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oc

上传人:buyk185 文档编号:4610208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弹 歌吴越春秋一书中记载的弹(dn)歌,据 说是远古时代的一首歌 谣。歌谣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1)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_(2)这首歌谣以极其精炼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原始人群_的情景。答案 (1)砍断那粗大的竹竿,用弓弦接好两头;弹射出弹丸快如飞,去捕猎那禽鸟走兽。(2)制造弹弓狩猎(2011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始汲黯为谒者 ,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 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

2、。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 东海大治。黯多病,赐告 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 “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 ,亦不能 夺之矣。 ”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 中拜青 为大将军, 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 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 ,反不重邪!”青闻 ,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

3、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 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注】 谒者:官名。告:休假。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揖客:只揖不拜之客。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比:并排。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解析 夺:强行改变。答案 D评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在理解文言实词词义的基础上, 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4、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Error! B.Error! C.Error! D.Error!解析 A均为连词,表目的,来;B.第一个“而”表承接,于是,就;第二个“而”表转折,却;C.均为介词,给,替;D. 均为介词,在。答案 B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解答此类题时,要对考试大纲 中列举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意 义和用法熟练掌握,并注意虚词在句中的位置。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 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B丞相弘燕

5、见/上或时不冠至 /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 黯前奏事/上不冠望/ 见黯 /避帷中 /使人可其奏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 望见黯/ 避帷中 /使人可其奏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 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解析 做本题时应注意把握句子中的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也” ,另外,注意诵读和从句意上断句,重点是根据主语 的转换来断句。答案 C评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 B 级。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1)以数切谏,不得

6、留内,迁为东海太守。(4 分)译文:_(2)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4 分)译文:_(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4 分)译文:_解析 (1)句中的“以”是介词,因为;“数”的意思是“多次” ;“切谏”的意思是“直言极谏” 。(2)句中 “独”的意思是“唯独” ,“亢礼”的意思是“彼此以平等的礼仪相待” 。(3)句中“贤”为意动用法,认为 贤良;“数”的意思是“ 多次” ;“所疑”是所字结构;“遇”的意思是“礼待” ;“加”的意思是“超过” 。答案 (1)因为(汲黯)多次直言极谏,不能留在朝廷(任职),调任东海太守。(2)公卿以下(官员 )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

7、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3)( 卫青) 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 向他 )请问国家朝廷( 遇到) 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评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对词的理解和词类活用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B 级。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最好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参考译文】当初汲黯做谒者时,因为严正而被人敬畏。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绵延烧及一千余户人家,皇上派汲黯去视察。他回来报 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于住房密集,火 势便蔓延开去,不必多忧。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有的竟至于父子相食,我就趁便凭所持的

8、符节,下令 发放了河南郡官 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现在我请求缴还符节,承受假传 圣旨的罪责。 ”皇上认为汲黯 贤良,于是赦免他的罪责。因为(汲黯)多次直言极谏,不能留在朝廷(任职) ,调任东海太守。汲黯喜好清静,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选出的得力的郡丞和书史去办,他不 过是督察下属按大原 则行事罢了,并不苛求小 节。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汲黯多病,皇上多次恩准他休假养病,他的病却始终不好。庄助又替他请求休假,皇上问道:“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庄助说:“让汲黯当官执事,没有过人之处。然而他能 辅佐年少的君主,坚守已成的事业,以利诱之他不会来,以威驱之他不会离开,即使有人自称像孟贲、夏育一

9、样勇武,也不能强行改变他的志节。 ”皇上说:“的确是这样。古代有所谓安邦保国的忠臣,至于像汲黯,就很近似他们了。 ”汉武帝派使臣带着大将军印信,来到 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 ,各路将 领都归卫青统领。汉武帝对卫青的尊崇宠信超过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公卿以下 (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有人 劝汲黯说:“大将军地位尊 贵,您不可以不下拜。 ”汲黯说:“以大将军身份而有长揖不拜的平辈客人,大将 军反而不尊 贵了吗!”卫青听说后,更加 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问 国家朝廷( 遇到)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 卫青虽然地位尊贵,但有时入宫,汉武帝就坐在床边接见他。丞相公孙弘

