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物理上册 4.1 光的折射训练(2)1、小丽用照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图乙所示,若相机的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如图甲所示,则 ( ) 第 13 题A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前伸B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后缩C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后缩D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前伸2、下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 是 ( )A B C D3、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 )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2、 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4、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在地面出现光斑 B.潜水员在水面下看岸上的景物“升高了”B、 人们在湖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 D.人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桌椅5、如图所示,OO是凸透镜的主轴,S是 S 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若凸透镜的焦距为 f,则物距的范围是( )A小于一倍焦距 B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大于二倍焦距 D无法判断6、如图所示,通过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7、蜡烛放在离凸透镜 20 cm 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 8 cm,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 )A.
3、缩小的 B. 放大的 C. 正立的 D. 倒立的8、如图所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哪个是正确的 ( ).如图 6 一 13 所示,一塑料薄膜组成的棚顶下堆着一堆干草9、小刚用已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当把水池中水排掉后,小刚仍想在原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则他应调整照相机,使镜头 (选填“前伸” 、 “后缩”或“不动”)。10、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 、 “潭清疑水浅” 。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 现象形成的, “疑水浅”是光的_现象形成的11、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
4、镜成一个 的实像,落在目镜 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 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 )镜片来代替. 12在图9中,_ 图(选填“甲”或“乙”)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透镜(选填“凸”或“凹”)13某同学用焦距 15cm 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_ 15cm(填“大于” 、 “小于”或“等 于” ) ,所成的像是放大、_(填“正立”或“倒立” )的,_(填“实”或“虚” )像。14在圆形鱼缸里养的鱼,看起来比真实的鱼要大,其原因是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所看到的“鱼”是鱼的_ 像。15小
5、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试着与 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不可及。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屏风是_镜,这个虚拟导游是_像(填“虚” 、 “实” ) ,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1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的实像。 (选填“正立”或“倒立” ) 。常见的视力缺陷有_和_。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所示。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_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选填“前
6、”或“后” )移。17、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具座上的 ABC 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 ,其中在 B 上应放置_。器材装好后,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固定了 B,无论怎样移动 A 和 C,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原因是_ _。18、小柯有一架“傻瓜”相机,拍摄时不需要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不需要调焦) 。相机的说明书上注明“拍摄时,景物要在 3m 以外” 。相机拍摄时底片上成的像是 (指出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虚或实) 。下表是这架相机物距和像距的变化情况(f=35mm)。根据表中数据,简单分析解释为什么拍摄时不需要调焦? 。U(m) 0.1 0.5 1.
7、0 1.5 2.0 2.5 3.0V(mm) 53.85 37.95 36.27 908435.62 35.50 35.41U(m) 3.5 4.0 4.5 5.0 5.5 6.0 6.5V(mm) 35.35 35.31 35.27 35.25 35.22 35.20 35.1819近视眼是青少年常患的一种疾病。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某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甲所示,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标出光屏位置,表示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如图乙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1
8、)你猜想眼球中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_图9第 19题(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看见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_(填“前方”或“后方” ) 。(3)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其作用是_。20、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 fl 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 u 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 v 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 f2 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 u 和像距 v 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
9、四列中。 (已知 f1f2)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f1)序号 u(米) v(米) uv(米 2) vu 1u(米-1)1v(米-1)1 0.200 0.200 0.0400 1.00 5.00 5.002 0.300 0.150 0.0450 0.50 3.33 6.673 0.500 0.125 0.0625 0.25 2.00 8.00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 f2)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与 3(或 4、5 与 6)数据中的物距 u 与像距 v 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数据中的物距 u 与像距 v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
10、不同的凸透镜,当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_;(b)分析比较_。21、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 、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所示. (1)在此实验装置中,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_相当于人眼球中视网膜.(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 22、现在,一些大厦都用许多大块的镀膜玻璃做外墙(俗
11、称“玻璃膜墙” ).这种外墙既能透射光线也能反射光线.(1)如图所示三幅图中,哪幅图能真实反反映太阳光线通过玻璃膜墙进入室内的传播途径. 答:_(填选项中的字母)序号 u(米) v(米) uv(米 2) vu 1u(米-1)1v(米-1)4 0.200 0.300 0.0600 1.50 5.00 3.335 0.300 0.200 0.0600 0.67 3.33 5.006 0.500 0.158 0.0790 0.32 2.00 6.33(2)小明同学路过某大厦楼前,从侧面往玻璃膜墙看去,发现该大厦前的旗杆在玻璃膜墙中的像有错位现象,如图 20 所示. 他经过分析,认为产生这种错位现象的
12、主要原因是上下两块之间镀膜玻璃不在同一竖直平面所造成的. 请你利用简易器材,运用模拟的方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它,要求写出这个实验所需器材和简述实验过程. (3)玻璃膜墙会给人们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请举一例. 答:_ 23、如图所示,透明玻璃瓶内有一细棉线,细线下端系有个泡沫塑料小球,请你设计个实验,在不打开瓶盖和不损坏玻璃瓶的情况下,使瓶内的细棉线断掉(器材可根据需要自选)24完成下列各透镜的光路:25、在下图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并完成光路26、图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蜡烛的中心大致在_上。(2)为了找到像的准确位置,必须做好光屏的微调,即在F F F F F F F F F FF F F F F F F F F F图一定范围内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由模糊到_,直至找到像最清晰的位置。(3)如图,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