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的科学前概念 读书心得,自然基地 姚霞,采用实证的方式探明并描述学生如何思考自然现象,分析学生所具有的科学前概念(包括概念的类型、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教学改进提供证据,是儿童的科学前概念一书的最大特征,也是最能给读者启发的地方。,一、本书的基本架构,前概念,如何探明?,如何改进?,有何特征?,前概念,又称“前科学概念”、“自发概念”等。其中,有些前概念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但是不完整或者比较片面;有些则与科学概念相违背,称为“相异构想”或者“错误概念”。 儿童的科学前概念具有个体差异性、不连贯性、稳定性和隐蔽性等特点。,探明科学前概念的方法,实验装置测试观察、访谈 问卷测试
2、观察、访谈 问题测试访谈 访谈是自始至终一直在使用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暴露其背后的思维是一项重要方法,前概念的特征,不同科学概念的前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前概念的形成与儿童的视觉、知觉等直接感觉密切相关 前概念一旦形成后,比较顽固,较难改变,改进的教学策略,改变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 创造概念冲突 动手实验 要留充足的时间,二、以第九章 作为宇宙天体的地球为例,1、本章的研究思路,第一部分:围绕“地球”这个科学概念,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儿童的认知情况; 第二部分:通过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证明关注学生的认知困难,改善教学,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概念。,本章研究的特点:围
3、绕着“地球”这个核心概念,提出利用“认知方法”促进学生获得正确的科学概念。 认知方法的有效途径:把概念与它的对立概念进行对比,并找出对立概念的特征。,2、启示,1、教学研究方法: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开展精细化的实证研究 2、教学实践尝试:通过个别化的教学单元,促进学生概念的获得,认知困难:自我中心主义,基本要素,基本要素,基本要素,地球,形状,空间位置,引力,球形的,被宇宙空间环抱,均匀扩展,物体下落方向是以地球为半径,以地球为参照,平的,地球是宇宙空间的底部,物体下落方向是平行的,观念1,观念2,观念3,观念4,观念5,正确认识,错误认识,实证研究发现:,学生的概念随着年龄或学校教育的变化而有所进步,但概念变化是一个长期的渐进性演变的过程。 在演变的每一个阶段,只会对某些概念要素产生部分适应,不一定是全部适应。 围绕着地球概念的本质要点而进行的教学是非常有效的。,三、学习之后的困惑,困惑1:不同年龄的孩子在概念发展的不同阶段,如何把握这个度? 困惑2:如何对科学教学中的核心概念进行深 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有效策略? 困惑3:如何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有正确、整 体认识?,