煮面水洗碗筷,既去油又节水;用洗菜水、洗衣水、洗碗水来浇花、洗车;洗脸水用了之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等。题七: C 详解: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液体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A 项错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酒精等纯净物都不属于溶液,B 项错误;硝酸铵溶于水,会因吸收热量而使溶液的温度降低,C 项正确;溶质一般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溶解在溶剂里,D 项错误。本

17、题应选 C。题八: C详解: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A 项错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只针对氯化钠达到饱和,在条件不变时不能够继续溶解氯化钠,但仍能溶解硝酸钾,B 项错误;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会因放热而使溶液温度升高,C 项正确;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后,主要除去了难溶性的杂质和色素,得到的水中仍溶解有许多可溶性的物质,仍属于混合物,D 项错误。题九: D详解:甲固体未溶解完,且不能继续溶解,说明得到的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没有剩余物质,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对于没有溶解完的甲固体,可能需要升温,也可能需要降温,在不知道具体物质性质时,无法确定。题十: D-

18、9 -详解: 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则在该温度下向等量的水中加入等质量的两种固体后,有固体剩余的是溶解度小的乙物质,A 项正确;烧杯中没有剩余固体,则烧杯内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 项正确;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将 t2时烧杯中的溶液降温至 t1时,溶液中的溶质仍会因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由于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则在等量的水中最多可溶解的两种溶质的质量相等,因此烧杯中也会有固体析出,且析出的固体质量与烧杯中固体质量相等,C 项正确;升高温度可使烧杯中的物质继续溶解,使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而升高温度仅会使烧杯中的溶液变得更加不饱和,但

19、不会改变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 项错误。题十一: C详解:观察题图可知,M 在 t1和 t2时的溶解度分别为 31.6 g 和 110 g,若用 110 gM 配制成t2时的饱和溶液,则需水的质量为 100 g,当把该溶液降温至 t1,溶剂的质量不变,在 t1的100 g 水中,最多只能溶解 M 物质 31.6 g,则所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131.6 g。题十二: C详解:分析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在 0-35时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高于 35后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 项错误;碳酸钠在结晶析出时,得到的Na2CO310H2O、Na 2CO37H2O 和 Na2CO3H2

20、O 三种晶体都是不同于 Na2CO3的新物质,说明该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 项错误;从图像可看出碳酸钠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 Na2CO3H2O,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 Na2CO310H2O,C 项正确、D 项错误。题十三: (1)B (2)43 (3)ABC (4)饱和详解:(1)曲线越陡,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越小,由图像可知,B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最小;(2) t1oC 时,A、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 43g;(3)由图像可知,t2oC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4) t2oC 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60g,说明

21、在此温度下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60g 的 A 物质,则在 t2时,将 40gA 物质加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最多只能溶解 30gA 物质并形成 A 的饱和溶液。题十四: (1) t2 (2)蒸发结晶(或蒸发溶剂) (3)升高温度 (4)20% (5)C B A(或 CBA)详解:(1) t2时,A、B 两种物质具有相同的溶解度,表明在该温度下的等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两物质质量相等;(2)从图中可以看出,A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若 B 中混有少量的 A,最好采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提纯 B(加热- 10 -蒸发过程中,A 的溶解度会

22、因温度升高而变的很大,尽管溶剂减少也不会析出,而 B 的溶解度变化不大,会因溶剂减少而大量析出) ;(3)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若要使接近饱和的 C 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除可用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外,还可以升高温度;(4) t3时,A 的溶解度为 25g,则在该温度下,将 20g A 物质放入 50g 水中,最多只能溶解 12.5g 便可达到饱和,所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2.5g0+100%=20%;(5)将 t3时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时,C 溶液会变得不饱和,但溶液质量不变;B 会因析出 B 晶体而使溶液质量变得较小;A 会因析出比

23、B 更多的 A 晶体而使溶液质量变得最小;则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 B A。题十五: (1)47.5mL (2)CBDEA (3)详解:(1)配制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为:50g-2.5g=47.5g,47.5g 水的体积为 47.5mL;(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计算完毕后,首先从试剂瓶内取食盐固体,然后放在天平上称量,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将量取好的水倒入烧杯中,最后用玻璃棒搅拌充分溶解;(3)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说明氯化钠偏少或水偏多,氯化钠固体不纯,导致食盐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则食盐的质量加上纸片

24、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导致食盐的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水多了,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题十六: (1)左 C;(2)胶头滴管;偏小详解:(1)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称量规则,即药品应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片上;通过计算可知,配制 500g 0.5%的 KMnO4溶液需 2.5g KMnO4,称量时应以游码左侧所对的刻度为准,即 C 图中的位置;(2)量取所需水时,除需要量筒外,还需要胶头滴管(在倾倒液体至接近刻度后用胶头滴管向量筒内逐滴添加至刻度) ;若在量液时仰视读数,则会导致量取的水量偏多,使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