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续(二)十三、荷包蛋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 “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 “孔融 7 岁能让梨,你10 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真不让?” “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别后悔?” “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着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儿了显出一脸的无奈。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
2、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不后悔/” “不后悔!”儿子说的坚决。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父亲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着的荷包蛋。“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1. 请概括
3、出小说三人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做面( )( )总结2. 父亲说“孔融 7 岁能让梨,你 10 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3.试简要分析儿子三次借用“孔融让梨”典故的意图。(1)(2)(3)4.父亲三次总结性语言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_、_、_,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_之情。5.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6.说明作者多次引用“孔融让梨”典故的作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告诉人们如何生活,教育人们怎样做人。B.使故事情节富有变化,小说结构更加完整。C.揭示人生真理,教育儿子成才。D.丰富小说的主题,增添小说的情趣。7.就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谈谈你的看法。2
4、十四、挑战那是 50 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才 4 岁。一天,妈妈带我进城,在回家的路上,我们拐进了威格顿先生的糖果铺。威格顿先生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我一进店门,立刻被柜台里琳琅满目的糖果迷住了。那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些。后来,我做了一项决定,要独自去威格顿先生的店铺里买糖果,尽管我对钱一无所知。一次我趁妈妈又带我进城的时机,独自去了威格顿先生的糖果铺。我走进柜台,挑了一些各式各样的糖果后,威格顿先生从柜台上弯下身问我:“你有钱买这么多糖果吗?” “哦,有的,我有好多好多钱。 ”我伸出手把 7 个用锡纸仔细包好的樱桃核放进威格顿先生手中。威格顿先生站在那儿默默注视他手中的这些桃核,又看着我,好长时
5、间,像是发现了什么似的。 “不够吗/”我担心地问。他轻声叹口气:“噢,我看是太多了点儿,我给你找钱。 ”说着,他拉开了抽屉,然后他从里面弯下身子,把两分钱放进了我伸出的手中。妈妈知道后,训斥我不该独自离开去买糖果,但她从来也没想起要问我买糖的钱是哪儿来的。不久我们搬家了。我长大后也结了婚,我和妻子开了一家鱼店,出售外国种鱼,这些鱼大都 5 美元以上一对。一天,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带着她的弟弟来到店里。他们站在鱼缸前,盯着五光十色的鱼儿。 “先生, ”小男孩问道, “这鱼我们能买几条吗?” “可以,只要你有足够的钱。 ”我回答。“哦,我们有好多好多钱。 ”这信心十足的神情给我一种奇怪而又熟悉的感觉
6、。他们沿着鱼缸边走边向我指出他们挑的几种鱼。我用纱网把鱼放进容器中。 “先生,给你钱。 ”小姑娘说着,把几个分币放在我的手上。这一刹那,我领悟到威格顿先生多年前的那件事给我的全部影响。我只是在这时才懂得了当年我对老人的挑战,并明白他是多么出色地接受了挑战。小女孩期望地站在我面前,小声地问:“钱不够吗?” “太多了点儿。 ”我喉咙发堵,好不容易才说出话来, “我还要找给你钱呢!”我把两分钱放在她手中。孩子们走后,站在旁边干活的妻子问:“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给了他们多少条鱼吗?” “大概值30 块钱吧,可是我不能不给啊!”我回答。当我对妻子讲完威格顿先生的事后,她的眼睛湿润了。1. 本篇文章名为“
7、挑战” ,是_ 对_的挑战,具体事情是_,说这件事是“挑战” ,是因为_ 。2. 本文采用_的记叙顺序,按小说情节划分段落(填段落序号) ,故事的开端是_,发展是_,高潮是_,结局是_.3. 第段中加点的语句“一种奇怪而又熟悉的感觉”指的是什么?4. 全文末段为什么说“她的眼睛湿润了”?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5.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具有怎样的品行?6. “童心是天真无邪的,应该保护,不要伤害它。 ”你在日常生活看到、听到过类似的故事吗?请从正面或反面举出一例并简要说明。3十五、我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教的是六年级的科学课。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一种夜行兽,冰川期
8、中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做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一定有什么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发生了什么事?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都是错误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不用说,我们气坏了。这种测验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传凯蒂旺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
9、一切都没用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了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没起疑心。他说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薄上的。他真的这么做了。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