10、趁汉武帝空闲时谒见,汉武帝有时不戴帽子;至于像汲黯谒见时, 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 见。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 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看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 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联系教材题目在课外,知识在课内考题实词锁定 教材联想寻源 词义解释辽人常越境而汲 山居而谷汲五蠹 取水于井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聚拢,收敛。帝亲赐酒劳之 三岁贯汝,莫我肯劳硕鼠 犒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不允许控制,把守无 中 生 有无中生有,也作似是而非,即根本无此义或解释得不合情理。【例 1】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B始城州,周十三里 城:构筑城墙。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 济:渡过难关。D与若期一月还之 期:约定时间。解析 C 项“济”有“渡过” 之义,如“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中“济”即“渡过( 河) ”之义,但无端旁生 “难关”之义就错了。即使是省略宾语,也应加括号标注。此处当为“救助,拯救”之义 。我 们可通过对词义的解释直接 选出不正确的项,然后根据语言环境检验答案正确与否;C 项原句是讲应当用威严来救助 “法废人慢”的现象,将“济”翻译为“渡过难关” ,自然讲不通。以 今 释 古考生掌握实词如果不够

12、牢靠,往往会用今义去理解古义,造成以今释古的现象。命题者也常采取以今释古的方式考查考生对实词的掌握情况,这种设误角度多针对古今异义词而言。【例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 济:补益。B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死者十七八矣 完:结束。C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请。D比岁蠲,比岁免 比岁:连年。解析 B 项中“完”的今义就是 “结束” ,但古 汉语中此义极少见,所以将此义代入原句之后文意不能贯通。其实这 里的“完”应为“缴清”之 义。原文 语境是说:“像这样( 催缴)之后赋税才能缴清,然而缴清 赋税之后老百姓就有十分之七八的人死了。

13、”这样的文意才能自然贯通。D 项“比”作“挨着、 连着”解,考生不熟悉,所以 D 项成了最大的干扰项。其实在促织中有“纳比笼中” ,在 核舟记中有“其两膝相比者 ”,其中的 “比”均为“挨着、连着”之义。可见,平时的积累是相当重要的。不 明 通 假通假现象是文言实词的常见语言现象,掌握此类现象需要有丰富的积累和敏锐的观察力,因而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强化这一意识,根据上下文也是可以识别正误的。【例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其职之不举 举:称。B发火器,再四皆不然 然:这样。C烛之则狗也 烛:照。D且数十武 武:步。解析 B 项“然”有“这样” 之义,但将此

14、 义放入文中却明显不能上下衔接。因上文有“发火器” ,联系起来,我们不妨把这句话理解为“(那些市井无赖之徒看见强盗就)点燃火器,点了很多次都点不着” ,形容他 们的惊慌和恐惧。可 见,这里的“然”应理解为通假字,通“燃” 。忽 略 活 用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内容,除了在选择题中常考,翻译题中也很常见。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分析和辨别各类活用现象,灵活而熟练地掌握辨析的方法,注意准确解释。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如果不熟悉这些词类活用现象,就势必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例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15、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弗能正也 正:正确。B死不还踵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C上唱而良和 唱:倡导。D察其党与 察:仔细看。解析 A 项中,分析句子结构, “能”这一能愿动词之后应接动词,共同作 谓语,所以形容词“正”在此处只能理解为使动用法,可解 释为“使 进入正道” 。应特别注意的是,对活用词语的解释应该立足于其基本义,不能完全抛弃基本义另起炉灶。细 微 差 别考生对古代汉语词语中与现代汉语“迥异”的词义很容易辨别,但对那些与现代汉语“微殊”的词义却往往会忽略,而文言实词的考查恰恰常在准确性方面有所侧重。【例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忝其父祖耳 忝

