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地理试题 第 1 页 共 10 页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试题 20154说明:本试卷试卷满分 100 分。试题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为第 1 页至第 6 页,第卷为第 7 页至第 8 页。考试时间 6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70 分)有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完成 12 题。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A从低纬到高纬的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2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形成基础是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3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温带季风气候区垂直带谱的是A B
2、C D下表为四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第 4 题。城市 1 月 5 8 3 -4月平均气温 7 月 26 26 20 241 月 32 139 56 12平均降水量(mm) 7 月 150 23 67 1904四城市中,属于同一自然带类型的是A B C D河流是形成城市的重要因素。读右图完成 56 题。5图中地点最容易发育成城市的是Am Bf Ch Dz6下列城市的形成因素与 Z 点相同的是A赣州 B郑州 C天津 D武汉7下列关于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描述,错误的是A全球变暖会使中纬度地区因降水量的增加而变得更加适合于农业生产B全球变暖可使那些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活动承受更多的政策压力和
3、税收负担C全球变暖会增加疾病的发病率,还会使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D全球变暖导致部分沿海地区地下水位升高,形成盐渍化土地高一地理试题 第 2 页 共 10 页下表描述的是台风、寒潮、干旱、洪涝对我国甲、乙、丙、丁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据表完成 89 题。地区 台风 寒潮 干旱 洪涝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8乙省最可能是A福建省 B山西省 C四川省 D山东省9寒潮对甲省区危害小的因素是A距海远近 B地形复杂 C降水丰沛 D纬度位置10右图中三个圆圈表示有关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概念范围,根据图形所示的包含关系,判断三个圆圈分别表示A土地资源、自然资源、自然环境B土地资源、矿产
4、资源、自然环境C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自然环境D水资源、自然环境、自然资源11下列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合理的是安徽省大力发展海洋能 黑龙江大力发展沼气内蒙古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青藏地区大力发展太阳能A B C D下表为南京市 1990 年以来部分年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数据。读表,完成 1213 题。各年龄组人口比例(%) 总抚养比(%)年份 常住人口数(万人) 014 岁 1549 岁 60 岁以上 合计 014 岁 60 岁以上1990 51681 2077 6919 1004 4453 3002 14511995 56429 1908 6889 1203 4516 277 17462000 612
5、62 1543 7238 1219 3816 2132 16842005 6898 1181 7511 1308 3314 1572 17422006 71906 1269 7239 1492 3815 1753 20622007 7413 1158 7404 1438 3506 1563 1943注:抚养比是指非劳动 适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2南京市自 1990 年至 2007 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升高C人口出生率上升,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D人口增长较快,有较多人口迁入13下列关于南京市人口抚养比的说法,正确的是A014 岁的人口抚养比持续
6、下降高一地理试题 第 3 页 共 10 页B60 岁以上的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C2007 年 014 岁的人口抚养比低于 60 岁以上的人口抚养比D人口抚养比与人口的性别构成有密切的关系读 A、B 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完成 1415 题。14A 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15关于 B 国人口问题的描述,正确的是AB 国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 BB 国一定不会存在人口老龄化现象CB 国可能存在劳动力缺乏的情况DB 国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16右图中 a、b、c 分别表示
7、 014 岁、1564 岁、65 岁以上三个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图中四个国家中,少年儿童(014 岁)比重最大的是A B C D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 8 亿9 亿人。但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 5 亿之内才合理。据此完成第 1718 题。17下列关于我国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目前人口已超出了其环境承载力B我国环境承载力约为 8 亿人C社会发展使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所以其人口合理容量一定会有所减小D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可能会有所扩大
8、18依据我国国情,谋求我国合理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提高科技水平 提高资源利用率 提高生活消费水平 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水平 实行计划生育 鼓励向国外移民A B C D高一地理试题 第 4 页 共 10 页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读右图,完成第 1920 题:19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 B C D20现阶段我国人口迁移的的主要原因是A B C D美国地理学家齐林斯基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据此完成2123 题。21根据
9、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22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23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但同时可能产生环境问题D在迁出地,缓解了当地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读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 2425 题。24 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A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B 商业区 住宅区 工
10、业区C 住宅区 工业区 旅游区D 住宅区 绿化区 工业区25 关于该城市的规划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 处建中心商务区 交通便利B 处建化工厂临近河流,便于排放污水C 处建绿化带隔离污染D 处建食品加工厂 靠近水源26从环境角度出发,下列城市内部结构中最合理的是高一地理试题 第 5 页 共 10 页27 关于城市规模与其服务功能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明显,服务功能也越强B城市的规模有大有小,因此,城市的服务功能也会有所不同C随着城市服务功能的增强和城市作用范围的增大,吸引的人口就会增多,相应的城市规模也可能会进一步扩大D所有城市的规模大小与城市服务功能的
11、大小或强弱的关系都是正相关关系下图是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图,回答 2829 题:28根据上图可做出的正确判断是A2000 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用曲线 MN 段表示Ba 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目前的城市化平均水平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通常城市化速度也快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高29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A大城市发展受到限制,中小城市发展迅速 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C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下图表示不同类型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情况,据图完成 3031 题。高一地理试题 第 6 页 共 10 页30据图判断,以下描
12、述正确的是AA 代表发展中国家情况 B1950 年以后,A 类型国家城市化速度高于 B 类型国家CB 代表发达国家情况 DB 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起步晚,但当前其城市化速度高于 A 类型国家高一地理试题 第 7 页 共 10 页312000 年前后,A 与 B 相比A城市化水平一定较低 B城市人口总数一定较多C城市人口比重一定较大 D城市数量一定较多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完成 3233 题。32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33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
13、少 D城市热岛效应34下列叙述能正确反映一个地区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南方的居民夏天睡竹床,东北农村房屋使用双层玻璃溜冰是北方人冬季爱好的运动项目,游泳是南方人喜好和擅长的运动项目彝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泼水节新疆人到国内的其他地方后说普通话A B C D35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叙述,正确的有 A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中心区多建有现代化高楼大厦B上海城市建设遵循“ 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山水城市”C华盛顿将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D在宫廷建筑方面,中国十分注重喷泉和雕塑高一地理试题 第 8 页 共 10 页第卷(非选择题,共
14、30 分)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卷一并交上。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答题无效。题 号 36 37 38 总 分分 数36阅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景观从 的变化,体现的是_地域分异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为基础,这种地域分异在_纬度地区分布最典型。(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A B C (3)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得分 评卷人高一地理试题 第 9 页 共 10 页37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据 1999 年 10 月 1
15、3 日中国环境报报道:1997 年中国60 岁以上的老人有 l 亿多人,占总人中的 10,到 2040 年预计将达 2.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 23.79,60 岁以上的人口数将是 20 岁左右人口数的 23 倍。资料二:据在关部门统计,1984 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 9485 万人,到 1994 年上升到 2 亿人,2000 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约 3 亿人。据估计这些人口中至少有四分之一以上涌入了城市。(1)资料一 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出现了_现象,这一现象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2)资料二 反映出,近 20 多年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_,导致这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_。26阅读表格,完成下列问题。(1)据“美国城市化历史进程表” ,说明美国 18201920 城市化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得分 评卷人得分 评卷人高一地理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2)据“美国城区、郊区人口、就业岗位比例变化表” ,分析 19501990 年美国城市化特征,并说明其对城区和郊区的影响。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