10、道什么叫生物,而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我们把我们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凯蒂旺普斯。 ”如果要我给我们的学校危机提出个解决办法的话,我一定会提出怀特森先生。我没作出过什么重大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他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这里面的价值并非每个人都能觉察到。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事讲给一位小学老师听,他惊骇极了。 “他不该像这样捉弄你们的。 ”那位小学老师说道。我正视着他的眼睛
11、,告诉他,他错了。1. 文中画线句子里, “这种测验”指的是_,“ 这种老师”指的是_。句中连用两个问号,表达了“我”当时_ 的心情。2. 历史老师上课时,有人说“凯蒂旺普斯” ,意思是_.3. 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 ,我们从这件事中学到的是_.4. 读完本文,你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一位好老师吗?为什么?4十六、我们是一家人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姓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
12、,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 30 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者。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
13、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 ,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我还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在大人,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这样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已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笑,现在这些快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天气忽然冷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被传染上了,头昏脑涨,牙还疼个没完没了,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
14、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可惜,事违人愿,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我就身无分文了。我想向那孤女朋友借,但她因为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是冷冷地看着我。被母亲拒绝时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的周末,学校中午就放学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推开房门,没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
15、,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令我刻骨铭心,永世难忘。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双温暖。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
16、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1. 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 “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有叛逆倾向”的例子,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_(2) _(3)_3.结合上下文简要描述一下第段画线句子中“犹豫”一词表现的人物内心活动。3.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4. 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第段中“母亲没去上班”的原因。5. 本文用“我”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7.你的身边或许就有与“我”一样有“叛逆倾向”的青年,请你以朋友的身份给他(或她)写几句赠言,帮助他(或她)走
17、出误区。 (不少于 30 字)5十七、一碗馄饨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是,可是我忘了带钱。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掉眼泪,对面摊主人说, “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
18、,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女孩愣住了。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子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 。 。 。 。 。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掉了下来!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 ,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2. 文中加点
19、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3. 文中第段中用“疲惫不堪” “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4. 第段为什么独句成段?5. 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段的理解。6十八、会飞的蒲公英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 。 。 。 。 。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妈妈说