16、:羞辱,有愧于。B自恨期人之浅也 期:看待。C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畏:担忧。D饮酒不衰 衰:减退。解析 C 项“畏”有“担忧” 义,但置于句子特定语境中则不准确。苏轼“担忧”其文思敏捷,于情理都不通。联系后句“服其工” ,并联想到常用词语“敬畏” “后生可畏”等,可推知“畏”在这里应是“敬重、心服 ”之义,如此解 释才合句意。对点突破,强化矫正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渤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 少君生富骄, 习美饰,而吾 实贫贱,不敢当礼。 ”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 巾栉。既奉

17、承君子,唯命是从。 ”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 ”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选自后汉书 ,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以女妻之 妻:嫁。B装送资贿甚盛 盛:多。C更著短布裳 著:穿。D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挽: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父奇其清苦 B而吾实贫贱C既奉承君子 D妻乃悉归侍御服饰解析 (1)D 项 ,挽:拉。 (2)C 项, “奉承”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是“侍奉”的意思。答案 (1)D (2)C【参考译文】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

18、,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看重他的清贫刻苦,因此把女儿嫁 给了他,陪送 (给女儿) 的嫁妆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 穿着漂亮的衣服和佩戴着漂亮的装 饰,可是我 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 ”妻子说:“我父 亲因为您有修养,品德高尚,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 服侍您) 。既然侍奉您, (我) 听从您的命令。 ”鲍宣笑着说:“(你) 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 ”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及服装首 饰,改穿 (平民的)短衣裳(汉代贵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长衫),与鲍宣一起拉着小车回到家乡。(她) 拜见婆母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

19、 她) 修 习为妇之道,乡里的人都称赞她。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 过徐君,徐君 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 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 剑兮 带丘墓。 ”(选自新序杂事卷七 ,有删改)

20、(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聘:聘问,诸侯之间、诸侯与天子之间派使者问候致意。B带宝剑以过徐君 过:经过。C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伪:欺骗。D延陵季子兮不忘故 故:故人,故旧。(2)下列各句中的“许” ,与文中“然其心许之矣”中的“ 许”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问渠那得清如许D高可二黍许解析 (1)B 项,过:拜访。(2)B 项中的“许”和题干“然其心许之矣”中的“许”都为动词,答应,允许;A 项,地方,处所;C 项,如此, 这样;D 项,左右,上下。答案 (1)B (2)B【参考译文】延陵季子(奉命)向

21、西出使晋国,佩 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脸色流露出想要宝 剑的意思。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 )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徐国国君了。( 季子) 在晋国完成了出使任务,返还,可是徐国国君却已经死在楚国,于是(季子要) 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 赠礼的。 ”延陵季子 说:“我不是送给他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观赏 我的宝剑,嘴上没有 说什么,但是他的脸上流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意思,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 务,就没有献 给他。虽然如此,我在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

22、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因为爱惜宝剑就欺骗自己的良心,正直的人是不这样 做的。 ”于是解下宝剑送给了 继位的徐国国君。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前国君没有留下遗命,我不敢接受宝 剑。 ”于是季子把宝 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就走了。徐国人赞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说:“延陵季子啊不忘故人,解下千金的宝剑啊挂在坟墓边的树上。考纲解读考纲内容 考纲阐释 考点分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 级 (识记、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掌握高考常考查的 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各种意义和用法。(1)常见文言实词(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通假字(5

23、)偏义复词(6)兼词应掌握的 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 度 非 复 负盖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或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克 类 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穷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 使 是适 书 孰 属 数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徒亡 王 望 恶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右 再造 知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知识整合(一)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如:让 (古 :

24、 责 备 , 谦 让 ; 今 : 谦 让 )怜 (古 : 爱 ,怜 悯 ; 今 : 怜 悯 )义 项减 少 臭 (古 : 气 味 ; 今 : 一 种 坏 气 味 )金 (古 : 金 属 ;今 : 金 子 )丈 人 (古 : 老 人 ; 今 : 岳 父 )范 围缩 小词义缩小 劝 (古 : 劝 勉 ; 今 : 劝 勉 、 规 劝 )假 (古 : 凭 借 、 利用 ; 今 : 凭 借 、 利 用 , 不 真义 项增 多 色 (古 : 脸 色 ; 今 : 颜 色 )皮 (古 : 兽 皮 ; 今 : 皮 肤 表 皮 )病 (古 : 重 病 ; 今 : 病 )江 (古 : 长 江 ;今 : 江 河 兵

