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名称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高二 课时 共 1 课时课程标准描述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考试大纲描述 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静电现象的解释 点电荷教材内容分析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学生分析 (通过
2、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学习目标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 静电感应现象。3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4知道什么是元电荷。重点 理解电荷守恒定律难点 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备注)导 (一)引入新课:新的 一、 【旧知回顾】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板书】第一章 静电场复习初中知识:【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
3、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1.电荷的种类:自然界中有_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_ _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_ _电荷。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_,异种电荷相互_。用负数表示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思(二)进行新课:第
4、 1 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板书】二、电荷(1 )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2 ) 使物体带电的方式 A、摩擦起电:相互摩擦的物体带等量异种电荷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实质:电子的转移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B、接触起电:不带电的物体跟带电的物体接触时, 不带电的物体与带电的物体带同种电荷。二、电荷(1 )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2) 导体的导电机理:金属内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正离子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移动(3) 使物体带电的一种方法:A、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_
5、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带_;失去电子,带_。B、接触起电: 接触带电的实质:电子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例如:将一个带电的金属小球跟另一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接触后分开,它们平分了原来的带量而带上等量的同种电荷接触带电的实质:电子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可见:上述两种起电方式都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演示】:把带正电荷的球 C 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 B(参见课本图1.1 1)可以看到 A,B 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 B 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 C 移走, A 和 B 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 A 和B 分开,然后移开 C,可以看到 A 和 B 仍带有电荷;
6、如果再让 A 和 B 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 A 和 B 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C、静电感应:把电荷C、静电感应【情境展现】情景 1: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 球带正电,B 球不带电。把两球接触后再分开,B 球会带电吗?电荷如荷如何转移?(这种使导体带电的方法叫接触带电)情景 2: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 A 和 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如图。(1)把带正电荷的物体 C 移近导体 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2)这时把 A 和 B 分开,然后移去 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3)再让 A 和 B 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7、(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感应起电)实质:微观带电粒子在物体内部转移; 结果: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移近不带电的异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提出问题:静电感应的原因?带领学生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 C 移近金属导体 A 和 B 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 和 B 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实质:微观带电粒子在物体内部转移; 结果: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的一端带
8、同号电荷 得出电荷守恒定律三、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的一端带同号电荷 三.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的 转移到 ,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 。另一种表述:一个与 没有 交换的系统。电荷的 保持不变。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与练习 3四元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 或 q 单位:库仑 符号:C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 e 表示.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 e,或者等于
9、e 的整数倍。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电荷量 e 的值:e=1.6010-19C比荷:电子的电荷量 e和电子的质量 me 的比值, 为C/1076.e质子或电子不是元电荷议仔细观察从靠近到接触过程中还有哪些现象?靠近未接触时箔片张开【问题初探】1.看书后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什么叫电荷量?它的单位是什张开意味着箔片带电?看来还有其他方式使物体带电?其带电本质是什么?设置悬念。问题 1: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 球带正电,B球不带电。把两球接触后再分开,B 球会带电吗?电荷如荷如何转移?再演示,靠近(不接触)后再远离,箔片又闭合,即不带电,有没有办法远离后箔片仍带电?提供器材,鼓励学生
10、到时讲台演示。得出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问题 2:在情景 2 中,当 C移近时,你认为 A、B 分别带什么电荷?电荷是怎样转移的?电荷总量有没有变化?么?2.在情景 1 中,如果 A 和 B 都是带电导体,A 带电荷为+610-8C,B 带电荷610 -8C,把两球接触后再分开,两球所带电荷量又为多少?电荷是如何转移的?电荷的总量有没有变化?3.在情景 2 中,当 C 移近时,你认为 A、B 分别带什么电荷?电荷是怎样转移的?电荷总量有没有变化?【学海深思】1.检验物体是否带是电的装置:验电器和静电计。如何用验电器检测带电体带电种类和相对数量?展使物体带电叫做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摩
11、擦起电及实质;()接触带电及实质;()感应起电及实质。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及实质;()接触带电及实质;()感应起电及实质。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这叫做电荷守恒定律评一电荷1.电荷的种类:.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电荷。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二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 摩擦起电实质: _。得到电子,带 ;失去电子,带 2. 接触带电实质:自由电子在 的转移。3. 感应
12、起电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 导体时,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例 1.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一个带+610 -8C 的电量,另一个带210 -8C 的电量。把两球接触后再分开,两球分别带电多少?例 2. 如图所示,将用绝缘支柱支持的不带电金属导体 A和 B 接触,再将带负电的导体 C 移近导体 A,然后把导体A、B 分开,再移去 C,则 ( )A导体 A 带负电,B 带正电B导体 A 带正电, B 带负电C导体 A 失去部分负电荷,导体 C 得到负电荷D导体 A 带正电是由于导体B 的部分电子转移到 A 上,故A、B 带等量异种电荷例 3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感应起电:利用_带电的过
13、程。实质:自由电子从_.规律:近端感应 种电荷,远端感应 种电荷。三电荷守恒定律:四元电荷1. 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 单位: ,符号: 2. 元电荷是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它是电荷量的最 单位。3. 元电荷的值:e= ,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 测定。4.任何一个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 倍。5. 比荷(荷质比):带电体的 与其 的比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C物体带电1.6010 -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 1.01010个电子D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检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
14、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C元电荷就是质子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2 5 个元电荷的电量是_, 16 C 电量等于_元电荷3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成点电荷D一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点电荷教学反思 学生对三种起电方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还例举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对点电荷、元电荷、质子电量、电子电量之间关系下节课还要复习。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教研组长(签字):检 查 日 期: 2018 年 8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