20、:“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待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已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边歪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唱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
21、飞远去的小白花。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人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 。 。 。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
22、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荫小道上飞来飞去。一年后,我把从林荫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嫩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和向往蓝天下
23、,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 。 。 。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1. 文章第 1 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 。 。 。 。 。 ”有什么作用?2. 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是哪些话?3. 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_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4. 文章中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5. 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含义?76. 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十九、春天永驻那年冬天,纽约特别冷,绵绵的阴雨一直持续
24、到 4 月。我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凄寒的冬雨使我减少了很多外出的机会。终于有一天,寒冷消失了,春天好像触到了我的额头,空气中散发着一种迷人的香气。后院窗外,一只可爱的小鸟唧唧喳喳叫着,仿佛催促我:“快出来啊!”4 月的天气是善变的,我依旧穿着冬季外套,但并没有再戴羊毛围巾、帽子和手套,然后愉悦地拄着拐杖,沿着门廊走下人行道,抬头对着太阳展现欢迎的笑容,感激它的温暖与许诺。我继续朝那条寂静的小巷走去,一个邻居打开门说:“嗨!”并问需不需要载我一程。我说:“不用了,谢谢你。我的两条腿已经休息了一整个冬天,关节也需要活动活动了,我还是走走吧。 ”到了街角时,我停在路边。我一向习惯停在路边
25、,等绿灯亮了,有行人通过时再和他们一块儿过街。这一天我等得比平时久了点儿,但仍然耐心地等着,同时哼起小时候在学校里学的一首儿歌春天来了 。突然,一个抑扬顿挫的洪亮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你唱歌听起来像是很快乐的人,我有这个荣幸请你陪我过街吗?”受到如此的恭维,我真是受宠若惊,只能喜不自胜地说:“好!”他轻轻地挽着我的手臂,我们一步一步踏出人行道,慢慢地过街。一路上我们谈论着天气,并庆幸这一天是如此美好,而彼此之间也早已分不清楚谁是领路人,谁是跟随者了。到达对街时,红绿灯显然又换了,车声、喇叭声在我耳旁嘶吼。我们又走了几步,到达更安全地地方才停下脚步。我转身向他道谢,但是还来不及开口,他便说了:“我
26、不知道你明不明白,但我真感谢上天能让我碰到像你这样的好心人,陪我这样的盲人过街。 ”那个春天从此永远停驻在我心底。1.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思想内容。2. 第 2 段景物描写从三个方面写出了“我”对春天的感受,请你抓住一点说说它的好处。3. 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文中哪个句子中看出的?4. 为什么“那个春天从此永远停驻在我心底”?说说你的感受。8二十、以小见大那年他 11 岁,一有机会总爱去湖心小岛上的船坞前钓鱼。他家在岛上有所美丽的小房子。在鲈鱼钓猎开禁前一天的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在落日余晖下泛起一圈圈色彩斑斓的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
27、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景象十分美丽动人。忽然,钓竿的另一头备感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熟练麻利的操作,十分惬意欣慰。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看呆了。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按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 10 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 ”母亲说。 “妈妈!”孩子哭了。“还会有别的鱼的。 ”母亲安慰他。 “再没有这样大的鱼了。 ”孩子仍然伤感不已。他环视湖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个鱼
28、艇或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那平时温和慈祥而现在却十分坚决的脸色中知道决定是无可更改的。他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了生。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扎向黑色的湖水深处,渐渐消失。孩子回想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这是 34 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小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他说得对,他再也没能钓到很久前那一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一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已的诚实、勤奋、守法
29、,仍然能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晚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子和女儿讲述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1. 本文记叙的顺序是( )A. 顺叙 B. 倒叙 C.插叙2.既然小男孩的妈妈那么守法,为什么在鲈鱼钓猎开禁的前一天,还要带他去钓鱼?3.第 段中从侧面表现小男孩钓上来的是一条大鱼的语句是_ 。4.阅读第 段,回答下列问题。(1)母亲所作的决定是_.(2)她为什么作出这个决定?(用原文回答)5. 把第段中画线的句子改成“你把它放回去好吗,儿子?”为什么不好?6. 第段中画线的语句是环境描写,它的作用是_。7. 标题中的“小”和“大”各指什么?(请围绕中心作答)9九、