25、古 : 士 兵 ; 今 : 军 队 战 争 )范 围扩 大词义扩大 示 例变 化 情 况 .让 古 : 责 备 , 谦 让 ; 今 : 谦 让 怜 古 : 爱 ,怜 悯 ; 今 : 怜 悯义 项减 少 臭 古 : 气 味 ; 今 : 一 种 坏 气 味 金 古 : 金 属 ;今 : 金 子 丈 人 古 : 老 人 ; 今 : 岳 父范 围缩 小词义缩小 劝 古 : 劝 勉 ; 今 : 劝 勉 、 规 劝 假 古 : 凭 借 、 利用 ; 今 : 凭 借 、 利 用 , 不 真义 项增 多 色 古 : 脸 色 ; 今 : 颜 色 皮 古 : 兽 皮 ; 今 : 皮 肤 表 皮 病 古 : 重 病

26、 ; 今 : 病 江 古 : 长 江 ;今 : 江 河 兵 古 : 士 兵 ; 今 : 军 队 战 争范 围扩 大词义扩大 示 例变 化 情 况 讽 (古 : 委 婉 地 劝 告 ; 今 : 讽 刺 )爪 牙 (古 : 武 臣 ; 今 :坏 人 的 党 羽 )恨 (古 : 遗 憾 ; 今 : 仇 恨 )下 流 (古 : 地 位或 处 境 低 下 ; 今 : 品 德 恶 劣 )锻 炼 (古 : 玩 弄 法 律 陷 害别 人 ; 今 : 锤 炼 )感 情 色彩 变 化 涕 (古 : 眼 泪 ; 今 : 鼻 涕 )偷 (古 : 苟 且 ; 今 : 偷 窃 )去 (古 : 离 开 ; 今 : 到 某

27、地 去 )走 (古 : 跑 ; 今 : 步 行 、行 走 )狱 (古 : 案 件 ; 今 : 监 狱 )词 义转 移 讽 古 : 委 婉 地 劝 告 ; 今 : 讽 刺 爪 牙 古 : 武 臣 ; 今 :坏 人 的 党 羽 恨 古 : 遗 憾 ; 今 : 仇 恨 下 流 古 : 地 位或 处 境 低 下 ; 今 : 品 德 恶 劣 锻 炼 古 : 玩 弄 法 律 陷 害别 人 ; 今 : 锤 炼感 情 色彩 变 化 涕 古 : 眼 泪 ; 今 : 鼻 涕 偷 古 : 苟 且 ; 今 : 偷 窃去 古 : 离 开 ; 今 : 到 某 地 去 走 古 : 跑 ; 今 : 步 行 、行 走 狱 古

28、: 案 件 ; 今 : 监 狱词 义转 移古今异义,既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它也是高考常考的热点。以逍遥游为例:词语 古义 例句 今义志 记载 志怪者也。 志向、志气之 到去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常作代词、助词果然 吃饱的样子 腹犹果然。 不出所料虽然 即使如此 虽然,犹有未树也。 连词恶 何,疑问代词 彼且恶乎待哉? 恶劣、凶恶无名 忘记功名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不为人知如有高考题“天灾,绝食者千余家”句中, “绝食”作“断绝粮食”讲,与今天的“绝食”意义完全不同。了解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二