30、藏在心中的鲜荔枝小时候,我很不懂事。爷爷一生病,家里人都急得团团转,只有我最开心。因为来看望爷爷的叔叔阿姨时常留下一些奶粉、罐头之类的“好东西” ,爷爷又总是说:“我不爱吃。 ”于是这些好吃的便成了我的“囊”中之物,可 8 岁时由吃引起的一件事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这一天,爷爷又病了,咳得很厉害。姑姑拎着一大袋东西来看他。 “准是又有好吃的啦!”我想着,便偷偷地藏在卧室的门外看。果然,姑姑从袋子里拿出蜂王浆等补品,还有一大串鲜荔枝!“爸,这是您最爱吃的鲜荔枝!”姑姑边说边剥给爷爷吃。那晶莹的荔枝肉馋得我直流口水,可惜这在这时我被妈妈叫走了。回来时,姑姑已经走了。爷爷知
31、道我最爱吃鲜荔枝,就招呼我说:“小琴,来来,这个爷爷不爱吃,你拿去吃吧!”我感到奇怪,便问道:“爷爷,刚才姑姑不是说您最爱吃吗?” “噢爷爷以前爱吃,现在不不爱了! ”太棒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我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爷爷在一旁默默地笑着看我吃。当荔枝所剩无几时,妈妈给爷爷端饭来。见此情景,她怒不可遏地呵斥道:“小琴,你怎么把爷爷最爱吃的鲜荔枝给吃了?!”说着就将剩下的几个荔枝夺了过去,放在了爷爷的床边。听了妈妈的话,我委屈地哭了,爷爷赶紧说:“没关系,我我不爱吃”我低着头走出了爷爷的房间,这时我才明白,并非爷爷不爱吃,而是因为他爱我远胜于爱那串鲜荔枝!从这时起我心中便藏下了这串鲜荔枝。以后,我发
32、现身边有许多像爷爷那样的人,他们以种种“不爱” “不喜欢”为借口,把优势让给了我。而我也再不像小时候那样不懂事了。我也学会了“撒谎” ,告诉他们:我也不喜欢,给您吧!一串鲜荔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1. 文章中所记叙一事件是_(20 字左右)2. 对“爷爷”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 慈善 B. 慈爱 C. 慈蔼 D.慈祥3.文章结尾说“一串鲜荔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这道理_。4.从情节发展角度看,文章第段是事件的_部分,第段是_部分。5.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三种?10二十一、孩子施舍的天堂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
33、眼睛发亮的小猫。我心里一笑,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打架。但是等等,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是:“太美了,舍不得吃!”我的心禁不住温柔地一动,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愧作。一日,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上小椅子里的孩子突然喊道:“谁, 找,你!“我和那位妈妈一同看那广告牌,广告牌上那们目光深沉的先生,正对着我们凝望。我无声地笑了。那个孩子得不到妈妈的回应,拽了一下妈妈的衣服,继续不依不饶地指着广告牌说:“妈妈,你看呀,谁,找,你!”那位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猛地回头捂住了孩子的嘴。我再次抬头看时,也终于明白了孩子所谓的“谁找你” ,原来是“雅戈尔”的误读。我很为那小气地捂
34、住孩子嘴的妈妈遗憾,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丢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读对一个字,但他那大声读出一个半边字的热情与勇气不是很可贵吗?一个小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下雪了,人们都穿上了棉衣。一个孩子跑到老师跟前很认真地问:“老师,天气这么冷,院子里的雕像也应该穿上棉衣。 ”老师只是一笑,并没有在意。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孩子提出了同样的建议。于是,老师决定带着孩子们举行一场为雕像穿棉衣的仪式。我想,随着时光的推移,孩子会长大成人,孩子自己穿过的棉衣将永远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冬天里一块石头所获得的刻骨的温暖,将使那日后在有形与无形的风雪中穿行的心感到美好与安慰。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有时会觉得
35、恍惚无依。 “成熟”折磨着我们。我们眼看着自己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点点被剥蚀、被风化。法国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阿尔贝特.史怀哲先生说:“我本能地防止自己成为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成熟的人 。因为,与成熟相伴的往往是如此不和谐的词:贫乏、屈服、迟钝、顺从命运的理性化”在“早熟”成为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天,让我们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并让自己知道,这童真与童趣是上帝送给人类的最后的礼物,是上帝通过孩子施舍给我们的美丽天堂。1. 根据全文内容,为本文重新拟个能揭示主题的标题。 (答案不超过方格限定的字数) 2. 根据文章主题,说出文中画线句“我”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愧作“的具体含义。3. “我”认
36、为文中那位母亲的做法大可不必,你同意“我”的观点吗?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来表明你的态度。(1) 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样对母亲说?(2) 如果你是那位母亲,你会怎样做?4.“成熟 “一词 词海上解释为果实或谷实长到可以收获的程度。比喻事物已经发展到能有效果的阶段。法国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阿尔贝特.史怀哲先生说:“我本能地防止自己成为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成熟的人 。因为,与成熟相伴的往往是如此不和谐的词:贫乏、屈服、迟钝、顺从命运的理性化”联系以上材料,请对“孩子想长大,大人想年轻”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5.阅读下面两段资料,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应怎样正确对待童真、童趣。(1) (直接种葡萄核是长不出葡
37、萄的。 )在乘凉的时候,我看见院里的一个女孩将吃下的葡萄核埋在花盆里,想种出葡萄来。几天后,女孩的花盆里居然长出嫩嫩的葡萄藤来,女孩开心极了。实际上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瞒着女儿插下去的。(2)一个小男孩拿一美元到处买上帝,一位老人问他买上帝干吗,他告诉老人,父母去世了,叔叔抚养他,但叔叔摔伤了,医生说只有上帝能救他。老人卖给了小男孩一瓶“上帝之吻”饮料,并告11诉小男孩,你叔叔喝了这瓶饮料就没事了。后来老人花重金请世界顶尖医学专家治好了男孩叔叔的伤。_二十二、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 14 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幅幅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
38、的小汽车井然有序地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太阳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人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儿,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太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儿,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
39、:“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 ”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10 岁那年,母亲病逝;12 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带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儿钱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 8000 多元的助学贷款”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我惊讶
40、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福得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黄春草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上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像岩石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1. 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不超过 50 字)2.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41、。(1) 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_(2) 一朵不知名的上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像岩石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3. 第段中加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4. 请谈谈你对第段“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这句话的理解。5. 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在表达上的作用。126. 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足,是杰出,还是平庸,在比较中,我们往往都会感到自己的处境不如意。亲爱的同学,读了本文后,你一定会对自已的生活有新的认识,对人生有新的感悟。请以“感
42、谢你,岩石下的小花“为题,写一段话。 (50 字左右)二十三、古井村里有两口古井,一口在村头高地,一口在村中平地。两口古井的井沿是一样的,用一块青石凿穿而成,呈正六角形,下部略大,其中一面刻有几行阴文,记载某年某月所掘。井台呈方形,条石铺成,向一边微微倾斜,这低的一面,人不常走的边上,便生起一片片绿黑色的厚苔藓。高地的古井深十几米,从井口向下望,井口穿行井腔渐大。井壁是用一个个卵石杂乱而紧密地砌成的,卵石上长满厚厚的翠绿的苔藓,苔藓下挂着一滴滴水珠,亮晶晶地闪。A 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
43、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有一次我把手按在井沿上,俯身看井里,只觉森森的气息袭上来,身边升起凉飕飕的寒气B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疼,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几次,才回暖起来。平地的古井水面高,大人俯身井沿总是氤氲着若有若无的轻烟。大冷天妇女们在井台上洗衣,手冻得通红,却说不冷。到炎热的夏天,井水是那样清凉,孩子们都喜欢拿了小吊桶,结伴去井台上,吊起水来一桶桶往头脸上冲下来,那样冲凉嬉戏。高地的古井井台上还有个石盆,盆壁是那么粗糙,而盆里面光光滑滑的。C有时有妇女弯腰俯身井沿吊起水,擎
44、起吊桶,后退一步,高高远远地把吊桶里的水向石盆倾去,水泻成一弯弧线,几吊桶后,石盆里水渐满并溅起水花。然后她就站在石盆边洗衣。下午,还有比我们更小的稚童,脱得光溜溜的,挤坐在石盆里,叫母亲吊起井水冲到他们身上,个个快活地拍打着水花,高兴得大喊大叫。后来,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把村子周边的树林砍光了,改成了庄稼地。有一年夏天大旱,村里人连续汲了几天井水,又人吃又浇地,两口古井终于见底。到第二天水位才回复一点儿。老辈人说,这两口古井水位以前从来没有下降过。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那两口古井。它们滋养了全村的人。我一定要回去看看这两口古井。古井的井沿还是那样冰凉?井壁卵石上还包着厚厚的碧绿的苔藓?还滴答着晶亮的水滴?井里的一小圈天水还能映照人的头脸?还有在石盆边洗衣的妇女和石盆里戏水的稚童?还有,一定得去看看井沿上的阴文,古井是何年所凿?村人已在这两口古井中汲过多少年水?我还能看到这两口古井?那时,古井会对我说些什么呢?1. 根据全文,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古井的特点。2. 本文有关古井的描写极为细腻、生动、传神。请从 A、B、C 三处画线句子中选择两处进行具体赏析。3. 后来,两口古井终于见底,几科枯竭。请简要分析其原因。4. 最后一段,连用九个问句,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分条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