29、)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如“引”:意义 例 句本义 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丁壮者,引弦而战。 塞翁失马拉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 宣州环波亭引吭高歌(成语)抽、拔出 引佩刀刺马杀之。 宋史太祖纪伸着 狼奄至,引首顾曰。 中山狼传拿 引绳而束缚之。 中山狼传带领 燕引兵东围即墨。 史记田单列传承担 公卿各引咎自责。 北史周武帝纪举荐、提拔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 欧阳修传延请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援引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30、。 出师表引经据典(成语)引导 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引申义掉转 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古字通假1通假的具体情况解说 举例 注意点通假字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鸿门宴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通“无” )古今字一个汉字( 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通“暮”)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教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31、。石钟山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师说材中注为“莫”通“暮” 。异体字 音同义同,形不同。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俛 ”通“俯”)过秦论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注释。2.识别通假字的方法字义分析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用 A 字来解释,A 字的字义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换成本字 B 来解释,句子通顺,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A”通“B”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报任安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句中“责”根据前文有“偿” ,理解为“责任”是不通的,而理解为“债”可通,故可以断定其通“债” 。句中“景”理解为“

32、景物” “情景” “景色”均说不通,故可以考虑这是一个通假字。 “景”通“影” ,作状语。字音分析A 与 B 原则上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例中的“知”与“智” 、 “颁”与“斑” ,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字形分析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符,或是本字的声符,或是通假字的声符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被”与“披” ,共同的声符是“皮” 。“具”通“俱” ,通假字“具”是本字“俱”的声符。“材”通“才” ,本字“才”是通假字“材”的声符。(四)偏义复词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

33、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 , “不同”)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 “作” , “劳作”)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 “去” , “离去”)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指“姥” , “婆婆”)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 , “兄长”)又如某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

34、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五)兼词1.用于句中, “之于”的合音,其中“之”为代词, “于”是介词。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愚公移山穆公访诸蹇叔。 崤之战诸 2.用于句尾, “之乎”的合音。 “之”为代词,“乎”是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左传盍“何不”的合音,其中“何”是疑问代词,“不”为否定副词。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1.相当于“于之” “于此” “于彼” 。 “在其中”“从这里” “在这件事上”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青麻头伏焉。 促织焉2.相当于“于何” ,译作“在哪里” “从哪里”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3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旃“之焉”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 “焉”是语气词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诗经无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旃。 左传叵“不可”的合音,可直接译为“不可”居心叵测(成语)马岱曰:“曹操心怀叵测” 三国演义耳“而已”的合音词,可译作“罢了”荆州之民附曹者,逼于兵势耳。 赤壁之战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鸿门宴文言实词解读方法(1)联想推断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不以外夷见忽。解析 要理解此句,关键是“ 见” 。我 们可以联想到课文中的句子: 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

36、。 (指代 “我”)(孔雀东南飞) 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 ,作 宾语,宾语前置,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也可以联想成语推断。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例如: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解析 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 语“日薄西山”中的“ 薄”字来推断, “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句中的 “薄”字也可用 “接近”试解。(2)语言结构推断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例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解析 “忠”和“贤”相对, “用”和

37、“以”相对;“忠 ”和“贤”同义,那么 “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 义就是“重用,任用 ”的意思。“六国”与“秦”相对, “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 “族”就是“族灭”的意思。(3)辨析词性推断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例如: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解析 句为对仗句, “据”与 “拥”相对, “固”与“地” 相对, “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 ”之意。句为对仗句, “帽”与“环”相对, “带”与“腰” 相对, “带”为动词, “腰”也为动词, “腰佩”之意。(

38、4)语法分析推断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形容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用法。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作状语,是副词,解释为“确实”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作定语,是形容词,解释为“真实的,诚信的” 。信义著于四海作主语,是名词,解释为“信用,信誉”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作宾语,是名词,解释为“信使,使者”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作定语,是形容词,解释为“可靠的” 。欲信大义于天下作谓语,是动词,通“伸” ,解释为“伸张” 。(5)语境分析推断语境

39、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例如: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应和节拍)(屈原)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入”指对内,“出”指对外)(6)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同义复词,一是偏义复词。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 ,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又如孔雀东南飞中的“昼夜勤作息,大人故嫌迟” ,句中“作息”本指工作和休息,但语境中指不停地工作,因此, “作息”就是偏义复词, “息”只起陪衬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